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的盒子不能打开


在告别过去的时候,无视“过去”曾经存在的理由,是非常轻率的;在选择未来的时候,没有打算为“未来”付出代价,是非常危险的。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不得,是尽人皆知的。然而,当那只盛满魔怪的盒子被不幸打开后,到底会带来多大的灾难,人们就难以想象了。
  2004年8月的最后一周,灾祸接二连三,俄罗斯笼罩在悲情之中。8月24日,两架民航客机被凌空炸毁,机上88人全部罹难,同日莫斯科一公共汽车站也发生了恐怖袭击;几天后,莫斯科地铁爆炸,伤亡逾百;地铁爆炸后的第二天,北奥塞梯共和国的别斯兰市爆发震惊全球的绑架事件,酿成了包括大量儿童在内的330多人死亡的惨剧。
  1991年苏联解体后,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是从打开的潘多拉盒子里冲出的最为凶残的恶魔,十多年来它一直是俄罗斯的心腹大患。它们一直困扰俄罗斯,是因为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因素。
  分离主义是当代俄罗斯的“原罪”。俄罗斯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分离浪潮中诞生。分离主义实际上成了俄罗斯合法性的政治基础,而悲剧正是从这里开始。俄罗斯诞生的逻辑并没有因俄罗斯联邦的建立而消失,在俄罗斯联邦下一级的政治实体里埋葬苏联的逻辑在继续发酵,车臣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块“酵母”。几乎在俄罗斯独立的同时,车臣也宣布独立。于是,一场“老师”打“学生”的战争开始了。也正因为这个令人尴尬的原因,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对车臣的战争打打停停,政策游移不定,以至于酿成痼疾。
  普京总统看清了车臣是俄罗斯的致命伤。他上台伊始就一改叶利钦时期的软弱政策,严厉打击分离主义势力,赢得了车臣战争,也赢得了俄罗斯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今年他毫无争议地连任俄罗斯总统,车臣战争的胜利是他的重要政绩。然而,树欲静,风不止。普京总统在车臣打赢了战争,车臣分离势力却把战争打到了全俄罗斯。
  分离主义严重威胁着俄罗斯的未来。古今中外,对付分裂的手段不外乎剿抚并用、恩威并施。然而,对付今天的车臣危机,这两手几乎都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普京总统打击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毫不手软,车臣战争大量杀伤了车臣分离势力的有生力量,但同时也造成了车臣和俄罗斯两个民族间深深的仇恨。车臣分离势力越来越多地采取恐怖主义的手段袭击俄罗斯平民的事实,已经清楚地表明,车臣的反叛越来越失去了政治性,越来越不具备民族独立的政治诉求,而日益演化成为民族仇杀。
  软的一手,能否奏效呢?俄罗斯和车臣之间已经错过了和解和安抚的机会。车臣在付出如此之多的牺牲之后,怎能罢手?!俄罗斯更不能在统一问题上做出哪怕是些许的让步。况且,在车臣分离主义势力的背后,已经隐约可见国际势力的阴影。参与本次事件袭击者中出现的不明国籍的阿拉伯人便是很好的证据。难以想象,没有国际上某些大国的支持,区区百万人口的车臣,怎么能撑到今天?而这一点对于俄罗斯的反分裂和反恐怖斗争来说,实在是不幸中的不幸。
  俄罗斯反恐之路黑暗而漫长。目前普京要做的恐怕就是控制局势,不要使其更加恶化和蔓延。从世界反恐的层面来看,这次事件也给了各国一个建立反恐统一战线的机会。俄罗斯的教训,事实上是俄罗斯长期以来各种矛盾激化,再加上国际问题错综复杂纠合在一起的结果。其他国家要避免这样的惨剧发生,就要把可能引发恐怖活动的矛盾及时化解或缓和,如宗教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等等,要防患于未然。另外,也要做好对付各种问题的准备,建立一整套危机应对机制。
  韦伯曾经说过,历史是可以发问的。作为俄罗斯的邻居,我们除去对友邻际遇给予深深同情之外,也要引以为前车之鉴。1991年的时候,埋葬苏联的人们讲出了许许多多动听的道理和理由,至今言犹在耳。但今天,我们却懂得了另外的道理:在告别过去的时候,无视“过去”曾经存在的理由,是非常轻率的;在选择未来的时候,没有打算为“未来”付出代价,是非常危险的。对“过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也许都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理由,但当我们不曾确切地知道那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只能把它盖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