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高连奎

解读优衣库成功的真正秘密


   ——读蔡成平新著《柳井正与优衣库》有感

 
  现在的创业家们都喜欢能源或是高科技企业,但是台湾的旺旺、大陆的娃哈哈、日本的优衣库,都不是能源或高科技企业,但却做出了惊人的业绩,而且无论是中国的宗庆后还是日本的柳井正都多次登上首富的宝座,这其实说明传统行业仍然是一座富矿。而最新上市的蔡成平作品《柳井正与优衣库》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在传统行业中挖出金矿的样本故事。
 
  蔡成平是学者,也是媒体人,曾经作为唯一的外国人进入日本政经摇篮——松下政经塾研修,目前专著于日本政商研究。市面上写柳井正的书并不少...

Read more

中国大趋势: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日前,由笔者撰写的《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上市,书中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1、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大家不要再预测第四次科技革命,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高铁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力,中国在第四次革命上已经占据先机,这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领袖人物已经看的非常清楚,由于政治原因,他们很难对中国进行赶超,因为高铁是公共产品,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是不可能建设成高铁的。在未来十年世界将掀起一股国家间修建高铁的热潮,这将标志着世界将由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

Read more

一部华尔街金融危机研究学的报春之作


  ——金融危机:不要好了伤疤忘记痛

  金融危机自2008年下半年全面爆发以来,已经走过来三波。第一波以华尔街投行破产为标志,第二波以欧洲债务危机为标志,第三波以阿拉伯革命为标志。这三波虽然由经济危机转变成了政治危机,但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也越来越小,我们不管世界上还是否会出现金融危机第四波,但可以肯定的即使发生金融危机第四波,其冲击力也不会太大。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催生了一批研究大萧条的专家,人们对那次的大萧条的研究也持续了八十多年的时间。而本次的金融危机被定义为与上世纪大萧条相类似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可以对本次金融危机的研究也将长期持...

Read more

《中国大趋势4》背后的故事


  2010年,高连奎的《中国大形势》一书被读者称为“看过的经济类图书中最好看的”。而《中国大形势》一书的余热还未退,高连奎就又推出了他的新作《中国大趋势4》。

  《中国大趋势4》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这本书以世界视野为基础,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组成,其内容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包含诸多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比如,世界处在什么阶段?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helli...

Read more

当代中国应该“少谈些价值 多谈些模式”


五四时代,胡适提出“少谈点主义,多解决些问题”,这一主张直到现在仍然被很多温和理性的中间派人士广泛引用,但在当代中国更加虚飘的“价值”取代了倾向性极强的“主义”,又开始卷土重来,因为我们极有必要提倡“少谈些价值,多谈些模式”。

 

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特别是战后,或是二十一世纪,其实人类信奉的那些共同价值并没有变化,也没有人提出先贤遗漏的、没提过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也早已经写入了中国的宪法和学校教科书,成为包括左派、右派各界思想人士共同信奉的纲领。

 

但既然如此...

Read more

我们该如何读懂中国?


  ——对当前一些根本性、重要性问题的回答



  在很多人批判中国改革倒退的时候,我而笔者认为中国改革并不是“向左转”而是“向好转”。中国改革不应该分“左右”,而只应分“好坏”。

  学者的思想受教科书影响很大,他们的观念是先入为主的,比如,中央提出改善民生很多年了,但笔者翻看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发现他几乎从来不提“民生”一词,而是反复提市场化,还是坚持要建立一个市场乌托邦,而这样的社会绝不是什么乌托邦,而是丛林社会。

  房...

Read more

为什么血汗工厂是错的?


  近日关于“血汗工厂”的讨论又开始升温,与以往的批判不同,这次讨论更多的是为之辩护,其中网易新闻《血汗工厂是旁边者乱扣帽子》一文更是罗列了不少支持血汗工厂的说法,其实知识界对血汗工厂的辩护早已见怪不怪,而现在舆论界也加入了这一辩护大潮中,而笔者认为中国血汗工厂的存在与其说是经济发展阶段使然,其实更是劳动立法不足和社会文明意识不足所致。

  支持血汗工厂的观点之一劳动者的自愿,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自愿应该进行“情感上的自愿”和“经济利益上的自愿”的区分,我想这种自愿更多的是后者,而其实导致这种&ld...

Read more

研究中国如何才能避免偏激?


  偏激就是只强调一方面的道理,而不顾整体利益,或是只强调小众需求,而不顾大众想法,偏激学问的形成大多跟知识体系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如果研究历史,或是研究文化,很容易成为反体制的人,而如果研究财经或国际关系,就很容易成为民族主义者,而要综合研究,才能真正的看清当代世界的全貌。

  要想避免偏激,我觉得应该做到几下几点:

  1、不要迷信“野学问”,要走正路

  很多知识分子都是自学者,因为他们自己的专业知识毕竟有限,但是各种学问都比较驳杂,任何一门学问都是在吸收无数个作者的无数本书的精华发展起来的,而很多人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一学科,只是看了几本...

Read more

2012年内生性复苏稳定中国经济


  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美国不断地通过评级机构打压欧元区国家,以及不断地唱衰和做空中国。尽管如此,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环境,中央把“稳中求进”作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进”,就是能够在2012年让经济实现稳健增长。

  2011年增速下滑是主动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紧缩的结果,这并不表明中国经济缺乏增长动力。对于2012年的中国经济,海外机构普遍预期悲观,甚至预期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8%左右的水平,其中瑞信亚洲区首席分析师陶冬最...

Read more

标普大降级背后有何微妙因素?


  标准普尔最近对欧洲的一系列信用评估结果,为欧债危机的解决增加更多变数,也使得欧债危机更容易向核心国家蔓延。许多经济观察人士认为这仍然是一场金融战,而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仅是金融战那么简单。

  先从金融战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次标普降级的动作中,法国被降级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英国没有被降级,奥地利莫名其妙被降级。

  英国债务危机虽然很少被媒体提到,但英国作为一个严重依赖金融的国家,债务危机程度实际上比任何国家都不小。早在2011年4月,英国智库CPS发表的报告就显示,英国实际公共部门债务目前为GDP的240%,远高于官方数据,因其计入了官方数据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