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上海东郊临港新城滴水湖畔,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正式开业。以这家全新的医院作为首个试点,上海的医药分开改革也正式拉开帷幕。
在此之前,今年的医改领域几乎全是北京的声音:从医药分开试点,到放开社会资本办医,再到公开选拔院长,成立医疗联盟,无不风生水起舆论喧哗。
上海暗地里也一直紧锣密鼓,全面推行医保总额预付,三级纵向医疗联合体稳步推进,工资总额预付也在积极酝酿之中,但对外始终保持低调,多做少说。
新医改三年多来,改革主体逐级往上:2009年8月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把基层医疗机构首先推向前台;2011年年中县级医院改革启动试点,大医院进入医改舞台...
作者文章归档:李芃

这一轮医药分开
去年底的时候大家似乎达成共识,我们把医改做成了药改,今年似乎颇有“拨乱反正”之势,自年初陈竺部长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废除“以药补医”的要求之后,无论是以浙江省为典型、全国掀起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还是以北京、深圳为代表的三级大医院改革,都以此为着力点集中攻关。
更令人惊喜的是,大家都还不约而同地拐到了正确的方向上:即不是一味地依靠财政来补偿药品加成收入的损失,而是开始探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试图去拨动原已扭曲的医药价值链条。这在今年5月中下旬的时候,甚至让人对整盘医改都产生了乐观情绪。
6月26日,“...
医改“安徽模式”调查
一座造价140万的住院楼,对城市大型医院的基建而言,是小数目,但在俞义年眼里却是不小的压力。
“政府承诺支付80%的建房款。”作为安徽肥东县梁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他总算松了口气,“当初建门诊楼的时候,总造价190万,其中政府拨款只有15万元。”
因此,俞感到,“虽实行了药品零差率,但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却大为减轻。”
俞的感受,也是安徽省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结果的体现。由于财政补偿、绩效考核、药品统一招标采购配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的整体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安徽省的试点,似乎显得相当顺利...
医保基金里政府投了多少
回复@李草凡:你这样的观点克鲁格曼在专栏文章里曾批驳,大概意思是你以为雇主和个人掏钱的社会医疗保险和政府无关,实际上这就是政府硬性规定的一种类似于税收的行为。在所有统计里,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都是计入公共筹资的,全世界的统计口径都是混的,李大记者非独创,那也没办法了
这是陈秋霖博士在微博上一个相关讨论中的发言,也正是我一直以来的疑惑:医保基金中政府投入究竟有几何?
本来,我的观点,就像上文陈博士所说的:医保基金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和个人按比例缴纳的款项,政府投入则包括一、城镇职工医保基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