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桂明

个性介绍: 刘桂明,字开强,号千古洲人(笔名),1962年9月生,江西省永新县人,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国律师论坛秘书长、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辑。现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   1985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司法部法律出版社法学著作编辑室。后被安排到了《法律与生活》编辑部。 1993年被评为编辑职称。 1994年任编辑部常务副主编。 1995年年底调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 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法制新闻工作者”。 1994年到1997年在职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1998年获主任编辑(副高)新闻专业任职资格。 2006年8月调任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

从药家鑫到李庄:同一天宣判后的联想


   

刘桂明按语:

    古人云:无巧不成书。似乎事先有默契,好像原来有约定,最近让社会乃至法律人关注的两个案件,居然都在同一天宣判了!这个巧合,巧得不是离奇,而是传奇,甚至是神奇。

    尽管是同一天宣判,但两个案件的结果还是让人感觉到了不一样。

    药家鑫杀人案的判决结果,无论是从犯罪构成角度看还是从被害人的立场讲,这个结果可谓意料之中,没有争议。

    李庄漏罪案的宣判结果,则是另一重感受。无论是从立案之处的言...

Read more

刑事辩护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刘桂明按语:

    在李庄案再度成为热点的时刻,在刑事辩护似乎面临绝境的关头,在世人对律师制度愈加模糊的季节,我们来讨论诸如“刑事辩护有用吗?”、“刑事辩护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此类的问题,实在是有必要、很需要、太重要。

    也许每个法律人常常会面临这样的疑问,而往往我们解释起来自然又要费一番口舌。不过,被问得多了,自己也开始怀疑,难道刑事辩护真的就是这个现状吗?

    广东律师“金牙大状”王思鲁律师正在思考,也正在努力解...

Read more

李庄漏罪案庭审将揭开哪些谜?


    

博主按语:

    再过九个小时,李庄漏罪案将在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开庭。于是,只要关心此案的人们,都将目光投向了重庆这座山城。

    许多人在关注这样的问题:此次开庭与一年前那次开庭,究竟有什么不同?此次开庭将会发生什么?还会如此跌宕起伏吗?李庄将是什么样的表现?还会表现异常么?

    内行人则关心这样的问题:在程序辩护上,律师将会提出哪些问题?管辖权问题会成为问题吗?非法证据的排除能在此案中得到适用吗?在实体辩护中,律师将作什么样的辩护?是...

Read more

贺卫方教授公开信引发热议


   评评贺卫方、刘仰和方绍伟

            当然还有刘学伟
 
作者:乔桥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站编辑部
来源日期:2011-4-16
本站发布时间:2011-4-16 9:31:55
阅读量:1799次
   
 
 * 先是贺卫方教授在自己的博客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他说,

    一年多来,我一直想写一封公开信与各位交流一下关于重庆‘...

Read more

律师被打的尴尬


                

博主按语:律师首先是法律人,但同时也是吃专业饭的文人,要打架肯定打不过别人;还是接受“委托或指定”为当事人依法提供法律服务的文人,毫无疑问要竭尽全力为当事人维护权益。于是,难免会触及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文人被打,不仅仅是斯文扫地,而是法律权威缺失、法律价值灭失、法律信仰消失。于是,法律人被打。联想到前几天媒体披露的医生撕律师脸一事,不禁尴尬地想到:类似的尴尬与杯具究竟要到何...

Read more

天津文化发展大手笔令人震撼


中央党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班来津调研考察

天津文化发展大手笔令人震撼

中央党校地厅级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研究专题班成员参观市文化中心工程规划沙盘


    (今晚报讯 记者蒋娟)
4月7日下午,中央党校地厅级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研究专题班一行40余人到本市考察、调研文化产业。天津市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魄力和力度,给学员们留下深刻印象,考察中学员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太震撼了!”

    在紧张的行程中,学员们集中考察了天津数字电视大厦、天津市文化中心和今晚报社。市委宣传部常务副...

Read more

药家鑫为什么会杀人?


    

博主按语:

    最近,药家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好像已经成了一副“药”。

    于是,有人在议论:一个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为什么会杀人?难道真的是因为如他自己在看守所里唱到的那首《传奇》中所言“多看了你一眼”?一个能对别人连捅八刀的人究竟是一种什么人格的人?

    也有人在争论:法律是否需要给他留下生命的机会?法院为他发出问卷征询旁听庭审者对他量刑的意见是否合法?

  &...

Read more

关于李庄案:沉思、反思、深思


博主按语:

    关于李庄案,谁都知道这是当下法律人无法回避但又不愿多谈、不愿多谈但又不能不谈的一个热门话题。

    现在,争议一时的李庄是否需要请律师、如何请律师、请谁做律师的分歧,已经不再是一个话题了。成为话题的是,被聘请的律师如何切入、如何辩护的思路与策略。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我个人看来,我们每一位法律人最需要跳出李庄案,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需要认真地作一些沉思、反思、深思。

    需要沉思的是,我们每一位律师应该怎么办?如果我是李庄,我会怎...

Read more

面对李庄案:不生气、不着急、不偏激


博主按语:

    一年一度清明节,一心一意寄哀思。

    在这个应该敬畏与感恩的日子里,许多法律人却还不得不将一部分心思与目光投向山城重庆的李庄案。

    连日来,关于李庄案,各地各方法律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对于李庄案,有的人认为我们不理也罢,有的人主张我们不谈也可,有的人已在预测案件的进展,有的人则在分析案件的得失。于是,陈有西律师的“陪练说”、斯伟江律师的“放弃说”乃至“法治特工”的“反击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