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昕

张昕,河南人,英国NAPIER UNIVERSITY大学管理学硕士,武汉大学博士,在部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转载刘大洪、李华振:中国股市治理:制度创新的法学与经济学双视角分析


本文转摘于《北大法律信息网》


中国股市治理:制度创新的法学与经济学双视角分析

Research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s Stock Market in the Double Domains of Law and Economics

刘大洪    李华振

 

注:本文的部分内容曾发表于《经济导刊》2005年第2期、《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3月20日版(05年第11期)。全文收录于《湖北省经济法2005年会优秀论文集》。


[摘   要...

Read more

《证券时报》郎咸平、李华振、王化成等:“一股独大”利弊之辩


郎咸平、李华振、王化成等:“一股独大”利弊之辩
 
《证券时报》/李扬
 
 
按:本文原载《证券时报》2004年9月21日版。感谢英国NAPIER大学、武汉大学张昕博士整理并提供本文文稿。
 
 
一股独大的阴影,在中小企业板招来了更多的指责,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道德上的拷问。但是,也有声音为一股独大叫好。
少数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还提出将上市前的利润分给老股东,引发了流通股东的声声谴责。有股民讽刺说,“圈钱时候想着我们,分钱时就把我们忘了。没办法,人家大股东说了算。”
对私人资本一股独大的担忧不仅限于流通股股东,与...

Read more

李华振妙论“无商不JIAN(奸、艰、贱、坚)


听李华振妙论“无商不JIAN(奸、艰、贱、坚)”
 
 
 
 
在一次经济论坛上,我国经济法学者李华振在《论商业、商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一文中对“无商不JIAN”做了精彩的妙论,对中国商人阶层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
在小农自然经济社会里,愚朴、憨实的农牧民无法接受商人的精明,把商人视为不务正业的游手好闲者,诅咒说“无商不JIAN(奸)”。
军事化的社会里,军与匪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他们凭着血腥的暴力,肆意敲榨、掠夺民众的财富和幸福。商人连自己的命都朝不夕保,要做生意当然就更难。此为“无商不JIAN(艰)”。
极权国度里,政...

Read more

《管理与财富》杂志学者视点:李华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路在何方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路在何方
 
李华振   尚鹏飞
 
 
按:本文原载于《管理与财富》杂志2003年11期。感谢英国NAPIER大学、武汉大学张昕博士整理并提供本文文稿。
 
 
【内容提要】我国一些上市公司接连不断地出问题,造成股价大幅下跌,关键在于控股股东。家长式的特权,使控股股东很容易操纵上市公司,通过种种手段损害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对策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股减持,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减少或限制控股股东的投票权,引入撩开上市公司的面纱制度,保证董事会、监事会的独立性,通过立法来规定控股股东...

Read more

《社会科学报》李华振:专家谈民工荒:积极用手投票


专家谈“民工荒”学术系列分析之一:
积极用手投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李华振  张昕
 
 
【出处】原载《社会科学报》2004年10月14日第2版
 
 
一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民工荒”,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词。
说它在意料之外,是由于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模型”,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部门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劳动力,工业部门只要以略高于农民收入的低工资,就可以获得“无限供给”的劳动力,从而在相当长时期内实现“低成本发展”。从人口的生命周期和...

Read more

《中国劳动保障报》李华振:反对户籍歧视,完善《劳动法》条款


反对户籍歧视,完善《劳动法》条款
李华振    张昕
 
 
民工在“劳动歧视”上,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现行《劳动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禁止的“劳动歧视”,只包括民族、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四种情况。这一规定,明显窄于第111号国际劳工公约的范围(该公约还规定了基于劳动者的出身等原因而进行的劳动歧视)。
我国著名经济法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大洪指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现行《劳动法》根本没有禁止“户籍劳动歧视”的条款。而据有关的法规及司法解释,比如1994年11月17日劳动部发布的《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对民工...

Read more

《中国改革报》李华振:不要让MBO成为“宫廷政变”——从经济法的视野


不要让MBO成为“宫廷政变”——从经济法的视野
李华振  张昕
 
按:本文原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改革报》2004年7月12日(总第320期)
 
 
 
关于国企MBO,有学者把它形容为“国企的一场大改革”,认为它是对传统国企弊病的彻底革除。但研究了其它有关国家的国企MBO案例之后,我们却发现:MBO并不都是一场除旧革新的大改革,也有许多MBO最后沦为了一场国企的“宫廷政变”!
在国企MBO改革上做得最好的当数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了一系列干预,成立了不...

Read more

《工人日报》李华振:“民工荒”呼唤修改《劳动法》


“民工荒”呼唤修改《劳动法》
李华振   张昕
 
 
【本文出处】原载《工人日报》2004年12月6日第7版,后又被新华社作为社论转摘(有删节)
 
 
 
从珠三角发端、进而波及全国的“民工荒”,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的一个关键词,它引发了学界的一系列检讨性思考。这场“民工荒”所触及的深层问题中,《劳动法》应当是最要检讨的,它再次把我国现行《劳动法》的不足曝露了出来。
现行《劳动法》是于1994年7月5日正式通过的,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劳动法》却没有与时俱进。这场“民...

Read more

论人力管理的改良和革命趋势


论人力管理的改良和革命趋势
 
李华振   张昕
 
 
 
【内容提要】人力管理理论的发展轨迹,已经把传统的人事部模式淘汰掉了,目前正经历着人资部模式的改良阶段,未来将向人才部模式变革。根据管理动力学原理,在管与被管的两方中,存在一种双向作用的力,力量强大的一方将获胜。用管理动力学原理,可以科学地解释人力管理的发展原因和内在动力。人事组织部——人力资源部——人才开发部,不同的名称背后,代表着不同的人力管理理论和实务。
【关键词】管理动力学;改良;革命;人事部模式;人资部模式;人才部模式;比较分析
 
...

Read more

论防止人才流失的管理技巧


论防止人才流失的管理技巧
 
李华振     张昕
 
 
按:本文最早的版本发表于管理类核心期刊《人才了望》2003年第10期。(后经张昕博士的整理,形成现在的版本。)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根”,如果连根都留不住、搞不好、养不活,其它诸如利润、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而威胁、危害企业之根的,莫过于人才流失。如何对付人才流失呢?

技巧一:双向忠诚

忠诚是双向的,要想使员工对企业忠诚,企业必须先对员工忠诚。“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