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冰渐融 民资外资盛宴中国电影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0224 12:05 和讯网-《财经》杂志

 

  政策的松动已经为中国的电影产业打开了一扇竞争的窗口,但最终能否形成规范和成熟的竞争平台,仍取决于政策面的进一步清晰、稳定与开放

 

  □ 胡涛涛/

 

  1994年的一天,一个叫王中军的人在美国获得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后,怀揣10万美元回到中国,与他的兄弟创立了华谊投资有限公司。他开始做杂志,直投给使馆和三星级以上公寓。1998年,王筹资投拍了第一部电视剧。

 

  2004年的最后一天,放映不到一个月的贺岁片《天下无贼》票房突破1亿元人民币。王中军是主要投资人。这部影片最后以1.25亿元成为当年中国电影票房的亚军。

 

  据中国广电总局的数据, 2004年国内影片票房总收入创下引进“大片”十年来之最,突破15亿元。不计音像制品、网络点播和电视播出的版权收入与广告收入等后开发业务,中国电影产品在国内院线票房市场、海外电影市场、电影播映市场的综合收入比上年增长66%,达到36亿元,创中国电影史的新高。

 

  这被视做三名导演的成功——目前国产影片票房一半以上集中于张艺谋、冯小刚和周星驰;但背后的动力来自体制放开后,带动了电影市场资金向人才集中。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下称华谊)、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下称新画面)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下称哥伦比亚)作为三部卖座片的投资方,已经替代中影、西影、上影,成为电影市场真正的主角。

 

  政策坚冰渐融

 

  20001219,王中军做了第一次私募。与太合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融资5000万元,双方各占50%股份,成立了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通过与外资合作,华谊兄弟不仅降低了风险,学习了好莱坞的运作模式,还参与全球票房分账,利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销售网络,拓展了知名度。以《天地英雄》为例,总共800多万美元投资,哥伦比亚、华谊兄弟和西影三家投资比例为50%、35%和15%;影片首轮放映结束后,最后的版权分配比例变为华谊兄弟拥有国内版权的90%,西影10%,境外版权的90%归哥伦比亚所有。

 

  今天看来,华谊的道路在中国的民营影视公司中相当典型。但在华谊投资电影的最初几年里,中国的电影市场仍由国有大厂垄断,从制作、发行到放映,对民营和外资投资电影有相当严格的限制。从2003年开始,中国广电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严格控制的电影业逐步放开。

 

  20037月,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其中电影方面达成三项主要承诺:其一,香港公司拍摄的华语影片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可不受每年进口配额限制在内地发行;其二,香港与内地合拍的影片可视为国产影片在内地发行;其三,对合拍电影,允许增加港方演员所占的比例至多不超过三分之二等。

 

  当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一份《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20号令),意味着电影制作、放映环节基本放开,发行环节则大幅开放,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资本(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同年121开始实施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31号令),进一步放宽了中外合拍影片的条件。

 

  2004年,广电总局发布“43号令”,允许在中方控股51%的条件下,外资与境内民营电影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新规定激发了民营和外资的投资热情。到2004年末,电影生产的国有企业投资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境外资本,民营资本联合拍摄的影片达到80%

 

  多元投资主体带来了电影投资总量明显增加,特别是一部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国式“大制作”影片大量增加,过去中国电影的成本大多在百万元左右。

 

  对于政策的放开,华谊董事长王中军认为,最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可以直接面对公众,而不用通过国有的电影制片厂。牌照合法化,是帮助民营公司走向国际的很大的推动。”

 

  在一向被视为“最难”的审查环节,政策也有所松动。2003年的《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中,一般电影立项只需提交故事梗概,实行“属地审查”。在内容上,将电影审查和艺术评价分开。《天下无贼》几经修改但仍获准进入市场,即是证明。

外资:从项目合作到合资

 

  20036月,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等七家民企首次打破长期由国企控制的国产电影发行格局。短短一年,社会资金、民营资金组建的发行公司已达30家。

 

  据此,香港嘉禾与中影集团正在筹划成立合资发行公司。业内人士透露,在电影发行方面也将很快允许港资独资。民营公司的出现将制片与发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张伟平领衔的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刚一成立,便将策划和营销带入发行环节,以大炒作、大投入捧红《英雄》。该片票房收入达到创纪录的2.5亿元。外资更将《英雄》、《十面埋伏》推向国际市场。哥伦比亚、华纳公司分别以1.15亿人民币和0.85亿人民币购买了《十面埋伏》在北美、日本地区的发行权,使其海外销售额达2亿人民币,收回投资。

 

  去年81日,香港影人吴思远投资的上海新天地国际影城退出中影星美院线,加盟上海联和院线。多渠道、多院线的竞争格局正在取代单一的发行渠道,以院线公司为主体的规模化经营正在取代以影院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

 

  自《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21号令)允许海外资本进入中国内地影院市场以来,外商已参与了中国近百家电影院的改造工程。

 

  除了分别与大连万达、广州金逸、北京金逸、北京新影联签约合作,华纳目前还拥有在上海、南京等地影城的多数股权,并计划2005年底以前在国内再开12家影城。此外,上海联和、新影联、中影星美等公司也加紧在各地布局影城。

 

  中影集团发行公司副总经理李东介绍:“现在,原有的各省级发行公司几乎陷于瘫痪。院线的整合完成后,环节减少了,分工更明确了。国有或民营的发行公司都直接面对院线,而院线公司只负责影院的排片、影院门前的广告宣传和放映。”

 

   随着政策放开,跨国传媒集团也在努力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在发行和政策领域占据特殊地位的中影集团成为最热门的合资对象。

 

  去年10月,中影集团与华纳影视公司、横店集团合资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影业公司——华纳横店影视公司,持股比例为433。一个多月后,索尼影视国际电视公司和中影集团也宣布成立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华索影视数字制作有限公司,中影集团的子公司华龙持股51%,余下股权由索尼公司旗下子公司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持有。

 

  据知情人士透露,索尼与中影合资公司的成立早在20037月已得到批准。索尼影视娱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陈建德这样描述谈判的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中影集团主管的老总因为各自的困惑迸发了这个想法。由于跟国外市场不接轨,业务量不足,导致设备和人才的极端浪费。广电总局在为华龙寻找出路,索尼也在寻求如何进入中国影视制作市场。”

 

  尽管已经与中影建立了合资公司,索尼并未打算将中国部分的重心全部落脚于此。在接受《财经》采访时,陈建德表示,“索尼非常有兴趣和中国各个领域的媒体公司探讨合作的可能,只要互利,各种形式都愿意尝试。”

民营公司的机会与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民营影视公司超过2000家,中国民营影视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电影的比例已经达到三分之一,投资电视剧创作占据的资金高达80%。在外资的大举进犯下,以华谊为代表的民营影视公司已在未雨绸缪。

 

  2004年底,华谊兄弟进行了第二次私募。2004129TOM集团(2383HK)宣布,以1000万美元收购华谊兄弟35%的股权;其中27%的股权以500万美元现金收购,另以500万美元认购华谊兄弟可换股债券,使TOM对华谊兄弟持股量达到35%。内地风险投资公司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占3%股权。

 

  TOM明确表示,双方共同目标是在三年内让华谊上市,或引入一名好莱坞策略投资者。根据协议,TOM与其他投资者未来数年内可增持华谊持股量至约50%。

 

  华谊的此次私募也是一次股权的重整。“这次比第一次更成熟,有大的财务公司审计,大的律师行和投行参与。我们控股权加大了,全部回购了太合的股份。我们的新股东TOM是上市公司,实力很强,这种结构非常好。”华谊董事长王中军强调,“对于华谊,现在资金已经不是瓶颈了,从银行贷款、股东借款都可以。”

 

  华谊正在努力扩大领先优势。2004111,华谊兄弟投资有限公司与战国音乐成立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整合双方旗下优质资源及杰出艺人。合资公司总投资为3000万元人民币,将涉足唱片制作、发行、艺员经纪、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及商务拓展等音乐领域。合资公司将为华谊出品的影视作品制作原声音乐;帮助有条件的影视明星进军音乐市场;旗下歌手若有机会,也会涉足影视圈,出演合适的角色。

 

  不过,华谊在过去几年打造的“铁三角”正在外资的冲击下面临考验。业内近日纷传,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正在酝酿结束与华谊的合作,将《功夫》的发行权买回自己手里,改由中影发行。

 

  与华谊联盟战略投资者对抗外资传媒巨头的姿态不同,本来就有外资血统(美国风险投资基金IDG为主要股东之一)的中博传媒正在酝酿远交近攻。中博传媒总裁陈伟明告诉《财经》,2005年,中博计划与韩国的CJ(希杰娱乐公司)NABI影视公司等国际影视制作公司进一步加强合作。

 

  而据接近中博的人士透露,中博目前正与以上各方成立合资公司进行紧张的谈判。

 

  CJ成立于1997年,是韩国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NABI公司是另一家韩国领先的电影制作公司,目标市场是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

 

  “我们跟CJ的合作主要偏向电影,并以传统胶片电影为主。”陈伟明介绍,“CJ的电影制作发行营销都是最厉害的。它是上市公司,实力比较雄厚。”

 

  影视制作业大量引入外资投资,陈伟明认为,这对民营企业不是冲击,而是机会。“从制作理念、宣传理念到工业化标准制作流程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博正在准备合资公司报批资料,如谈判顺利,按照商务部、广电总局的工作流程,合资公司批准建立,正常情况下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到完成工商注册大概需要三个月。

 

  中博一直期待国外影片引进权的放开。陈伟明认为,目前对国外影片的引进是由国家指定的公司进行,只有加大开放的力度,允许民营、外资等类型的公司更加充分地参与,中国电影市场才能更健康、活跃地发展。

 

  在国内电影业人士看来,尽管近两年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 “暂行规定”等文件,将政策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并规范化,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尽快推出《电影促进法》。”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

 

  政策的松动已经为中国的电影产业打开了一扇竞争的窗口,但最终能否形成规范和成熟的竞争平台,仍取决于政策面的进一步清晰、稳定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