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黎光

.

侍女八千与拔剑“断袖”


侍女八千与拔剑“断袖”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九

    越是野蛮丑恶的社会,越需要张扬文明;越是缺乏道德的民族,越需要呼唤道德。对于中国的历史,往往反着看才能发现它的真相。就这一点而言,作为旁观者的外国人往往比我们更有洞察力。在荷兰人高罗佩看来,孔子的学说并不能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昌明,却恰恰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孔子的学说归根结底可以说是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种抗争。由于看到道德不行于世,所以他强调以“仁”为本,认为如果统治者和他的官吏有了这种道德,其国就会大治,其民就会富足。由于看到纲常废弛...

Read more

矛盾的性观念,两位老外的争论


矛盾的性观念,两位老外的争论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八

    作为一些来自异域的旁观者和研究者,西方人对道家房中术所表现出的兴趣大概要远远高于儒家的那些道德说教。美国学者坦娜希尔关于中国性观念的理解,大概代表了许多西方汉学家的普遍认识:

    当早期基督教的创始人大肆宣扬节欲是通往天国的唯一可靠的道路时,处在这个世界上另一部分的同样虔诚的人们却持有与此完全相反的观点。‘御女多多益善’一个人说,另一个说:‘一夕易十人以上尤佳’,这是道教的教义之一,就是‘道’,就是‘天之大道’,一种渗透在整个中国人的思想和...

Read more

《登徒子好色赋》一场流传久远的纠纷


《登徒子好色赋》一场流传久远的纠纷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七

    或许是因为中国的性观念过于强调肉欲,以致粗鄙的有些难以启齿,因此才有了这个关于女人的隐晦词语:色。女人叫女色,喜欢女人叫好色。女人,只是男性社会中供人赏玩消遣的一点艳丽的颜色。

    每一个正常的男人都需要女人,都从心里喜欢女人,却很少有人公然承认自己好色。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据传,在战国末年,屈原的学生、著名辞赋家宋玉曾写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所谓“登徒子好色”,其实是因为登徒子说宋玉好色引起...

Read more

从伎乐倡楼到秦淮风月


从伎乐倡楼到秦淮风月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六

    断裂的历史往往会使人产生错觉。二十多年前,中国人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性禁锢之后,特别是被教育改造之后,一个普遍的误会就是:外国人是全面性开放的,中国人历来是一本正经的,也是纯洁的。别的不说,仅就性观念而言,中国古人的开放程度,即使是较之现代的外国人也毫不逊色。

    从周代开始,中国的王公贵族们在妻妾成群的同时,还蓄有“女乐”。到了汉代,不仅皇帝、诸侯和高官仍蓄有成群的“伎乐”,武帝还在军中设女营从征,叫做“营妓”。与此同时,面向社会的商业性妓院也应运而...

Read more

道家方术与风花雪月


道家方术与风花雪月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五

    房中术以一夫多妻制的极端男权思想为基础,当然会有它的弊端。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也确实在客观上起到了普及性知识的作用。此外,中国的房中术以阴阳天道观为基础,认为性行为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使人们可以对性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对此,高罗佩也认为:“也许正是这种几乎不存在任何压抑的精神状态,使中国古代性生活总体上讲是一种健康的性生活,它显然没有像其他许多伟大的古老文化那样有着许多病理和心理的变态。”

    下面是《素女经》的部分内容:

 &nb...

Read more

虚伪,并非不能容忍的道德缺陷?


 虚伪,并非不能容忍的道德缺陷?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四

    中国的文化思想史,到了汉代是一个分水岭。秦汉以前,儒、墨、道等多家思想体系不分主次,各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虽然战乱不断,征伐不休,可任何一个暴虐的强权都没有彻底统一中国人的思想。他们可以是土地的占领者,百姓的统治者,却不能成为人们思想的征服者。自汉以后,表面上是“独尊儒术”,实际上却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也就是说,从皇帝到士大夫,存在一种普遍共识:儒家那套道貎岸然的东西只适合教化别人,只能在场面上装装样子,真能让自己活得快乐,活得长久,甚至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

Read more

民间的生命欢歌与王公们的荒唐淫乱


民间的生命欢歌与王公们的荒唐淫乱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三

     《诗经》原本叫《诗》,共收录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另外也有孔子删诗的说法。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

Read more

阴阳天道,古人对性的最初认识


 阴阳天道,古人对性的最初认识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二

    两本有关周代的书奠定了中国古文化的基础,一部是《诗经》,一部是《易经》。《诗经》以文学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最原始的生活风貌;《易经》则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生命的观察与理解,它把阴阳看成宇宙间生生不息的两种基本作用力,这一观念逐渐发展成一种哲学体系被儒道两家所共同接受利用。

    阴阳天道,是中国的哲学基础,也是古人对性的最初认识。在他们看来,人是一个与宏观世界相仿的微观世界,男女的性结合是二元自然力相互作用的必然行为。天地有阴阳,云是地的...

Read more

关于“男女”的快乐与哀伤


关于“男女”的快乐与哀伤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一

    生活在今天的人大约永远无法全面了解古人的生活,可我仍然对他们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好奇。因为,“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之类的问题,肯定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它肯定已经被古人追问过无数次、解答过无数次了。与快乐有关的“男女”问题也是如此,人们活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经验,却反复面对同一个问题。人们始终未能解开“快乐”之谜、“男女”之谜,同时,这也证明了“快乐”的魅力,“男女”之性的魅力。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使中国人长期将口腹之欲与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