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推高棉价,棉花经营风险加大


天气推高棉价,棉花经营风险加大

格林期货 董淑志

经过十一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郑州期棉各合约跳空高开,盘中维持高位震荡态势,盘面总持仓量75442张,增加3100余手,交投活跃,共成交106008张。其中主力合约CF601较节前结算价高开540/吨,最高上摸15450/吨,终报收于15380/吨。这主要是因为九月下旬与十月初的降雨,造成了山东部分地区、河南大部、江苏全部、湖北、安徽等地棉花大幅减产,棉花品质也有较大下降,导致棉价大幅上扬。据了解由于籽棉收购价格上涨到了3.0/斤左右,收购成本大幅提高,河北、山东等地标准级棉花到厂价在14200-14300/吨左右,相应上涨了500/吨左右,但是在高价位区交易清淡,纺织企业普遍认为目前价格偏高,况且纺织市场并不景气;很多轧花厂在高位收购加工出来的皮棉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在目前价位经营存在很大的风险,大多持观望心态。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其之间的价差在600-800/吨左右,但是可注册仓单的棉花主要集中在新疆,内地企业在期货抛盘较为慎重,主要是因为内地棉受天气影响,品质下降,注册成仓单棉存在一定的风险。

棉花现货经营风险的加大还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中美第六轮谈判结果将影响广交会纺织品订单的成交。主要是因为此次磋商将在1012-13日举行,而第98届广交会则再1015日开幕,时间上一前一后,其磋商的结果必然会在广交会明年部分纺织品的成交。由于中欧就纺织贸易达成了一致,按照据商务部公布的《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规定,通过配额招标和业绩分配两种方式分配,且第一次招标数量已于930日结束,正式中标结果将在1012日前公布。所以很多纺织企业对于输欧纺织品订单心中有数。但是由于中美谈判结果的不确定,势必影响纺织企业订单的成交。从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上,可以看出美国进退攻防的组合策略,有意要促成中美谈判的达成,但是短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预期不明朗,因为中国不可能不顾及纺织行业的1900万就业人员,而做出更大得原则性让步。

2、贸易顺差迅猛增长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商务部在一份报告中公布,中国今年的贸易顺差可能达到900亿至1,00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320亿美元的三倍左右。今年前八个月,中国贸易顺差已经猛增至60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逆差11亿美元。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鉴于贸易顺差迅猛增长,中国有必要重新分析人民币的价值。与此同时,借着即将于15日、16日在北京香河举行的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美国总统布什经济班子的一干人马,包括财长斯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美国媒体报道说,布什政府整个经济班子的人马都到中国来,是希望促使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以不把中国定为“货币操纵国”,从而缓解国会的压力。尽管其最终效果存疑,但毕竟会对中国汇率政策产生影响。如果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升值上作出一定让步,必然会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和棉花的进口产生影响。

3、尽管2005/006年度中国棉花可能会大幅减产,但全球棉花资源供给充裕。ICAC10月全球棉花供需预测将05/06年度全球棉花产量比上调0.56%2496万吨,消费量则微调0.14%2406万吨,总供给上调0.59%3538万吨。当然这里面并没有将中国棉花减产的因素考虑进去,根据有关人士估计的产量为520-530万吨,比ICAC预测的582万吨少50-60万吨,即使如此按照ICAC预测的消费数据对比,产量还是高于消费量。所以2005/006年度全球棉花供需还是基本平衡的,棉花价格上涨的太高不是很现实,尽管国际国内棉花的价格重心开始上移。不过中国棉花消费缺口刚性扩大而导致大量进口以及美棉step2取消预期,都会对全球棉花价格起到支撑作用。所以中国棉花非理性上涨会受到进口棉花调节,但下跌空间也十分有限。

综合来讲,近来棉花价位不断上扬并在高位运行对于涉棉企业的棉花经营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国产棉于进口棉的价差以及国内期现基差都在不断扩大,同时各种影响棉花价格走势隐性的变因也在发生变化,一旦市场发生变花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建议涉棉企业认真研究市场变化趋势,适时调整棉花的经营策略,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作者: 董淑志 | 200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