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平川

.

来源:北京晨报 2010/10/25


晨  语

 

                           写徐帆为何用白话

 

 谢芳、徐帆、刘亦菲是我为今年九月份《大武汉》杂志所写的三位武汉籍知名演员。其实我不只是为明星写诗,而且为武汉的许多显著人物写过诗,我希望通过对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的优秀分子的赞美,来赞美这个城市,传...

Read more

来源:华商报 2010/11/19


百年回望文坛巨匠托尔斯泰 

 

    世界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与《复活》三部大作早已风靡全球百余年。随着他逝世百年纪念日的悄然临近,文坛亦开始深思。十八日,记者采访了陈忠实、贾平凹、方英文、穆涛、杨乐生、段建军、马平川等陕西文坛的老中青作家评论家们,向他们提出记者预设的四个问题,他们的回答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回望托翁。

  一问谁还能当“托尔斯泰”?

  当下作家普遍缺乏自己的世界观,站位不高,其思想境界,相去托翁,有若天渊。

  正在京出差的作家贾平凹说:“托翁是真正的巨人。什么是巨人,就是不管啥人...

Read more

来源:渤海早报 2010/11/18


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和力量

            马平川

    “叫声哥哥你快回来,你快回来……”,当我们再次捧起《平凡的世界》时,耳旁不时响起电影《人生》里这首优美婉转的主题歌,路遥至今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泪眼朦胧中,我们无法忘记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在清冷的寒风中,路遥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独自远行了。路遥一生紧握着陕北的那双大手松开了,一个欲于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然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Read more

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获奖感言


冰心给我们留下什么

            马平川

    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接受冰心散文奖给我的肯定和鼓励,我由衷地感到幸福。冰心散文奖颁给了一个散文研究者,感谢评委们对散文理论的高度关注,写散文的人有福了,研究散文的人有福了。

    冰心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11年了。在这个夏天,在北京,先生穿越时光,在这里与我们每个热爱散文人的相会了。冰心先生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一代新风。...

Read more

来源:文学报 2010-8-12


我为何说鲁迅文学奖应该设散文单篇奖

             马平川

    有一种现象我们不能不引起注意,有的作家不乏才气,确实写得很勤奋,也有了些名气。也许真正的悲哀在于,一个作家写了几十篇、几百篇散文,甚至出了好几本散文集,甚至集子还获了奖,但读者就是记不起来这位作家写了哪篇散文,没有一篇散文被读者记到心里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道理很简单,这个作家没有名篇。写散文到头来连一篇都没有让人记住。读者也许只仅仅记住这个人是写散文...

Read more

报告文学遭遇“集体记忆”的诉求


 追问与承担:报告文学遭遇“集体记忆”的诉求

          马平川

    在一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集体记忆的急剧丧失和淡化已经成为我们浮躁心态的通病。当我们习惯于在既有设置的轨道上平稳滑行,鹦鹉学舌式的人云亦云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一切无动于衷,茫然四顾。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真实的历史一旦淡出了记忆的视野,遁入历史的暗角。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去发现被我们遮蔽已久的风化的事实,去打捞、叩问与反思,让隐匿的、未知的东西浮出水面。我们唯...

Read more

“形散神不散”与散文发展


“形散神不散”与散文发展

                         马平川

    检视20世纪中国散文理论的变迁,1961年《人民日报》“笔谈散文”大讨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场讨论对散文实践经验的观察与思考,对于散文文体的探讨和分析,是建国十七年来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理论建树的散文批评,直接推动了的散文的繁荣与...

Read more

这是一个大师飘零的时代


这是一个大师飘零的时代

——— 对话马平川

                       《天下画界》主编  周 莉

    决定采访马平川这件事定下来后,我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马平川的资料。网络时代,要了解一个人,其实也非常快捷、方便。 在百度搜索一下“评论家马平川”,找到相关网页约2660篇,用时0.029秒。在新浪读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