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高连奎

何谓巫毒经济学?


  一派思维特别强调供给面的重要性,所以又称为“供给面经济学”。此一学说最早可溯源到古典经济学,认为“生产制造”是创造经济繁荣的最重要的因素。此学说可归结于著名的萨伊法则,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进而达成市场均衡。

  此一主张到了1929年美国经济发生大萧条的时候就被现实给推翻,继之而起的新经济思潮旗舵手凯因斯转而主张“需求会创造自己的供给”,强调利用公共投资与国家力量来创造就业以解决当时需求不足的问题。

  到了19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停滞性通膨...

Read more

收入增长为何民众仍然没安全感?


  人为风险是是现代制度成熟的结果,其发生以及影响更加无法预测;后果更可能是全球性的。

  十八大报告公布收入倍增计划以来,这似乎成了这个报告最大的亮点,但是笔者需要指出的是,“收入倍增”仅仅是看起来很美,这也是中国改善民生的一个小小的方面,后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其实我们的收入情况,已经增加了很多。收入倍增的观念来自日本,中国最常用的概念是GDP翻翻,两者不完全相同,但关联性却很大。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非常注重借鉴世界发展经验,时任中国领导人的邓小平分别访问了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而中国之后的政策也带上了这几个国家的印记,比如大家熟知...

Read more

愤青、文青与学青


  学青,就是学习型青年,学者型青年,这是笔者新提出的一个概念。我不提倡大家做愤青和文青,而是提倡大家做学青。我认为学青的标准应该是“忧而不愤 学而有思”。

  愤青,只知道愤怒,而不知道思考,是纯粹的情绪动物,而文青,表面不愤怒,但是擅长将问题固定化、扩大化,这也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学青与文青不同,文青是文学青年,或是文艺青年,他们并没有充分的知识,特别是了解这个世界所必须的知识,而学青,则在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方面有着足够的了解真正是相当造诣的人。学青,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只是没人重视他们。

  愤青往往是被人利用的对象,特别...

Read more

知识界为何劣币驱逐良币


  二十世纪经济学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不再迷信市场,正视了市场失灵,这使得经济学更能解释现实,其中对信息的研究尤显重要。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的交易是充分自由不需要任何运行费用的,就好像物理学家研究无摩擦的世界一样。但这不是现实世界的状况而是想象中的世界,在解释经济现象时难免不真实和漏洞百出,很多理论经济学家陶醉在这种被科斯称为“黑板经济学”中。

  在二十世纪60年代后这种状况开始改变:新制度经济学开始兴起,市场交易成本的概念被提出,施蒂格勒研究了搜寻信息的行为、阿罗专门出版了信息经济学文集;尤其是到了70年代,研究信息经济学的文章大量发...

Read more

感叹民粹经济学越来越流行!


  如果问哪种经济学在中国最流行,其实不是凯恩斯主义,也不是新自由主义,而是民粹经济学,民粹经济学不是任何学派,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民粹经济学就像垃圾食品一样,虽然有着良好的气味,但是毫无营养,应该得到抵制。

  中国太需要有真学识的经济学家了,但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与伪经济学家比起来具有天然的劣势,因为真经济学家不喜欢炒作,其次,真经济学家喜欢用经济原理说明问题,第三,真经济学家不宣传民粹主义,第四真经济学家不喜欢政治。而这四条都是伪经济学家所热衷的。

  伪经济学家只会鼓动民粹主义

  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真经济学家已经变得非常稀缺,而与真经济学家的稀缺形成对照的确是伪经...

Read more

世界文明的标杆—德国模式


  德国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国家,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因此也是社会主义的发源地,社会一词,在德国有着非凡重要的意义,比如德国人将他们的市场经济称为“社会市场经济”、将他们的法治国称为“社会法治国”,将他们的民主党称为“社会民主党”,可见在德国,社会不仅是一个中性的名词,还是一个褒义的形容词。社会一词应该包含着,和谐、合作等意思,很难直接与汉语中的某个词汇进行对应,这因为这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问题,中国虽然号称社会主义,其实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肤浅的。

  现在的德国属于民富国强的国家,诺贝尔获奖得者将近全球一半...

Read more

美国模式是如何走向失败的?


   美国模式曾经是成功的,但现在的美国模式确实是失败了,因为美国模式经历了重大的改变,现在的美国模式,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美国模式。

 
  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否是成功的,不仅仅要看其是否能促进经济发展,更要看其是否能很好的解决社会问题,其实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美国模式都不是成功的,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效果并不显著,而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几乎是没有什么效果。
 
  另外我们必须对美国模式进行细化,美国的政治模式在华盛顿时代就已经定型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国模式,主要是经济和民生模式,美国的经济模式在20世纪以来,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可以定义为罗斯福...

Read more

哈耶克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红?


  哈耶克的一生的悖论很多,他终生反对社会主义,但他的经济学思想却是来源于马克思;他一生反动道德与社会正义,而他却曾是芝加哥大学的道德学教授;他三十多年不研究经济学之后,却获得了半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反动福利社会,但却因为芝加哥大学给的退休金太低而辞职;他的成长受到日耳曼文化的滋养,而他却一直为融入英美主流社会而努力。

哈耶克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了三个专业,分别是心理学、经济学和法律,这三个专业也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早期研究经济学,后半生研究法律,但贯穿他始终的是心理学,他的每个着作都散发着心理学的魔力。

哈耶克的一生也是一个移民在异国努力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哈耶克出生在奥匈帝国...

Read more

中国养老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近日备受热议的养老金入市问题尘埃落定。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昨日发布消息称,社保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新增基金更多的配置到固定收益类产品中,说明将有很少的部分进入股市。

 
  社保基金理事会采用这样的投资方式主要是为了稳妥和降低风险,毕竟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但笔者认为,养老金入市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保障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养老金如果要保值,就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美国等国家是靠金融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的。然而这是错误的,目前世界各国的基础养老金,都是国家统筹,...

Read more

经济学为福利而生


   虽然狭义的福利严格来说是一个经济概念,然而当代福利思想体系与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却表明:社会福利是需要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支撑的复杂社会体系。现实世界中一个国家国民享受的福利及社会保障的水平与质量取决于众多的因素,而认识水平无疑是最重要的,认识水平或曰觉悟的高低则直接涉及到该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与国民的基本

 
  对当代福利经济学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将社会公正理论归纳为三派,从传统的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和20世纪70年代问世的罗尔斯正义理论。
 
  功利主义或效用主义(Utilitaria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