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俞惠星

俞惠星,著名食品专家、科普作者,著有《活着要懂添加剂》,曾执掌浙江省金华火腿公司,为多家媒体专栏作者。擅长食品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行,运作过金华火腿等知名品牌,规划多个农产品品牌实现0→1的突破,主持《活着要懂添加剂》科普讲座。qq:1878578958

大热天别忘把开瓶的酱油放冰箱,尤其儿童酱油


 

开个脑洞先

请看图: 大热天别忘把开瓶的酱油放冰箱,尤其儿童酱油

荔枝蘸酱油

味道怎样

我只能说,最好用新鲜的佐餐酱油,否则容易闹肚子。

言归正传。

炎炎夏日酷暑难挨。大热天除了人难受,食品也不好过,尤其是开了封的瓶(袋)装食品,比如酱油——因为它们喜欢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而大部分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则不同,温暖、潮湿的夏日是它们生长的宜居环境,包装食品一旦开封正是它们伺机入侵繁殖做窝的极佳时机。大热天别忘把开瓶的酱油放冰箱,尤其儿童酱油

酱油是生活中常备的调味品,很多家庭不光备1瓶。生抽提鲜老抽提色,这就要2瓶,还有餐桌酱油,凉拌、蘸汁用得着,家有儿童的还会来瓶儿童酱油。

普通酱油不易坏,大都是因...

Read more

食品加工常用的氧化剂,如今成了凶猛的污染物!


天热了,雾霾退了,但另一种更凶猛的污染物又来了,而且在不少地方逐渐替代了PM2.5而成为“首席”污染物——它就是臭氧。6月初环保部公布的《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臭氧已经成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仅次于PM2.5的空气污染物,在珠三角地区更是取代PM2.5成为首要空气污染物。

一面佛陀一面魔,这话用在臭氧身上一点不为过。同样是在大气层,臭氧在众所周知的臭氧层中扮演了“地球卫士”的角色,它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使地表免受其致命侵袭,保护了地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但是在距地面10~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大气层中,臭...

Read more

传说市面上的荔枝大多泡过“保鲜水”,是真的吗


 荔枝营养丰富,口感香甜,贵在一个“鲜”。但“离了枝”的荔枝色、香、味会很快改变。传说市面上的荔枝大多泡过“保鲜水”,听起来很吓人!

荔枝在古代就叫离枝(离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有“离支”。那时的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唐代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就形象地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不得已,只能把荔枝连枝割下,以延长其保鲜期。

远离产地怎么办?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么。

...

Read more

都说粽子配端午,别忘了还有“五白”配“五黄”


 

端午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吃顿团圆饭,当然得吃粽子纪念屈原都说粽子配端午,别忘了还有“五白”配“五黄”

而江南传统还有那必不可少的,就是吃“五黄”,更得“五白”来配!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正值二十四节气中夏至的前后。相传,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而端午节的中午,则是端午节这一天中阳气最旺的时辰,实为“阳中之阳”。

而更靠谱的说法是,端午本来就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此时吃“五黄”就会五毒不侵都说粽子配端午,别忘了还有“五白”配“五黄”

“五黄”者,“黄色”食品也。

江南一带为黄瓜、黄鳝...

Read more

毒!假茴香不光有毒,花还可致命


八角茴香又称大茴、八角,俗称大料,因其外形一般长有八个尖角,故而得名。八角茴香芳香浓郁,味辛甜,是常用的烹饪调味料。

八角茴香

但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等媒体曾报道,市面上有假茴香冒充真茴香。

假茴香不光香味差,关键是有毒

常见的假茴香有莽草、大八角、红茴香、野八角、短柱八角等。

香气方面,假茴香的香气相对较弱,有的还有其特异的气味。

味道方面,除了红茴香微酸而略甜外,其他几种假茴香久尝还会有麻辣、麻舌感。

毒性方面, 莽草、大八角有剧毒,红茴香、野八角也有一定毒性。

莽草

假茴香不光果毒,连花也有带毒的

我们说假茴香毒,通常指的是它们的果实。其实不光是果实...

Read more

火锅、胡辣汤中加罂粟壳提鲜是假,“上瘾”是真!


 

近日《郑州晚报》报道称,郑州汉江路与人和路交叉口附近一家早餐店,为了提味增香以招揽更多客人,老板在荤、素胡辣汤里添加罂粟壳粉末,被辖区警方和食药部门的执法人员查处,随后法院以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判处3人有期徒刑一年,并分别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除了胡辣汤等小吃,罂粟壳粉添加在火锅底料、卤味制品中的案例也不少。

食物中添加罂粟壳哪里是为了提鲜,而是为了黏你

其实,罂粟壳除了微微有些清香,本身没啥味道,甚至有点酸涩的苦味。在食物中添加罂粟壳并不能提味增香,更不是让人对毒品上瘾,主要还是为了让食客产生依赖性,黏住你。

这是因为,虽然吗啡、可待因和罂粟...

Read more

蚕豆好吃“蚕豆病”难治还会要命,男孩尤其要当心


 现在正是蚕豆上市时节,用点火腿/咸肉丁翻炒炒也算是佳肴一份——“腿蚕豆”可是杭帮菜名品之一!但有人天生就没此福分,一旦吃了蚕豆,轻者头痛、恶心、呕吐、腹痛,重者尿液呈红茶色甚至酱油色,血压下降、心肾衰竭、休克。如不及时送医救治,患者还可能在24-48小时内死亡。

蚕豆病是一种急性溶血性贫血

蚕豆病起病急,患者常常在进食蚕豆后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发病,出现急性溶血,体内的红细胞大量破裂,血红蛋白经尿液排出体外,成为“酱油尿”,并出现急性重度贫血,危及生命。

所以叫蚕豆病。

蚕豆病不是食物过敏...

Read more

刷爆养殖圈的“禁药”上了3.15晚会,别再让它上餐桌了


 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江苏远方中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成武旺泰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造肉1号”“味霸”“速肥肽”中添加了神秘物质喹乙醇,部分养殖户更是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喹乙醇!喹乙醇究竟是何玩意儿?何以引起央视如此关注?

  喹乙醇既是抗菌药物也是动物生长促进剂

  喹乙醇也称喹酰胺醇,是化学合成的喹恶啉类广谱抗菌药物,对防治猪痢疾等有极好的疗效。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部批准它作为兽药使用。

  而此前法国一家公司还发现喹乙醇具有蛋白同化作用,可提...

Read more

吃货们,你吃过“合成牛排”吗(没准当牛排吃呢)


       最近网上有段视频,说在澳洲的肉类市场里流入大量“合成牛排”,都是用“次品肉块”加“肉胶”拼接的,而且“拼接肉”早已是全球行业内的潜规则。视频还演示了用碎牛肉加TG酶,三步做成“合成牛排”的全过程,并称自制的“合成牛排”黏性很好,很难撕扯开,煎熟后味道也不错,还特别嫩。视频里的实验员接着来到超市,说看到加了TG酶等“肉胶”的“牛排&r...

Read more

土榨花生油为何黄曲霉毒素常超标


    导言:既然是毛油,杂质多无可避免,有害健康,还会缩短保质期。

    土榨、自制、古法、农家花生油的香味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叫法虽不一,但说白了就是简单传统的植物油压榨方式。许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虽然色泽深点,但那就是小时候记忆里的颜色,这是自己看着做出来的油,是“放心油”!但要是把压榨好的花生油拿去检测,里面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多半会会吓着你。

花生、玉米等农产品含黄曲霉毒素几乎无法避免

有人会强调,花生原料我都看了,没霉啊。问题是黄曲霉毒素你看不见,即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