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华

湖南郴州人,社会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农村阶层分化、农民自杀与县乡治理研究。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开放时代》、《青年研究》、《民俗研究》、《经济学家》、《读书》、《社会科学》、《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妇女研究论丛》等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收录文章近60篇,另有十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3部,主持教育部和国家课题各1项,多篇咨政报告被政府领导人批示。

不会被“气死”的农村老年人


 



 

2008年在川西平原农村调查,受访对象赵二婶75岁,老伴80岁,儿子1972年结婚,六个月后媳妇生下大孙女就分家了,但还在一个院子住。赵二婶婆媳之间一直就“闹战”不可开交,既敲又打。赵二婶说:“媳妇在家用胳膊肘顶撞我,我把她的衣服烧了。是她先整我的,我就这样报仇,她的衣服还是我买的呢。当时生产队长、妇女主任都来劝,谁也不批评,就说这样都要不得。我们娃不说我坏也不说我好,他也不敢说媳妇不对。我头年来,第二年就分家了,也跟婆婆吵架。”谈到跟婆婆、大嫂、媳妇吵架,赵二婶说“吵架都生气...

Read more

东北农村人情为什么那么兴盛?


 东北农村普遍没有形成稳定的血缘集团,以及一定程度的共有的行动准则。该地区农民为解决生产、生活和交往方面的问题,一般通过人情来搭建不同姓氏、不同家庭的关系。当地村内通婚较为普遍,人情盛行,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由此带来的开支已使农民不堪重负。东北人情与江汉平原贵州农村的状况极为相似,都表现为繁盛而无规则。

在这些地区,现代性的公平与正义、公正与权威等观念较为容易被人接受,血缘本身被认为是政治不正确,不能作为行动的依据,兄弟之间讲究的是法律上的平等。但是,血缘的不在场并不等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不需要与他人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帮助和沟通如何可能?在血缘淡薄的原子化...

Read more

关于农村彩礼的几点思考


一、三个儿子结婚压力大,半夜睡不着起来哭泣

我老家是南方地区,外地婚比较多,基本上没有天价彩礼。父母对子女结婚的责任较小,子女自己打工到外地找朋友。本地彩礼基本上是象征性的,所以父母的压力较小。

前段时间我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们村旁边在修高速公路,其中有个小包工头是我们村的,他带着一帮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干活。有一天深夜,小包工头听到有人在宿舍外哭泣,跑过去看是一个中原籍中年男子。小包工头问他为什么会半夜起来哭,想家啦?还是哪里不舒服?中原籍男子说,他有三个儿子,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大儿子结婚了,后面还有两个儿子没结婚。

光大儿子结婚就给了女方30万彩礼,按照这个价格,即便彩礼不涨...

Read more

如何看待西南农民的挥霍与懒散?


这二三十年来,西南某省一些村寨虽然外出打工的人不少,却并没有给寨子里的生活面貌和观念带来太大改变。不过,随着近年大西南大修路以后,这些情况却有所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一、生活观念:打工改变不了,修路可以?

西南G省J村30多岁的纪检员是个有头脑、会经营、还能够反思的人。纪检员本人干了很多的事业,比如他是村里的邮政代理,还负责收缴电费,跟人合资搞了台搅拌机,他老婆在界街面上开了家商店,这些事业虽然每项单独没有多大收入,但是加起来收入就处在寨子里的上游,差不多十几万元,好的年份超过15万元。他们家还是寨子里少数几户在县市买房子、供小孩读书的家庭。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寨子的大部分人,包括外...

Read more

家族、公私观念、村庄主体性


 2007年暑假的扶沟农村调查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王盘庄要填低洼路,庄负责人家里恰有数十方砖渣,可以填补村组旁的某一路段,且完全可由其个人把整个事情办成,无须请人帮忙但庄负责人并未这样做,而是在庄里招呼了四五个不同姓氏的男子一起作业。当问及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时,该负责人的答复是填补路面是全庄的事情,是公家的事,如果他私人去干,其他家族会有看法;如果招呼的这四五个人全部来自同一个家族,其他家族也会有意见。这个故事向我们示了北方村庄中家族、公私观念与村庄主体性的关系问题。



在北方多姓共居的村庄里,族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家族内部的关...

Read more

北方不如南方?但为何南方村落多懒汉?


 

【导读近年来,“扶贫养出懒汉”的新闻常常见诸网络。在我国完成历史性脱贫攻坚目标后,如何助力脱贫人口提升自力更生能力,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南方多省调研发现,除了个人因素以外,懒汉的出现也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他们往往是在血缘地缘分化不大的村庄里,产生的一批对血缘地缘高度依赖的年轻男子。在懒汉较多的南方村落,人们对差距有一种天然的消化机制:一是宗族文化客观上抑制了核心家庭之间的比较与竞争,使家庭间的发展差异不构成对其他家庭的压力,于是慵懒散漫成了符合身体本能的生活选择;二是村落作为整体,把旁边的村落视为竞争者,因此村落内部倾向...

Read more

北懂政治,南重人情,中部出狠人 | 农村观察


 

 

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视为重要工作,而这离不开对农村社会民情的理解。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体现。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杨华基于多年乡土观察,分析了社会地理环境对不同地域的民风人情、社会生活和政治参与的影响,发现南方、北方以及中部的人们在性格、思维和行事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别。

 

在研究人上,北方人较为深刻彻底,研究透了才交朋友;中部人不过于钻研,对得上眼就能在一起喝酒;南方人则一般不研究人,也不把人往坏处想。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