作者文章归档:葛红兵

葛红兵,1968年生,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学者、作家。文学博士(1998年),教授(上海大学,2001年),硕士生导师(1999年,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上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贵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
  葛红兵教授1987年起先后师从曾华鹏、许志英先生等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研究,出版专著十余种,另有多卷本《葛红兵文集》及自选文集《正午的诗学》面世。
  葛红兵教授近年主要研究方向: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思潮与当代文艺评论,出版专著《五四文学审美精神与现代中国文学》、《障碍与认同――中国当代文化问题》以及文学艺术批评文集《轻快的柔扳》、《荒诞的真实》、《维那斯的抽屉》等,系中国当代有代表性的新生代批评家。
  二、文艺学,出版专著《文学史学》、《文学史形态学》以及文艺学教材《文学概论通用教程》,系中国最早从事“文学史学”研究并参与“文学史学”学科创建的研究者之一。
  三、哲学人类学,已出版随笔集《人为与人言》。
  四、《葛红兵海外日记

谁在教中国人撒谎?


      今天看《南方周末》,一篇报道让我感触很深,谁在教中国人撒谎?语文老师。
     这话有点儿绝对,但却不假。
    “拾金不昧”的故事、“勇于助人”的故事、“爱国胜过爱家”的故事、“和落后父母斗争”的故事,等等,在特定的人,特定的时刻,未必是假话,但是,让所有孩子都写这样的作文,就成了教唆撒谎。
    语文老师教孩子作文,本来应该教语...

Read more

显世博与隐世博:世博与公民素质


   第一,世博会为市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世博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硬”世博,包括我们的场馆建设、各种开幕和闭幕仪式、参观城展,等等;还有一个是“软”世博,包括我们的文化制度环境、经济制度环境、以及科技发展的环境的呈现,还有市民素质的提高,等等。既有显世博——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的世博,也有隐性的世博——我们整个的城市文化素质和文化形象的一个提升和展示,隐世博的根本基础主要是市民的文化素质,它要通过整个上海市民的文化素质表现出来,这也是本次研讨会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原...

Read more

当代文学:如何评估?是否需要重估?(答记者问)


1、近年来,不少学者一直在强调要对当代文学进行“重新评估”,由王蒙所谓“中国文学处在最好时期”的话引发开去,还出现了广泛的争论。近期由张炯主编、张柠、张闳、贺仲明和洪治纲四位学者推出的“共和国文学60年”四卷本,尽管更多立足于个人长期研读的体会和思考,使用个人化的视角,但未尝不包含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行“重新评估”的意图。与此同时,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也从未间断过,你认为这些所谓重写、重估的背后,有着什么深层的动因?又隐含了怎样的诉求?

 

葛红兵:重写根本动因是“重新理解自我”,我们对自我的理解是有定式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需要反思这种定式,突破这种定式,尤其是在某些时间窗口,...

Read more

葛红兵:谁在侮辱我和韩寒?


    今天《东方早报·两会“围脖”》专栏登载了一篇署名“韩寒的哥V”的微博:

    “选举法改革,让农民获得和市民同样的发言权,这是一个进步。

    然而,我认为仅仅是选举人代表人数比形式上的对等,还只是形式平等,关键还要内容平等。

    未来应该开放农民工城市就业地投票权。 

    农民工为什么那么难维权?就是因为他们在工作属地没有政治发言权。给他们工作属地发言权,他们的工资、户口、福利才会真正有保障。”

&...

Read more

类型小说研究(答学生问)


    一、为什么选择1980年代为研究断代?
    二、为什么选择《啄木鸟》?
    三、研究法制文学到底意义的哪里?1、弥补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空白——过去我们只重视启蒙文学和探索文学的1980年代文学,其实还有另一类“类型小说”的1980年代文学;解读1980年代法制文学是为了形成对1980年代文学图景的全面认识;2、以法制文学为入口,通过解析1980年代中国社会法制意识的产生和变化,全面理解198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解读中国社会新时期法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3、以...

Read more

让老人活得比儿童有尊严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今年民政部将统一高龄养老津贴制度,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津贴。同时,民政部正在进行相关规划,将在全国社区普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这个我举双手赞成。

    没有国家照料,只有子女照料,老人要活得有尊严是不可能的。

    人类的天性是更爱子女而嫌弃老人。古代的弃老风俗就是这种人性的直露表现,上帝给人类非常奇特的东西:一个孩子,他躺在襁褓里,你会无条件照顾他,因为他让你觉得可爱,他欣欣向荣...

Read more

让农民有发言权


    选举法改革,让农民获得和市民同样的发言权,这是一个进步。

    以前农民和市民的选举人与代表人数比是1:4,农民一张选票所代表的发言权只有市民的四分之一。

    现在逐步改变,将来达到1:1.

    这是给农民政治平权的表现,是政治进步。

    其实,我早就说过,在中国有两大阶级,一是农民,一是市民,这个阶级不平等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

 

    然而,我认为仅仅是选举人代表人数比形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