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羽戈

知名青年学者、时评人。生于忧患,长于清贫。二十六岁的生命充满了无可索解的矛盾:习法学四载,最终却远离法律;恐惧文字的无力感,却依赖文字而生存。现为不自由撰稿人,一面写评论为稻粱谋,一面关注宪政理论及政治哲学。爱看电影而不求甚解,在光影的暗角运思爱欲与正义的真谛。撰有思想随笔集《从黄昏起飞》、影评集《穿越午夜之门——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

哪些人最喜欢跑题?


  跑题是说理的大忌。所以说理的规则,必定包含“不许跑题”。如《罗伯特议事规则》把“同时只能有一个议题”或曰“一时一件”作为铁律,哈维尔《对话守则》第三条即“保持主题”……恕我不再举例,因为案例愈多,我愈发纳闷:议事、争论不能跑题,否则不知将伊于胡底,这一道理,平白如常识,简直妇孺皆知、老少咸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明知故犯,以至任何说理的规则,都要重申“不许跑题”呢?

  这不该归咎于国家,跑题绝非中国人独有的毛病,外国人同样如此:《罗伯特...

Read more

在无理的世界说理


  这两年我好谈说理,虽然认同者众,却也不乏质疑。最常见的质疑莫过于:假如对方压根不讲道理,你坚持说理能有什么意义,这不是对牛弹琴、以卵击石么?或者换一种我喜欢的问法:在一个无理的世界,为什么还要坚持说理?

  这个问题绝非无的放矢。我们都该听过一句老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如果说秀才代表知识人,可视为说理的一方,兵代表暴力机器,可视为不讲道理的一方,那么此言大抵反映了古人的说理观:遇到不讲道理的人士,不必枉费口舌,与之理论,沉默不仅可以明哲保身,还能捍卫理性的尊严。

  现实之中,说理遭遇无理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无理的代言人,不止兵,还有官、愚民、神棍等;其表现方式,除了以其...

Read more

怎样读胡适?


S兄:

……承蒙不弃,命我再谈谈怎样读胡适。胡适一生笔耕不辍,可谓“文名满天下,卷轶对平生”,其作品,中英文加起来,当在两千万字以上;别人写他的文字,更是无以计数。如果你要当“胡学家”,恐怕不能漏过其中任何一本;倘只想了解胡适这个人及其思想,那么,该读哪些书,如何阅读,正可说道一二。

对初学者而言,读胡适,当从传记读起。其传记,包括自传和他传,我读过不下十种,有名家之作,亦有无名者之作,有学者的手笔,亦有文青的感怀,有胡适同时代人的见证,亦有仰慕他的后辈追索他的足迹。

尽管乔治·奥威尔嘲讽道:...

Read more

北洋时代是不是大时代?


有一观点,常常听人提起,前些天我在上海讲胡适,再度耳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时代,堪比春秋战国。当然,这话还有尾音:我们所生存的时代,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时代。

在一些论者口中,北洋时代实在美轮美奂,令人神往:“这是一个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这是一个崇尚新文化和新文明的时代;这是一个说真话出大师的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时代……”这五点,除了最后一点容易引起非议,前面四点,大抵都可成立。基于此,今人总结北洋时代,最爱用一个词语:自由。

我们以前谈过,...

Read more

民主如何才不是装饰品?


      民主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后半句,也许有点绝对,不过,观诸今世,哪怕逆民主潮流而动的权力者,一般都不会公然宣布自己独裁,而惯用民主的化妆品涂脂抹粉,装点门面,以掩藏独断专行的实质。那些独裁者往往声称自己发动的改革是民主改革,推行的政治是民主政治,甚至认为自家的民主比邻居的民主更加货真价实。譬如卡扎菲说,他设计的人民大会委员会比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民主更具公平性,并称后者是“简单多数的独裁”。他还津津乐道,“我的人民都爱我,他们都愿意为我而死”,不知这是自欺,还是欺人,到头来,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