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火并非是上策
从2005年11月15日到2005年11月18日三天之内出现两侧煤矿领导发火的事。一侧是中央纪检组长,一侧是安监总局局长。
一侧:中央纪委驻国家安监总局纪检组长到东北某市督察,当地介绍市煤炭工业局常务副局长儿子是当地一家煤矿法人代表。严禁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小煤矿生产经营的通知下发后,该局长得到市委批准的保留“常务副局长”级别提前退休的申请。对此,纪检组长“发火”了。他质问:这种处理未免过于温和、过于匆忙吧?作为市煤炭工业局常务副局长,让儿子办矿,本身就是违纪的。一看形势不妙就提前办退休,这合适吗?然而,市委书记的表态却让他碰了个“软钉子”。书记说,由于处理得比较早,当时对政策把握的尺度不准。当场还有省领导为其辩解:按省里的方案,只要求领导干部主动登记和撤资退股,“作出组织处理”是国家后来才要求的。弄了半天这位纪检组长火发的还没有理。
二侧;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对湖南郴州整顿关闭小煤矿汇报验收合格率为100%,发现下属的宜章县一些政府职能部门验收把关不严,使得一些不合格煤矿通过了验收。对此,李毅中发火了!他问:你们政府怎么验收的?你认为它合格了吗?下去看了没有?20万怎么花的?一项一项落地。到底加固了没有?加固了什么地方?怎么加固的?没有加固,再下去人就要出事故。验收稀里糊涂的,怎么验收的?这个验收无效,你们重新来!这样我们整顿就是走过场,糊弄谁呀?最后糊弄矿工,对矿工的生命不负责任!在电视里光看李毅中发火,被批评的都不吭气,拍了个“软皮球”。
俗话说,恼羞成怒,他不按你布置的干,你当然感到恼羞,势必成怒发火,发火肯定都是憋到尽了,对于发火有感三:
感一:恼怒发火到最后,无可奈何花落去!
中央纪委驻国家安监总局纪检组长是听汇报发的火。结果,是碰了个“软钉子”。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是看资料发的火,李毅中发火是光他一个人指责的问,大家都不吭声。结果,拍了个“软皮球”。常言道:县官不如县管,天高神仙远,他不怕你发火,他不理你那一套,你又怎么办?有的人非常赞成发火。他们认为:发火就是坚持原则,发火就是敢于碰硬,发火就是对工作负责。错!其实恰恰相反,发火是无奈的表现,是虚张声势的表现,是甘急躁的表现,是工作没有到家的表现。谁不按规定办就双开谁,那才叫敢于碰硬,坚持原则,工作负责。
感二:明知发火无用处,发火都是事憋的!
我认为:发火也是憋到尽了,实在憋急了,憋的憋不住了才发的火。但是,发火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火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国那么大,问题那么多,靠发火岂比是吵的一团糟。遇到问题要冷静,不能靠发火,主要靠策略做好工作。发火还会掩盖矛盾,发了一通火,什么问题不解决,有什么用呢?但是,也确实有些事做的憋的你不得不发火,你布置的下面就是不按你布置的去干,他心目中就是没有把你搁在意里,逼的你不得不发火。发火虽然显得不文明,与社会和谐不协调,但是,发火要比那些看到问题也不敢去批评的人要好的多。
感三:勤廉公平树威望,发火并非是上策!
我想:当领导的不能靠一时的冲劲,不能靠一时的火劲,不能靠一时的性子,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在水平面上,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个很重要的是:勤廉树威望。
威不是发火就有威,身体力行出威,说话有据出威。记得有位老煤炭部长到一个煤矿下到井下矿上都不知道,他在井下发现有一段巷道有积水,打电话给矿长,矿长都不知道他是谁。老部长在电话里对矿长说;你们井下四槽四行的巷道有积水你可知道吧?我们不能再让矿工兄弟象过去那样在井下走芭片桥了吧!矿长放下电话立即运了几车炉渣灰把巷道垫的干干的,老部长再回来路过四槽四行的巷道时巷道已经是变干了。老部长说:不怕下面工作做的不到靠,就怕领导指挥的不到靠。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公平得威望。
公正公平是不得了的。领导在下属面前要得到威望,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公正公平。有一位领导说;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他不用发火,下面都积极的去干,群众都喊他青天,这样的领导干部以公正公平对待下属,下属心理自然而然就会感到平衡,你指到那他就能干到那,他干不好他感到怕对不起你。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遇事火冒三仗,工作还是上不去,下面干部提起他都摇头,说明这样的领导干部在属下面前没有公正公平感,干好也挨训,干孬也挨训,反正孬好都挨训。怎么做到公正公平?一个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往往公正公平就出在权为民所用上,出在情为民所系上,出在利为民所谋上。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