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从总理的讲话来看,政策导向再一次指向发展实体经济,社会资本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也意味着在外部经济环境低迷、出口增长不能太指望的情势下,中央对目前国内实体经济投资环境趋于恶化的高度重视。此前,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发展实体经济,这是以往一年一度的中央...
作者文章归档:陈和午

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任重道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土地财产权是农民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围绕农民土地问题的矛盾纠纷已日益严峻。温总理此次表态力挺农民土地财产权或许意味着多年以来一直僵持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在政府层面将会有所动作,农村土地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政策举措出台。但是,由于土地问题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问题,解决起来又远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能为,不仅农民土地的权利要真正明确很难,政府让利和政府违法也是难以抑制的,因此...
新兴产业切莫陷入“砸钱”模式
新兴产业发展迎来重磅机遇。近日有外媒透露,美国商务部部长布赖森称,中国已向到访的美国官员确认,未来5年计划对战略性产业投资1.7万亿美元(约10.8万亿元人民币)。倘若这一消息属实,10万亿的投资规模,相当于2008年中国政府“救市”资金的2.5倍。发展新兴产业是好事,国内外对新兴产业的意义也基本形成了共识。然而,必须警惕的是,新兴产业切莫陷入“砸钱”模式。
这并非杞人忧天。表面上看起来是财政支持,实际上可能还是政府主导投资的惯性思维模式。首先,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到现在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对新兴产业早已是大...
中石油收入高不高
在10月25日举行的“2011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表示,“我前几天看了下中石油,看到人们在骂,说赚了这么多钱。但是放在行业来说,中石油收入并不高,和埃克森相比还有差距。”
在笔者看来,李荣融的话恐怕只说对了一半,纵然中石油在国内牛气哄哄,纵然中石油股票市值曾一度站上世界第一,但同世界油企大亨埃克森美孚的骄人业绩比起来,确实逊色不少。从2006~2010会计年度的各年净利润增长率、总税负占收入比例和人均收入来看,埃克森美孚均高于中石油。然而,与埃克森美孚收入的差距并不能说明中石油收入不高。
中石油赚...
中国经济外忧内患
经济凉中带暖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延续了二季度轻踏“减速板”的态势。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有所下滑,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不同程度放缓。不过,目前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速,全年GDP增长维持在9%以上基本无忧。事实上,8月份和9月份官方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两个月的回升,预示中国经济增长降中回稳的趋向。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也显示,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3.4,有九成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况好于二季度或与二季度持平。政策主动调整下的中国经济换挡并未失速,经济总体“凉中带暖&rdquo...
宏调政策不软的底气何在
很显然,中央决策层已经定调短期内宏观调控政策难以显示软化!此前,8月末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余额的双双回落,预示企业生产活跃度或下降。近期多个智囊机构的调研则显示,“三潮”涌动(债务潮、倒闭潮、失业潮)更是难掩国内微观经济的百孔千疮。而外围经济乌云压顶,美国4470亿美元的刺激就业方案只是昙花一现,欧债危机的担忧情绪再度升温,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则出现转向。内忧外患之下,市场对国内货币政策转向的言论再度兴起,中秋佳节当口,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的传言更是“满天飞”。
中国货币政策之所以难言转向,最主要的当然是高烧难退...
中国经济轻踏“减速板”
2011年中国经济棋过中盘。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其中二季度比一季度降低0.2个百分点,呈现稳中趋缓之势。与此同时,国内通胀形势继续高企。中国经济一季度“稳增长、高通胀”的态势在二季度仍延续。
实际上,二季度官方PMI(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个月的回落已经提前预示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共识,6月份PMI创下2009年3月以来新低。而从上半年的工业增加值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来看,尽管两者仍维持较快增长之势,同比增速分别为14.3%和32.9%,但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分别下降了3.3%和5.2%,也都印证了...
新一轮涨价潮为高通胀再添压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4%,继续成为主推力量,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26个百分点。尽管此前市场普遍预计6月份CPI数据或见顶,央行6日晚也宣布了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加息来锁住通胀老虎,但就目前的情况看,CPI会否高位回落其实并不乐观,国内通胀的压力依然不容忽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经历前期的行政限价令之后,新一轮涨价潮正卷土重来。首先,食用油企业价格补涨潮开始山雨欲来。京华时报记者8日从北京一些大型超市证实,超市已接到鲁花花生油提价通知,幅度最高近7.6%。而来自广东的消息则显示,除了鲁花外,当地有的超...
国企高管被解职不能总是“捉迷藏”
国企高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受到舆论的高度关注。近期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被免职的消息,使国企高管解职机制的弊端再一次被摆上台面。因为我们看到的又只是官方简单公布的国企高管免职新闻,至于其缘何被免的信息却石沉大海,游离于社会公众视野之外。
不过,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黄天文被解职背后更多的可能是基于中钢财务黑洞风险的问责。据悉,关于中国中钢集团潜在的财务风险,审计署在内部通报中钢集团潜在的财务风险时,用了“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事实上,除了已被曝光的民企山西中宇占用中钢40亿元资金难以追回,另一家河北民企纵横钢铁集团对中钢的欠款截至今年一季度仍有近6...
难解的小企业“被加息”之困
虽然负利率格局持续,但央行在加息的问题上始终十分纠结,上半年只是象征性的两次提高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在5月份CPI创下年内新高之际,央行依然没有启动利率工具,只是宣布再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1.5%的历史最高点。尽管如此,但存款准备金率的屡创新高对于小企业而言,也意味着融资环境的越来越紧,陷入“钱荒”的小企业不得不陷入多次“被加息”的困境。
一方面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上调了6次存款准备金率,在银根不断收紧之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压缩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直接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