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奇渊

经济学博士,供职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在《世界经济》、《国际经济评论》、《统计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研究》等刊发表论文若干;并任《世界经济》、《管理世界》、《南方经济》、China & World Economy等刊的匿名审稿人。著作有《人民币国际化探索》(人民出版社,2006),《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接受采访或撰写评论的媒介:《南方周末》、《中国证券报》、《中国产经新闻》、《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东方早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知识》、《资本市场》、海峡之声、路透中文网、俄罗斯新社、《朝鲜日报》、《人民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频道》、《广州日报》、《中国社科院要报》。

医治中日关系的两剂药方


今年以来中日关系频现摩擦,稀土问题,钓鱼岛及东海油气田争端,以及最近的日美军演,都将中日之间的政治互信推向了低谷。中日关系将走向何处去?这是一个令人困惑,但却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处理好这一问题,中日双方必须要对以下三点有足够的认识:其一,全局意识。中日关系斗则两伤,但美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中日双方必须有这种全局意识,共同推进双边互信合作;其二,对于中国方面,要多着眼未来。我们要牢记国耻,但是更应以之为自强、自勉的动力,而不是郁积为复仇的怒火;其三,对日本方面,要实现政治独立。长期以来日本政治家缺乏独立主见,亦步亦趋于美国的国际战略,而美国种种貌似雪中送炭的拔刀相助,却在实际上起到...

Read more

杂谈:中日关系和东亚货币合作


    

(刚刚写好,未曾发表,欢迎要稿)

东亚货币合作中涉及到10+3个主体,即中日韩和东盟10国。政治方面,以中日、日韩的矛盾最为显著,之间政治关系缺乏互信,成为东亚货币合作、及其他合作的最重要障碍。不过目前也有进展,清迈协议及其多边化已经实现,在2010年3月,一个800亿美元量级的外汇储备池也建立起来了。但是,万事未必开头难,关于怎么看待这种进展,将来的进展有多么艰难,我们应该认识到以下三点:

1. 清迈协议及其多边化,主要是中国和日本这两个美元储备大户,拿出钱来帮助其他国家,当然周边金融稳定对中日也是有利的。并且,这种合作并不涉及到主权...

Read more

关于《回顾CPI争论》一文的声明


(如欲报道,必先看完)     

和数学题那样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不同,CPI在不同地点、对不同人,都可能有不同答案,因此对于CPI的争论可能没有结果。这时如果我们还是相信有问题,那就应该把问题提出来,给出解决的办法。所以我认为:如何推动CPI编制方法的改进,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这和“少谈一些主义,多说一些问题”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道理。

一、回顾事件

11月8日,我发布的文《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引起大家的关注,甚至是相关媒体的炒作(关于媒体的责任感,我在后面再具体谈及)。

11月9日,...

Read more

为CPI的争论画上句号,还需要很多个逗号


要真正给CPI的争论画上个“句号”,恐怕还需要给出很多“逗号”,来揭示过程的透明程度,比如公布CPI权重设定、调整的具体数据。否则,一个又一个的叹号也是难以避免的。省略号……也并不能让人的心情平静。

 

完全的相信,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出于完全的不了解,比如相信鬼神;另一种是出于完全的了解,比如你的好朋友。

    

Read more

[转帖] CPI真的被低估了7%吗?


按:以下是网友thunders在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发的一个帖子,对我的《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一文,在技术上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她模拟的一个例子,让我认识到:使用常数的回归方法,来拟合一个变系数的情况,会产生误导性的结果。这是我看到最靠谱,也是唯一靠谱的公开性批评。我无言以对,只好拿来放到这里,以正视听。(原来也有朋友善意的提醒:使用常系数对事实上变系数的情况作回归,可能会导致偏差;不过,我确实没想到,像这么微小的权重调整,也能导致如此大的偏差。看来模拟确实是有用的。)总之,我接受thunders的批评。

但是,另一方面,她的分析(具体分析见后面所附)提供了一个新...

Read more

CPI 的讨论应该指向编制方法:对争论批评的回应


  

导言 CPI指数本身是否存在低估的可能,最后这方面的讨论可能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黑箱。因此,这场讨论的最重要意义并不在于谁对谁错,而在于推动统计制度的规范化、透明化,从而增强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性。

 

 

正文

关于本人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风动还是幡动》一文,引起了各方的热议。

全文可见:http://web.cenet.org.cn/upfile/118690.pdf

《财新》和《新世纪周刊》刊载了钱军辉博士《“统计局系统性低估CPI”系误读》一文,全文可见ht...

Read more

中美货币战争: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


  在10月8日至10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话题;而日本也因为不堪忍受汇率升值逼近历史高位带来的压力,终于在10月15日出手干预外汇市场;而韩国、巴西、英国、印度等经济体也已经或正在考虑干预本国的汇率走势。一场国际汇率政策的冲突气氛顿时弥漫开来。而在之后的10月23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了《联合公报》,达成了:减少汇率“无序波动”、“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促进经常账户平衡的共识。该项共识对全球范围货币战争的风险起到了镇静和冷却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美国财长盖特纳却在G20峰会上提出:为...

Read more

CPI指数编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


2010年4月30日,笔者撰写了《2010年CPI走势展望》一文(RCIF POLICY BRIEF NO. 024,后刊于发改委主办的刊物《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原文指出:“8月至10月份,CPI同比上升压力将显现:相对于3月份,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将环比推动CPI走高1%至1.5%;其他因素也将对CPI具有一定的支撑和推升作用;再考虑到基期效应,则在此期间通胀率将达到甚至超过4%。而之后物价水平的变化将渐趋缓和。”该文的分析系基于:肉价、蔬菜价格以及基期效应三个方面,从目前10月CPI指数公布在即的情况来看,上述趋势展望基本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对C...

Read more

对钱博士《“统计局系统性低估CPI”系误读》的回应


作者系长策智库特约研究员。

关于本人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风动还是幡动》一文,引起了各方的热议。

全文可见:http://web.cenet.org.cn/upfile/118690.pdf

《财新》刊载了钱博士《“统计局系统性低估CPI”系误读》一文,全文可见http://economy.caing.com/2010-11-12/100198345.html

阅完钱博士的评论后,特做回复,以正视听如下:

 

钱博士的观点是:“使用相同的数据,但是取基准为零,再次估计该模型。基准为零的意思是,原始数据为100,现为0,原始数据为1...

Read more

个人观点:对统计局质疑的回应


(学术探讨,个人观点,无则加勉,作者系长策智库特约研究员)

    

对庞晓林《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一文(下简称庞文),可参见统计局首页,或

http://www.stats.gov.cn/tjfx/grgd/t20101110_402682582.htm

我的原文可见:http://web.cenet.org.cn/upfile/118690.pdf

 

现做如下回应:

 

1. 我也理解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但是作为研究者,手里只有部分数据(只有8项大类的价格指数)。为了估计不知道的数据,因此使用了回归估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