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图书连载(五)


第四部分 新增考点重点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人的存在方式的是( )
 A.人类劳动  B.本能活动 C.认识   D.实践  
2.系统最本质的特征是( )
 A.有序性   B.相关性 C.整体性  D.模型化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 )
A. 社会物质财富和成果 B.鄙缁嵛幕财富和成果
C.鄙缁嵋磺谐晒和财富的总和 D.鄙缁嵴治文明成果
4.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人点。这是因为( )
A.整体功能总是大干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C.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D.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
A.资本的秘密 B.商品的秘密 C.经济规律 D.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6.经济规律的特点是( )
 A.具有客观性   B.其作用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由政府法定
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共产党的建设
 C.工农联盟的建立  D.人民大众的参与  
9.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B.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C.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实行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  
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1.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 B. 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
C. 从严治党 D.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制定的基本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一纲四目” C.“和平统一” D.“维持现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体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B.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
C.主体能够认识、利用、改造和欣赏客体
D.客体本身的状况和规律又制约和限定着主体的所有活动
2.下列关于实践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践活动的本质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之分
B.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 )
A.实践决策 B.实践目标的制订 C.实践的组织与管理 D.实践结构的检验
4.影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的选择的成功与否的因素有( )
 A.国内外环境  B.历史必然性
 C.民族特点  D.生产力
5.系统的基本特征有( )
 A. 整体性  B.相关性
 C.有序性  D.模型化
6.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7.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 )
A.对评价标准的正确制定 B.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
C.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D.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8.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在其过程中,人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
A.求真原则 B.务实原则 C.真理原则 D.价值原则
9. 人类文明主要包括ABC
A.闭治文明 B.蔽镏饰拿 C.本神文明 D.鄙缁岱缢紫肮擢
10.国家的职能表现在( )
A.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B.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
C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D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11.社会规律特点是( )
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
C.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
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
12.生产力标准的内涵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
A.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B.作为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D.作为检验真理正确性的标准
1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
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
B.革命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C.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和革命阶级本身
D.革命可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4.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
A.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D.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5.下列对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
A.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C.经济规律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客观规律
16.经济规律的类型有( )
A.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B.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特有的经济规律
C.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D.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17.初次分配的国民收入除了生产工人工资之外,还包括(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利息
18.我们在收入分配领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调整、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其前提条件是什么( )
A.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B.理顺分配关系
C.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D.促进社会公平
19.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制度有( )
A.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C.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是( )
A.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B.应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国情出发
C.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D.兼顾目前和长远利益
21.为了深入贯彻我国的现行分配制度,需要正确处理好的收入分配关系有( )
A.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B.先富、后富与共富的关系
C.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D.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22.在注重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我国合理的收入格局应该是( )
A.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B.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
C.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 D.中等收入者占多数
23.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是( )
A.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缩小收入差距
C.维护社会安定,为居民提供安全网
D.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市场经济
24.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有( )
A.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B.以诚相见、来去自由
C.一纲四目 D.一国两制
2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力量。我们党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才能动员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这就要求我们( )
A.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宗旨
B.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D.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根本的出发点
26.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 )
A.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B.在国际社会中谋求和发展国家利益
C.维护我国的独立、主权和安全 D.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7.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 )
A.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B.在国际社会中谋求和发展国家利益
C.维护我国的独立、主权和安全 D.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8.“全球问题”影响到了整个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它深刻地反映了( )
A.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B.科学与价值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国家与民族矛盾
29.北约东扩是( )
A.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直接挑战B.有利于美国保持对欧洲的控制力
C.冷战思维的突出表现 D.美国称霸全球的重大战略部署

三、分析题
1.分析说明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材料2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材料3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此,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坚决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和消极畏难的情绪,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增强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继续坚持不懈地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抓紧抓好。——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回答我们如何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

(2)根据材料2,简述世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3,简述中国政府解决人口和资源矛盾的思路。

3.用哲学相关知识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今天的现实是由过去的可能发展而来,现在的可能也可以发展为明天的现实

4.痹亩敛牧希邯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根据材料说明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对待自然界的两种错误态度。

5.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