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育琨

一个历经人生冷暖的灵魂,从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正午,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看事、看人、看物都有了别样的视野。视野即价值。近年出版的畅销书有: 《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2006.8) 《全球化之舞》(2006.2) 《失去联想》(2004.11) 《商业领袖底蕴》(2004.1) 《企业的山脉》(2001.7) 《思想片断》(2000.7) e-mail: [email protected]

好样的,陈岩!


  “爱的奉献”义演有一个身姿最为美妙的人,不是那些如日中天的明星,也不是那些捐款最多的企业家,而是成都一家集团公司的销售总监陈岩!他瘦削、高挑、敏捷、沉定、从容,几天几夜不合眼仍然光华四射。

  王育琨/文

  爱的奉献赈灾募捐义演,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刘欢、倪萍等个人捐款数额不小。而史玉柱、黄光裕等一线企业家,分别捐款1000万元和5000万元,算是给明星企业家找回了一些面子。

  前天有网友给排出了一个万科等企业捐款数额名单,请我评论。我说这个排列没有多少道理。因为国营公司或者上市公司,钱是股东的,不是高管个人的。排这种序列没有什么意义。真...

Read more

肖亚庆活用邓小平智慧


  30年前,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把握住了中国发展大趋势。如今肖亚庆动用近千亿元“财务投资”力拓集团,多受诟病,而其战略远见则不被人们过问。

  王育琨/文

  20年前,邓质方问邓小平:“老爷子,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你现在搞股份制和上市,那可是按资分配。你不是在搞资本主义复辟吗”?邓小平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判断这个问题。留给后代去做判断吧”。不屈从任何权威的判断,不从现有的教条里找根据,而是专注于现实中一刻接一刻的真实,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留给中国人最为...

Read more

奈斯比特“童真”无敌


  奈斯比特有一双“童真的眼睛”,他关注一刻接一刻的真实,从来不顾忌现有的理论或官方权威的信息,于是常常能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

  王育琨/文

  纳斯别特曾经以《大趋势》闻名于世。今年他以近80岁的高龄,要写出中国大趋势。在天津南开大学和天津财经学院找了30个大学生,分别阅读100个城市的日报,搜寻新发生的事件和故事,做成摘要,再翻译成蹩脚的英语,为奈斯比特写书的第一道工作。一天我们一起坐小车去天津的路上,他把前一天晚上阅读学生们的读报摘要给我看,整整100多页的东西,他都做了详细批注。前一天下午他才看了不到一半。车在行走,我不习惯阅读,只好合上夹子...

Read more

张化桥:醒醒吧,岛民心态!


张化桥:醒醒吧,岛民心态!

近期围绕着全球化有不少争议。特别是奥运火炬传递与藏独势力作乱,更使得中国人的爱国心空前高涨。互联网已经把世界抹平了,可是地球上的人们却还是龟缩在自己的王国里,自说自话,夜郎自大。一些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等没落贵族,还不习惯看到一个个壁垒坍塌,更对曾经的东亚病夫中国人款款而来感到深切的恐惧。一句“50年来的呆子和暴徒”,把他们恐惧的内心宣泄无遗。被激怒了的中国人,硬是模仿没落贵族的方式,要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割裂成“这是你的”,“这是我的”。...

Read more

合作者马云拒绝“合作”


  享有“随时随地的合作者”美誉的马云,在他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让公司控制权受到潜在威胁的时候,却义无反顾地掀起控制权争夺之战。

  王育琨/文

  我在上一期专栏中曾经提及,假设微软收购雅虎成功,微软替代雅虎执掌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份,所受到威胁的,不是公司发展前景,也不是投资者的利益,甚至也不是员工的福利。受到威胁的是马云和管理团队的控制权。

  马云在多次公开场合说,中国太多企业因为强调控股权与控制权,而最终陷入利益争斗,影响了公司发展。“管理一家公司不需要股权而需要智慧”。马云因此而获得“随时随地的合作...

Read more

马云身染“宗氏基因”?


  微软竞购雅虎,老谋深算的孙正义没有急于去保护雅虎日本的控制权,而是乐观其成,马云怎么就急不可待了,难道同城大哥宗庆后的“基因”在马云身上发作了。

  王育琨/文

  阿里巴巴3月18日推出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堪称“完美”。但股市似乎并不领情,当日阿里巴巴跌破13.50港元/股的发行价,虽然股价随后有所反弹,却一直维持在发行价周围徘徊,4月11日收市价为13.70港元。

  马云领导下的阿里巴巴可谓有“美好前程”,股价也曾经创下39.50港元/股的纪录。马云还受到中国政府高官—广东省委...

Read more

贝尔斯登敲响警钟!


  那些庞大的已知,可能正是更深层危机的源头。惟有把握一刻接一刻的真实,把握那些被数字扭曲了的需求,才可以使中国的资本市场走上坦途。

  王育琨/文

  3月17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出资2.36亿美元通吃。而3月14日收盘时,贝尔斯登收盘价格还达到30美元,市值在35.5亿美元。单是贝尔斯登总部大楼物业估值就高达12亿美元左右。

  华尔街强人吉米·凯恩能够接受这样屈辱性协议,说明贝尔斯登所遭遇危机的严重性,远远超出美国金融机构所表露的程度,远远超出贝尔斯登一家。摩根大通的低出价更直接伤害了14万名贝尔斯登员工的利益,他...

Read more

中国铝业并购力拓矿业遭遇尴尬


  中铝并购力拓遭遇的尴尬,是中国人的尴尬,也是被投资国的尴尬,更是人类福祉的尴尬。

  作者:王育琨/文

  互联网让世界“平”起了,可却被人们的偏见组成的一道道屏障,生生地割裂开来。中国铝业公司并购力拓矿业公司便是一例。

  众所周知,矿业领域的全球第一大巨头必和必拓和第三巨头力拓之间的收购拉锯战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然而,在外界几乎毫无察觉之下,2月1日,中铝董事长肖亚庆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宣布,该公司已经联同美国铝业公司,出资140.5亿美元(其中,中铝出资128.5亿美元),通过场外交易,以60美元/股溢价收购了20多个小股东的持股,拥有了力拓...

Read more

“天眼”塑造企业竞争力


  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虚荣心,才能使心灵变得敏锐,才可以看到“已知”的老旧眼睛看不到的风景,从而才能塑造企业全新的竞争力

  -王育琨/文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一个上了岁数的外国人,阅读中国复杂的变化会很吃力,但他却自信能够看到国人看不到的新景象,原因在于他有一双“童真的眼睛”。

  奈斯比特“童真的眼睛”,之所以引发我的强烈共鸣,还与我觉察和认知企业的方法有关。我在观察企业时,不是从概念和理论出发,也不是从具体利益出发,我习惯于不带任何成见,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来专注于一个企业所发生的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