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老今晨病逝于北京,遥闻此讯,心中很是难受。对于绝大多数北大人来说,季老的逝去,意味着一种精神的逝去。而我,回忆亲沐季老春风的点滴,更增哲人其萎之喟。
与季老有所接触,我还在清华读大二。当时我在清华大学组织了一个诗社,取用王国维先生的字,名曰静安诗词社,我们的系主任徐葆耕教授就对我说:“你应该去拜访季羡林先生。”又告诉我说,清华中文系1985年复系时,季老就建议:清华中文系复系,应该把诗词写作作为必修课程。这样,我就萌生了请季老为我们的社刊《清华诗词》题签的念头。先给季老家中致...
作者文章归档:徐晋如
季老今晨病逝于北京,遥闻此讯,心中很是难受。对于绝大多数北大人来说,季老的逝去,意味着一种精神的逝去。而我,回忆亲沐季老春风的点滴,更增哲人其萎之喟。
与季老有所接触,我还在清华读大二。当时我在清华大学组织了一个诗社,取用王国维先生的字,名曰静安诗词社,我们的系主任徐葆耕教授就对我说:“你应该去拜访季羡林先生。”又告诉我说,清华中文系1985年复系时,季老就建议:清华中文系复系,应该把诗词写作作为必修课程。这样,我就萌生了请季老为我们的社刊《清华诗词》题签的念头。先给季老家中致...
今届高考,湖北省一名考生的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用“疑似古诗”的形式写成,被湖北省的阅卷老师们一致评为满分,从而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其实,这是一篇内容空洞、感情苍白、结构凌乱、用韵舛误的劣作,这样的劣作,被湖北省的阅卷老师评为满分,不但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这说明,中国文化当中一些本应是常识的知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阅卷老师都没有起码的了解。这也就难怪北京诗人李茂林先生,在通过电子邮件向湖北省教育厅发去抗议之后,还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呐喊:“中国还有文化吗?还有公平吗?”
李茂林先生的哀鸣犹然在耳,更加不公正的一幕...
晋如按:下面这篇报道,刊登在《羊城晚报》7月19日“花地”版。我说的都是老生常谈,但搜狐的网调结果让我失声大笑,原来江湖术士张其成、国学骗子傅佩荣,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国学大师。哈哈。至于红学家云云,大家应该多看看广州陈林先生的文章。
季羡林之后的大师新排名
翁小筑、潘幸知
晚年季羡林
□翁小筑 潘幸知
7月11日,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北京辞世。搜狐博客网做了一个网上调查———“究竟谁将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