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翔

金融系讲师,讲授金融工程、国际金融等核心专业课程;MBA中心金融MBA学术总监;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主要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投资组合管理,资产配置,以及资产定价。

外储瘦身趋势不可逆转


  尽管中国的GDP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是人民币却没有取得与经济总量相适应的排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全球外汇市场的每天成交中,与美元相关的交易为1.2万亿美元,而与人民币相关的则只有微不足道的80亿美元。不过,有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日的涓涓细流,假以时日就可汇成滔滔大江。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不会发生变数,唯一不确定的因素是按照何种速度,以何种力度推进这一进程。从李克强副总理访问我国香港之后的讲话和一系列后续政策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似有超越大众预期大幅加快的可能性。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政策制定者选择了一条较为积极的路径。

  正如本系列前几...

Read more

外储“瘦身”趋势不可逆转


  尽管中国的GDP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是人民币却没有取得与经济总量相适应的排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全球外汇市场的每天成交中,与美元相关的交易为1.2万亿美元,而与人民币相关的则只有微不足道的80亿美元。不过,有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日的涓涓细流,假以时日就可汇成滔滔大江。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不会发生变数,唯一不确定的因素是按照何种速度,以何种力度推进这一进程。从李克强副总理访问我国香港之后的讲话和一系列后续政策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似有超越大众预期大幅加快的可能性。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政策制定者选择了一条较为积极的路径。

  正如本系列前几...

Read more

通胀内部因素逐步在变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能迅速及时地反映实体经济的变化,这也是有效市场假说的重要理论基石。但是,沪深股市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却足以说明,作为一个多重因素博弈的场所,经济体的基本因素在短期内很难显著影响市场的走势,而很多情绪性因素却能够左右市场的短期波动。就沪深股市的实际情形而言,笔者以为,恐怕更适合将股市的短期表现视作投资者情绪的“晴雨表”。无独有偶,通胀走势在短期也不仅仅受到经济基本因素的制约,居民的通胀预期也会对通胀的短期走势产生显著影响,在某些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个预期本身则也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

  由此可见,在某...

Read more

外在流动性已过了峰值


  6月CPI指数创下6.4%的新高度,金融市场各方对我国通胀压力的理解和前景走势的研判,分歧非常大。乐观者认为,配合当下我国较低的M2增速,剔除翘尾因素和食品等短暂性的因素,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将使得我们最终在三季度迎来这一波经济周期的通胀拐点。悲观者则认为,通胀预期一旦形成,矫正起来就是“病去如抽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胀或许都会在高位运行,如果外部经济不利,我国通胀形势会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同步性得到了空前强化,各种冲击扰动因素在各个经济体之间的传导也变得越来越快,各种防火墙的作用也在日益被削弱。

  为了更好地把...

Read more

驳张五常“中国楼市泡沫是钢做的”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张五常教授较早前在上海发表讲演时,谈及中国楼市泡沫时说:“什么叫泡沫? 所谓的泡沫就是拿针戳一下就破了,那才是泡沫。中国的楼市说泡沫,但用什么都扎不破。中国的楼市泡沫是钢做的,而且还得继续涨。”

  对五常先生的这番高论,笔者实不敢苟同。

  什么是泡沫?在金融市场上,尽管衡量标准不同,各种观点也五花八门,有从杠杆比率衡量投机强度的,也有从价格收入比的关系从购买力的标准衡量,但存在一个基本共识:资产价格有无偏离其长期合理估值。不同的办法和思路,只不过体现在衡量这个估值的方法和所采用的角度上。五常先生用泡沫是否容易破灭来作为判断是...

Read more

紧缩政策力度选择大有玄机


  政策对经济体系的作用具有相当的时间滞后性,这是每本初级经济学读物都会向读者阐述的基本概念之一。但是,魔鬼总在细节之中,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复杂多变,给政策效果对经济的影响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在何种情况下经济政策可以收到预期效果,其中政策传导机制又如何发挥作用,都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发了持续的热议。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欧盟和日本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方案,我国政府也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毋庸置疑,这些应急政策的推出非常及时。特殊之时若非行此雷厉手段,则全球经济就将陷入如1929年大萧条那种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那将毫无意外地造成全球实体经济的一次重大浩劫。但是当危机最严重...

Read more

领袖的迷思


  一位具备独裁魅力的领导者对于组织或公司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似乎并不明朗。

  对超凡魅力领袖的不同看法,甚至主导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英国作家托马斯。卡莱尔用他的系列演讲《论历史上的英雄和英雄崇拜》来捍卫自己英雄创造和影响历史的史观;同样的,斯蒂芬。茨维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不吝用最华丽的语言来赞美那些在某些关键的时刻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关键人物。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则对这种观点不屑一顾,他不但在《战争与和平》中用自己对战争的描述大肆嘲弄了历史上最著名的领导者之一路易。波拿巴。拿破仑,还用冗长地论述来阐述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概而言之,那就是事件的进展自有其不可掌控的脉络,个...

Read more

模仿噪音交易的大多数


  随着对“理性经济人”假设质疑的逐步推进,行为学和心理学的手段被引入社会经济领域,人们逐渐发现,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其实经常有“非理性”的一面。于是,研究人们经济生活中种种行为,以对传统经济理论加以修正的行为经济学大行其道,近年来似乎大有“修成正果”之势。比如有研究怪诞行为的,有研究因非理性而造成误判的,也有追溯非理性行为起源的,等等。

  现在,应该有了个更好的事例可以研究了,这就是上周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抢盐”风潮。

  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泄漏事故的不断扩展,大家对...

Read more

把最有效的资源导向创新


  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就是创新之路,这一点,早已无可置疑。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创新?则就很值得一议了。看看一些言论,国内很多人对于创新的认识显然还停留在发明创造之上,认为更多的发明和专利就是成功的创新。不错,发明和专利确实是创新,但创新实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更是一种文化和激励机制。所以,若想通过政府主导的举国体制来实现创新的大跃进,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民智若水,还需从体制上培养孕育创新的沃土,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系统地保障民间的创新驱动,才能促使创新的大潮涌流。政府越俎代庖只会事倍功半。前苏联为了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凡是有利于争霸的领域政府都不遗余力地投入,...

Read more

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功带来的诅咒


  1836年内森·罗斯柴尔德出人意料的去世是当时欧洲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他自己对待死亡的平静和由此引发的外部世界的喧嚣恰成对比。当他的家人按照犹太教的习俗为这位欧洲最有权势的金融家,一个 “掌握了一切权力”的人祈祷时,内森说:“没有必要为我祈祷这么多,因为,相信我,以我的良知来说,我没有罪。”接着,他非常绅士地说:“永远晚安了。”

  “整个19世纪,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去世带来的经济影响能够赶得上内森·罗斯柴尔德去世所带来的冲击”,尼尔·弗格森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