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分支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所(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称,手机具有潜在致癌作用。在宣布这个结论之前,来自全球的31位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并没有进行任何新的研究,但是他们评估了现有研究。
国际癌症研究所现在已经将手机使用升级为2B类致癌物,这个分类中包括许多不同的化学药品和产品,比如DDT、发动机尾气和咖啡、泡菜以及爽身粉。这意味着国际癌症研究所认为手机“可能会对人类致癌”。小组评估了一些研究报告,包括2007年的对讲...
作者文章归档:于海涛

皱纹预示骨折风险?
皱纹是女性的天敌,它不仅意味着衰老袭来,破坏面部美观,更可能意味着骨密度水平偏低,有一定骨折风险。
根据耶鲁大学医学院再生内分泌科的副教授鲁巴纳·帕(Lubna Pal)的最新研究,处于更年期初期阶段的妇女,她们皮肤上的皱纹与骨骼健康有关,皱纹越多表明她们的骨密度越低。
该结论是一项多中心研究的辅助成果,这项研究称为克洛诺斯早期雌激素预防研究(Kronos Early Estrogen Prevention Study,或KEEPS)。这项研究包括114名年龄在50岁左右的妇女,她们均已绝经3年以上,没有接受任何激素治疗,也没有采取护肤品保养。
...
压力传感植入器让心脏也无线
一种由亚特兰大的CardioMEMS公司开发的无线传感器,使心脏衰竭病人的住院次数降低了39%。这种微小的植入物监测肺动脉的液压,并将数据无线传输给医生,使其能相应地调整病人的治疗方案。
研究人员们认为,传感器可以显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该设备是CardioMEMS和其他医疗植入品公司所开发的几个试验模型之一,旨在向这类病人提供持续的、个性化的无线监控。
“我认为这项研究表明,这类装置在改善患者疗效和指导治疗方面非常有用,”马克·杰·塞米格兰(Marc Jay Semigran)说。他...
手机电磁波激发大脑活动,健康威胁未知
一直以来,手机辐射对于人体尤其是大脑的影响总是争论不休。最近,发表于美国医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n)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表明,手机天线放射的电磁波能高度激活大脑的活动,这再次引发了对于无线设施影响人体健康的忧虑。
这项研究于位于马里兰州的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展开,领导该实验的是诺拉·D·沃寇(Nora D. Volkow)博士,他们在2009年全年对47名受试者展开调查,意在了解手机射频调控电磁场(radiofrequency-modulat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RF-EMFs)对大脑区域活动的...
人类基因组何去何从?
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两大科学期刊——《科学》与《自然》公布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序列的详细图谱已有十年了。两个期刊都在特别栏目纪念这一事件,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仍旧存在的障碍。(详见最新2-3月合订刊内容:《麻省理工科技创业》对于基因组研究历经10年发展的见解,《基因组的暗物质》以及《揭示癌细胞基因组》。)
《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短篇论文,探究基因组的方方面面。作者是佛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退休的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Desmond Tutu)以及许多其他人。柯林斯主持了...
似真是幻?拥有“第三只手”
虽然我们天天都和自己的身体朝夕相处,但在心理学和神经学方面,我们的大脑到底如何感知我们的身体始终是个谜。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这种感知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局限于身体固有的意象。比如,我们无法感知自己有两个脑袋或者三条腿。然而,瑞典的科学家们最近打破了这个桎梏,他们可以让你同时感觉到自己有三只手臂。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Swedish medical university 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科学家们最近发布研究说,他们已成功地完成实验室阶段实验,让健康的志愿者产生自己拥有三只手臂的幻觉。研究由一系列的实验组成,一共有154名志愿者参与了这项实验。
...
提前预报哮喘发作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和糖尿病很相似。但是糖尿病患者可以用血糖仪记录他们的症状,哮喘患者却除了自我判断之外无计可施。因此,根据疾病防治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调查,仅在美国每年因哮喘到急诊室就诊的人数超过一百万。
一种新的手持式装置可以帮助患者在哮喘发作前争取时间来扭转这一趋势。
该装置由西门子公司制造, 通过测量患者呼吸中的一氧化氮含量来检测气道炎症的早期信号。医生已经在临床上使用类似技术来诊断哮喘,但是新的装置已经小到可以便携,这可让患者很容易实施自我监测。
专家说成年人更有可能...
“镀金”胶囊准确运送药物至癌细胞
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马列克·罗曼诺夫斯基(Marek Romanowski)及其领导的实验小组推出了一种输送化疗药物到癌组织的新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化疗更有效地破坏癌细胞,同时又能减少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这种新方式靠的就是给纳米级的脂质体胶囊包裹上一层金,以此控制胶囊里化疗药物的释放时机。
通常情况下,化疗药物由一个小型的脂质体胶囊包裹,这种有机脂类物质存在于人体细胞中,它有助于在药物释放前维护人体免疫系统,抵御外来分子的侵袭。因为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大于普通细胞,它们需要额外吸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正是由于...
告别降压药
一家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公司展示了如何通过破坏肾脏中微神经,来明显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这种微神经位于通往肾脏的主动脉之中。它们通过控制钠和一种被称为肾素(高血压蛋白原酶,renin)的酶的释放量,以及控制来自肾脏自身的血流量来影响血压。
此方法由阿迪安(Ardian)公司开发。阿迪安公司是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洲山景市的医疗器械公司。以往的研究表明,在很多人的身体中,此类神经活跃过度,伴随有高血压症状,此项新研究的负责人——默里·艾斯勒(Murray Esler)说到。在50个高血压病例的研究中,艾斯勒通过破坏此类神经,能...
华人青年新发明揭示生命最初的秘密
华人青年科学家陆航(Hang Lu)博士, 2005年度的麻省理工科技创业TR35获奖人之一,现任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化学及分子生物工程(Georgia Tech School of Chemical &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副教授,她和她的学生们研制了一种微流体设备,以此探索生物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未知区域:有机体如何从单一的细胞分化出复杂的结构。
科学家们已经知晓,胚胎最初的发展从分化出背腹轴开始。要了解背腹轴的呈现过程,尤其是该过程中蛋白质的出现及位置,就要同时在很多时间段观察大量具不同遗传学背景的胚胎。但是,为了收集并分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