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思辉

李思辉(1987— ),原名李波,湖北红安人。《粘接》杂志社副主任、首席记者。

文物经不起拆真建假的折腾


  轰轰烈烈的古遗产、古村落“开发”潮,引起了中央的重视。9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国务院参事对话古村落保护时称,部分地方搞强拆,把农民赶上楼,丢掉的不仅是古村落,连现代农村风光都没了;大批真物质遗产被拆毁,然后又花很多钱建许多假东西;城市设计不从地区特点出发等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货真价实的物质遗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度,岂是翻新重建的“假遗产”所能代替的?陈旧黯淡的古董值钱,崭新光鲜的复制品价贱,类似的道理小学生都懂,一些城市管理者难道会不明白?既然明白,又为什么非要在巨型机械的轰隆声中,把古遗产、古...

Read more

名校也别掐了,状元去港大了


  大学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学校还在,学生没了。这或将成为十几年后中国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但中国大学貌似还活不明白,在优质生源逐渐流向海外之时,我们却窝里斗的正热闹。

  自清末民初起,出国留洋就是中国知识分子莫大的愿望,推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杰出人才大多都有留洋背景,这条“崇洋媚外”的历史轨迹建国后也未曾间断,然留洋者毕竟少数,笔者认为将优秀学子挡在国内不外乎三关:一为经济关,海外留学动辄几十万的学费并非中国大多数家庭可承受;二为语言关,尤其对英语较差的理工科学生而言,直接决定其是否能申请西方学校;三为思想关,子曰“父母在不远游&rdqu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