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浩

德国商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

中国新金融监管:政策决定机制


  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最终方案终于出炉。这可能也是2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市场的关注焦点自然集中在金融监管体系上。

  按照最终方案,主席长期缺位的保监会与银监会合并,组成了新的超级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虽然银监会与保监会同时被撤并,但大家也知道,相对于银行业庞大的总资产以及若干保险公司被“严管”的态势来看,银行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脊梁。

  无独有偶,农业银行在公布年报时,“顺便”公布了规模庞大的定向增发方案。按照这份最高可达1000亿元的定增方案,农行将向包括汇金在内的若...

Read more

刘鹤与似曾相识的十字路口


  对刘鹤来说,2018年的两会必将是忙碌的。两会开幕前两天,他才匆匆结束为期五天的访美行程。为了这次至关重要的美国之行,作为政治局委员的他甚至错过了十九届三中全会。访美归来之后,他多了一个头衔――按照官方新华社的报道,刘鹤担任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这样的表述似乎意味着去年被传中断的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仍将继续。而此前由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负责协调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刘鹤的新头衔也似乎表明他将在新一届政府中担任经济要职。

  毋庸置疑,刘鹤已经成为了财经界炙手可热的人物,而他的一系列思路也已经在中国过去数年的经济和金融改革中觅得踪迹。对于市场来说,一个经过良好训练且思维有框架的经济学者,...

Read more

安邦事件如何定性?


  安邦事件终于水落石出。过去数年中通过杠杆增资、杠杆融资,并大肆在国内外并购的模式,在这一刻画上了句点。对安邦模式的探讨仍将继续,对于宏观经济来说,新的政策方向已经逐步清晰。

  中国官方对安邦事件的定性,是过去两年“去杠杆”政策累积的一个爆发点。如果我们简单回溯在过去的一年多中发生的事情,会对整体政策图景有更清晰的认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是本轮“去杠杆”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的话语,这句话也被正式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但事实上,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在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在2016年12...

Read more

特朗普税改的政治涵义


  特朗普的税改方案终于迈向了最后的成型。在参议院投票表决后,接下来众议两院需要对双方各自不同的版本进行细节上的沟通。无论如何,对于特朗普来说,这是一次政治上的巨大成功,即使在经济和财政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争议。

  特朗普推行的税改政策,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极大的麻烦,这背后存在着深刻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原因。推行税改,总会触及到既得利益集团,而这些或有或无、时而坚定时而摇摆的反对声,正反映出社会的多元。承认这样的多元和利益纠葛,才能真正认清问题的症结和前进的方向。

  从即将成型的税改方案来看,特朗普团队至少作出了三个方面的让步:

  第一,特朗普税改的核心内容是大幅度降低公司税,从...

Read more

“去杠杆”为何容易走形?


  11月中,中国央行领衔五部委出台《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在十九大之后出台,可以被认为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监管方向。与此同时,央行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地位也明显上升,其不仅在金融稳定委员会中担任协调角色,在类似资管业务指导意见这样涉及到具体金融监管举措中,央行“一马当先”,也意味着其地位出现了实质性的上升。

  通读指导意见,其实可以明确看出,中国的“去杠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存在的漏洞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刚性兑付”、&ldqu...

Read more

中美互动:谨慎乐观


  特朗普将在中国度过自己胜选的第一个周年纪念日,可能是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但无论如何,特朗普本周的亚洲之行都将会成为其亚太政策的里程碑事件。在中共“十九大”和日本大选之后,特朗普与中日领导人的会晤,加上与愿意对朝鲜表现出“善意”的韩国总统文在寅、颠覆传统对美政策的菲律宾领导人杜特尔特的碰面,将帮助特朗普梳理自己的亚太政策。

  特朗普的行程是历次美国领导访问亚太最长的一次,而这次行程的前三个到访地分别是日本、韩国和中国。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国家也是美国财政部关于“货币操纵国”的前三大目标(另外两个国家是德国和瑞士...

Read more

人民币不是“避险天堂”


  人民币从6月份以来的升值,让很多市场人士吃惊,也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已经成为了新的“避险货币”。笔者认为,人民币的走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被称为“避险货币”未免言过其实。此外,观察人民币的长期走势,更加需要跳出短期市场波动。

  传统意义上来说,市场比较公认的“避险资产”包括黄金、日元和瑞士法郎。“避险资产”的概念提出,是因为某些资产在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会表现得较为抢眼,因此承担着一定的“避险功能”。换个角度来看,不管在何种状况下,市场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好性。所...

Read more

中国风险之辩:“降级”之后,“去泡沫”更重要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投资者似乎从来也没认真关注过主权评级。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主权评级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很多人似乎已经对于中国的主权评级的不断上调有些厌倦了,甚至经常有人开玩笑说,一次性把中国调到AAA级,不就一劳永逸了。

  这样的一种颇有些自满的心态,在穆迪有些“突然”地调降中国的主权评级后,显得有些难下台面。很多人似乎也无法习惯突然失去鲜花和掌声。但事实上,穆迪一年前已经把中国的评级展望降为“负面”,当时也提及了债务高企以及改革进程缓慢等问题。一般而言,如果评级机构提及的这些问题无法得到缓解,那么未来的降级只是时间问题。而债务...

Read more

特朗普税改:嘴上风暴


  特朗普是一个能抓住市场眼球的总统。他的税改方案尽管尚未成形,但给市场带来的心理冲击却已经历经数轮。在4月下旬公布的最新税改方案,成为特朗普上任以来第一个即将付诸国会讨论的税改方案,其提出的降低个人以及公司所得税以及鼓励美国企业将海外利润转回本土,是核心议题。

  这样的方案一出台,就成为了国内热议的话题,在“中国宏观税负高企”的疑似大背景下,美国大规模减税,不仅有着示范意义,似乎也有着反讽的意味。只是,坦率地说,第一,特朗普的税改可能并不会像很多人预期的那么“革命性”,第二,简单比较中美税收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拿小学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

Read more

中国制造业将如何转型?


  日前,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上的讲话中,提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出路是创新”。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之路并非一片坦途,而在欧美都纷纷强调制造业之际,中国的制造业转型也将面临外部挑战。

  制造业再度成为焦点,不可忽视的是内外部局势的变化。在中国国内,近期对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打压,事实上表明过去数年的金融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寄望金融行业来拉动实体经济,眼下被证明是本末倒置。而对野蛮人的鞭挞和对中国造的重新青睐,成为未来政策新的注解。中国花了数年的时间,回到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制造业,而对制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