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石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

种子产业的风险因素


农业产业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投资回报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风险也是容易控制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无论如何跌宕起伏,人们毕竟还是要吃饭的。这话听着有道理,但实际未必。

 

农产品的生产量大,生产周期长,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的生产过程受环境影响明显,产品保质期有限,也不易储运,再加上各地政府对于农产品的价格实施严格管控,生怕拉动了当地的消费物价指数,…农业产业要想摸索出一套盈利模式,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种子产业一直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它是农业生产的“内因”,犹如电脑,手机中的“芯片”;其它的因素,如化肥、农药、农机、灌溉等,不过是些“外因”而已。但是,即便如...

Read more

“龙头企业”的尴尬


“龙头企业”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名字。但同为“龙头企业”,不同行业里的“龙头”们,境遇可是大大的不同。

 

中国种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大抵有十几、二十个吧。但是,与其它行业财大气粗的“带头大哥”们相比(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电力等等),种子行业的所谓“龙头企业”则显得十分寒酸,既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又没有垄断资源的优势,也没有自己固定的“封邑”,还没有原始积累。说得直白些,有的时候他们更像是“流寇”,能得到今天的徒有虚名的地位,靠的远逝的政策的“余热”,靠有限的实力的打拼,靠过人的胆略的豪赌。

 

由于中国种业产业结构性、产业政策以及行业的潜规则问题,中国...

Read more

新年寄语网友


本人最近因为两篇博文,成为网上舆论双方争吵甚至对骂的焦点,实在不是本人所愿。大概虽是一家之言,说白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不管是美女还是丑女,装扮得朦胧一些似乎更好。

 

***

 

外企与内企一样也需要生存、赚钱和发展,这是“经济动物”的本质所决定,即有些网友形容的“贪婪”;但如果说它想操控什么,说实话,网友似乎太高看外企了。因为,凭借本人二十多年来在外企打拼的经验,很多外企缺乏这样的大智慧和大抱负,也是凡人主打的天下;而且,外企之间也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我们俗称的“狗咬狗”的斗争。

 

***

 

我不怪骂我的网友,至少他们的大部分很爱国。但是...

Read more

致关心我和爱护我的朋友


从昨天开始,我离开工作了八年多的公司,有说不出的遗憾和眷恋。

 

我的遗憾和眷恋并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为了这个从五个人开始组建起来的、今天已经有近600人的、吃苦耐劳、激情无限的团队;为了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400个认真实干,为农民服务的优秀经销商;也为我经常下乡走访的、淳朴憨厚的农民兄弟 我特别怀念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

 

谢谢一直以来默默地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是你们给了我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将来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永远是朋友。

 

愿所有农业圈的朋友能够为中国农民的多做事实,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贡献。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

Read more

永不停步


因为本人工作的变动引发了业内人士惋惜和种种猜测,本人对此没有过多的评论和澄清,让一切随风而逝。

 

大约有两个星期没有上新的博客了,因为有意识地想使最近沸沸扬扬的评论、激烈言辞能够趋于平缓。“冷处理”未尝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方法。

 

业界人士对于本人八年来在行业内“误打误撞”的一些做法,相当宽容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本人深感受之有愧。之能够所以取得的今天的成绩,还是那句话,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能少。

 

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才更重要。选择正确的方向,迈出坚实的脚步,成功已经确保了一半。

 ...

Read more

三亚育种人论坛


受张世煌老师的邀请,本人有幸参加了在海南三亚举办的中国育种人自由论坛。这是由张老师发起,由张老师的弟子及其博客论圈所组织的一个的非官方的论坛。令我惊奇的是,全国各地300多中青年育种人出席了论坛,盛况空前。由此可见张老师及其博客圈的影响力,也反映出中青年育种人对于学习和交流的渴望。参会者把诺大的一个酒店的房间预定一空,一些报名晚一些的参会人不得不在外面自觅栖息之所。

 

在论坛的受邀演讲嘉宾之中,我对于山东农业大学的陈化榜教授和“中科联创”王懿波先生的演讲印象最深。前者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也曾在圣尼斯蔬菜种子公司工作。他年富力强,为人谦和,视野开阔,...

Read more

关于当前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争论及思考


借着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产业的东风,把本人3年前的旧作发表一下,添一把小火。

这原本是在一个论坛上的演讲,后来经过一位专家的推荐整理成文,准备在国内某刊物上发表。终因观点过于激进,不合政治时宜被压了下来。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并称为新世纪技术革命的火车头,是未来推动我们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关键。但是,从转基因生物技术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的无休止的“世纪争论”。我称之“面对早产儿的困惑”。

由于科学界的努力,转基因生物工程技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诞生、八十年代完善、九十年代实现产业化。其实,就广义的科学界而言,其对这项技...

Read more

艰难的抉择


 

离开原来的公司已经有一个月了。本来想好好休息一下,整理一下思路,然后才去想下一步的工作。无奈,天不遂人愿,江湖上惊现“追杀令”。承蒙业界的大佬们看得起,不同的邀约纷纷出现,以至于令本人无处隐藏。

 

好像突然面对着一个万花筒一般的新世界,突然间有许多种可能摆在了面前。这些机会既有我们种子行业以内的,也有来自完全不同行业的邀请;既有“民族的”,也有“世界的”;甚至还有一些“投行”朋友们的鼓动。让人一时犹豫不决。我感觉像是乡下的孩子进了迪斯尼乐园,一时有一点眼晕。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