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潘诚

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市场营销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MBA总裁班常任特聘教授,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吃披萨怎么就中产了


  今天在家坐在窗台上晒太阳,随手翻新买的杂志,在《新周刊》上看到一则短新闻:从必胜客看中国中产阶层。一不留神给雷倒了。意外得知一个新名词:必胜客指数。并且这个指数可以直接对应某个城市的中产阶层的活力和潜力。想想每次带小驴去吃比萨,排长队的那些个男女,难道个个都是传说中的中产吗?赶紧在网上一查,发现自己孤陋寡闻了。这个名词07年就已经产生,整理一下资料,学习先。

  什么是必胜客指数

      必胜客指数是一个以必胜客为研究载体,以企业经营数据折合指数的形式,以分析城市消费力及城市活力为诉求的经济学模型。它通过必胜客这一全国价格统一、风格和定位...

Read more

繁花落尽终是空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期,封面主题文章是关于郑俊怀的。没想到的是,今天在公司竟然是看得泪眼婆娑,黯然神伤,心情极度的复杂和沉重。不知是因为感慨中国企业家的命运多舛,为郑俊怀的结局不忍和不甘;还是因为唇亡齿寒,人到中年面对浮浮沉沉的感伤和悲切。

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国企执牛耳者,后来因罪获刑而沦落成晚节不保者,郑俊怀不算孤单,命同此运者大有人在。随便罗列,优秀企业家中成为悲剧人物的,就有禹作 敏、牟其中、步鑫生、马胜利、褚时健、赵新生、黄宏生、沈太福、胡志标、李海仓、郑俊怀、张荣坤、仰融、周正毅、顾雏军、袁宝璟、王效金、乔洪、田文华、 黄光裕等等,郑俊怀大致算得上输得很彻底的一位。连...

Read more

姚明不是“傻大个”


双休日,静心看看闲书,旁边开着电视,一心二用。CCTV二套播《对话》,本期嘉宾是小巨人姚明。话题是从明星到老板的转身,以及收购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的过程。

一直以为,姚明和刘翔,为上海男人打了翻身仗,包括最近发烧的周立波,三个男人让世人看到了上海男人的阳刚、智慧和气度。以前看姚明,是他在赛场上作为运动 员的霸气,没想到的是,今天让我见识了一个彻头彻尾商人化的姚明,沉稳、内敛、睿智甚至有点狡猾的姚老板形象。近一个小时的对话,面对陈伟鸿的暗藏机锋和 一干大腕嘉宾的忽悠下套,姚明居然一直不为所动,以我为主,话不多,但出言干脆,思路清晰,气定神闲。颇有中年男人的镇定和老道。其中几个敏感点,印象颇...

Read more

差距:浙商与徽商的个案比较


     
杭州,浙江医药股份,上市公司,为其管理层讲管理创新。一天时间下来,讲者意犹未尽,听者很不过瘾,相约后面安排时间,专门再来讲一次。

粗略算了一下,09年在浙大管理学院MBA班,居然讲了四十余天课,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浙商群体,接触了解越深,感慨越多。这两天因工作关系,恰与两个客户老总沟通颇多,两相比较,差异明显,倒也相应成趣,有话可说。

一是位处杭州的某食品有限公司蔡总,是我在浙大MBA总 裁班的学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邀请我们担任其常年管理顾问,合作有半年多。蔡总年近五十,生于浙江农村,小学文化,与大多数浙商一样,算是生逢其时,赶...

Read more

别透支了自己的信用


年三十看春晚,已经被官方定义成了新民俗。至少可以说明,二十多年的重复、重复、再重复,TIME AND TIME AGAIN……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培养了一个习惯,哪怕再自命清高,哪怕边看边骂,但那个除夕的夜晚,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十多亿双眼睛看,一定就会有十多亿张嘴说。不出所料的,没等春晚结束,就已经是人声鼎沸,一地鸡毛了。如果不点评指责几句,似乎显得我们没思想没文化。这倒 也好,正如韩寒所言,春晚是唯一一个能随便怎么埋汰而基本没有后顾之忧的全国性项目。春晚让多少人找回了智力上的自信和泄愤后的快感,就冲这个,春晚也是 居功至伟。

说得人太多,驴嘴反倒想闭上...

Read more

“雷尼尔效应”与留人机制


这是一篇写于六年前的短文,当时有不少媒体转载。现在看来,无论是立意和文字,都有诸多不满意之处。本来已经忘掉,可前晚在长春,收到老王短信,说最近一期《读者》杂志发了这篇(200922期),深夜一个客户老总发信给我,也说看到这篇了。颇有些意外,没想到《读者》这样的杂志也在发企业经营类的文章,大概也是想吸引商务人群吧。

当时没有开博,现就乘机发到博上,基本保持原来的样子,也算是炒回现饭。

“雷尼尔效应”与留人机制

美 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准备修建一座体育馆。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教授们的反对。校方近于压力顺从了教授们的意愿,取消了计划。教授们为什么会反对呢?原因...

Read more

什么样的企业算“成长型企业”?


这段时间给浙大管理学院MBA讲课,班级名称有几次都定名为“成长型企业总裁班”。

问 过负责招生和教学管理的老师,语焉不详,之所以这般命名,只是中小型企业的变相说法,比直呼中小型企业好听而已。也问过班上的那些总裁学员,他们自己也不 太清楚,给自己冠以“成长型”,到底为啥,有啥意义。想想觉得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做个澄清,整理了一下有关资料,做个梳理如下。

首先要从企业成长理论说起。

企业成长理论起源于对大规模生产规律的研究,并广泛涉及企业行为、企业成长、组织结构以及管理等基本内涵。企业成长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人彭罗斯(Edith.T.Penro...

Read more

守正才能出奇


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海啸、次贷危机、经济萧条等等,充斥于街头巷尾,无论是切实的感受,还是跟着人云亦云,或真或假,人们总是不自觉在关注着企业或个人,如 何在这场危机中适者生存的应对之道。我的以企业应对经济萧条为题的课程,卖得比预想的要火很多,常常自省这算不算也是发了点国难财。政府论坛或高校MBA,培训机构公开课或企业内训,从沿海发达地区到内陆省份,大家似乎都对此报着极高的热情,让我感到讨论经济危机,当下也是一种时髦。

值得深究的是,课堂上的许多企业领导,最最关注的内容,还是希望老师给些拿来就能用的计策和高招,让人不得不有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之想。在老驴眼里,其实任 何一个专家学者,大谈特...

Read more

后世博时代中国企业的战略思维


前日在上海参加后世博经济论坛,是受邀的四位专家嘉宾之一,半天时间,前半段是专家主题发言,后半段是分主题互动,长三角企业家近三百人参加。本来对后世博 这个题目关注并不多,但接到任务后觉得有意义,就在从北京到上海的路途中,理了一下思路。我是主攻微观企业研究的,不想宽泛地说太大,就定义在面临后世 博,我们的企业怎么办?现将会上的发言整理如下。
概括地说,我关心的问题有三:
一、世博是什么?其本质内涵是什么?
二、后世博时代是什么?其核心的特征有哪些?
三、我们最应该关注什么?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不仅展示交流的是物质文明的最新成...

Read more

没有PPT的世界会是怎样


        7号下午,应约给AH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MBA班,做了三小时的专题报告。母校的约请,在老驴是无条件答应的。只是约时间约了大半年,一个多月前确定了在国庆长假里,把各级MBA都集中起来讲一次。很平常的一次报告,老驴却有些特殊的感受。

    安大的逸夫图书馆,是老校区最好的报告厅了。可临开讲才发现,投影没法用,换教室又因假期开不了门。折腾了二十分钟,干脆老驴当机立断,不用投影了,直接清讲。老驴的PPT,向来因制作精良,而在讲课中发挥重要作用,舍弃不用风险自然不小。近些年来,还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