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史记》之徐卫国世家
●六国虹
-----注:本文引用了《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的部分数据。特此致谢!
引子
大鹏折翅
千里一徘徊
万里一哀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庄子·逍遥游》
出身于湖南岳阳的徐卫国从骨子里有浪漫的革命主义气质,对《易经》的深入研究更加重了这种倾向。徐曾给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大鹏证券卜过一卦,但现实与卦象不太吻合,大鹏证券最终未能摆脱破灭的命运。
2005年新年伊始,中国资本市场在一片凄风惨雨中迎来了又一个伤心的日子。
1月19日,大鹏证券被判“斩立决”!
深圳市的标志建筑---地王大厦,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惹眼,大厦8楼的大鹏证券内却寒流涌动。平时进出的公司大门已经损坏,办公室里零散地坐着不到一半的员工。面对媒体,他们神情黯然地说:“我们在等待着大鹏的破产。”
这一天,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大鹏证券进入清算阶段。与此同时,由专员办组成的工作小组和中审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清算小组先后入驻。大鹏证券成为继南方证券和汉唐证券之后,深圳第三家垮掉的证券公司。或许是并未理解《易经》的精髓,亦或是应了“善察渊鱼者不祥”的古语,曾预言中国股市的冬季将在2005年结束的大鹏证券原董事长徐卫国,没能看到股市春天的阳光。
作为大鹏证券 “教父” 的徐卫国,其个人命运也由此跌入了深渊….
2004年,徐卫国遭遇滑铁泸?
2004年初的海南,春光灿烂。在三亚一次会议上见到徐卫国的时候,徐正在小会场上做嘉宾。
徐穿着西装在台上落座,似乎有些紧张。据媒体报道,当时的徐似乎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当徐的表达不是很好的时候,台下一个女士非常焦急,她是徐的新婚夫人---深圳电视台的名主持人。
这给了在坐的嘉宾极深的印象,想象中,徐这样的券业风雨人物,应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对比业内豪杰,在券商险恶江湖中还有这样的人似乎难找。
尽管不擅言辞,徐仍光彩照人,在三亚灿烂的阳光下,谁也无法想象一年之内的徐和大鹏证券竟然会出现如此巨大落差。
造物弄人。而实际上,大鹏潜伏的地火早已经开始蔓延。
2004年春节之后第一个工作日,深圳证监局进驻大鹏证券查账,大鹏内部人士透露,该次查账长达一月。据悉,这次证监局介入查账主要是因为大鹏证券的股东向监管部门举报大鹏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宏观调控的开始,证券市场在2004年4月开始大跌,大鹏绷紧的资金链开始出现问题。
“五一”长假之后,大鹏的问题开始爆发。按大鹏内部人在《甲申风雨说大鹏》一文的形象描述是,五一过后,大鹏的员工突然发现,“同业拆借说没就没了,银行放贷说收就收了,理财兑付到期了,同行在前行的路上突然倒下了。一切都在刹那间,让你措手不及,让你莫可名状。更糟糕的是,担惊受怕的投资者生怕‘南方’、‘德隆’的故事在他们身上重演,陆续有人打上门,哭着闹着,寻死觅活,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把钱还给我!”
起初,徐还坚持无条件归还客户的钱,但随着上门的客户越来越多,在股市上大量亏损的大鹏已经无力偿付。但停止偿付,造成其他客户进一步恐慌,关于大鹏可能出现危机的消息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开来。
大鹏开始尝到放大委托理财以及自营的苦果。
敏锐的媒体也察觉到大鹏证券的异样,大鹏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大鹏多数员工都没有想到,大鹏会最终倒下。也许当时,除了徐卫国等少数高管清楚大鹏的窟窿之外,谁也不知道大鹏的问题有多严重。徐以及高管曾一直希望能自我解决,对公司的真实资产状况一直没有完整准确地向股东披露。
2004年6月,大鹏开始全力自救,解决资金链条问题,和银行以及客户沟通,寻求资金支持。高管开始薪酬调整,降幅20%-30%。
并且,大鹏还作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总裁陈永光被免职,徐卫国兼任董事长和总裁。徐召集了原先离开大鹏证券的一些老部下返回大鹏,冀望最后一博。
但这时候,靠简单地沟通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徐的自救梦想已经无法完成。
2004年9月底,徐卫国开始考虑彻底重组的问题。
惊人的亏损暴露在股东面前,让股东和监管层震怒。同时,2004年12月21日,证监局突然发现大鹏证券当日出现了2亿元的透支。据大鹏人士透露,就是这笔透支,直接导致了监管层决定对大鹏痛下杀手。
据有关人士透露,当时证监局对资金监管非常严格,此时透支,无异于挑战证监会的监管。据悉,当时这笔透支的用途是用于归还员工持股的资金。
此时,面临两难选择,员工的血汗钱需要保护,但以透支方式偿付,是否铤而走险。
当时究竟是谁决定透支这笔资金,现在还没有准确渠道消息。
2005年1月14日,当证监会以及长江证券的托管组进入大鹏证券之时,很多大鹏证券员工几乎不敢相信。
徐卫国此时已经不在大鹏了。
南下寻梦,城下之盟
过去的2004年,徐40岁,正是不惑之年。
其实徐的一生,应该说走得比较顺畅,前期并不像阚治东等人那样经过大起大落。
徐1964年出生于湖南岳阳月田镇一个普通农家。
徐是一个典型的毫无背景靠读书走出农村并成功创业的人。
徐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毕业考上了离湖南不远的华中科技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后来对经济产生浓厚兴趣,随后在武汉大学获会计专业硕士。
至此,徐从一名工科学生,转向了财经领域。
当时,会计硕士并不是很多,而且因为读研,徐与武汉大学产生了深刻联系,其后创立的大鹏证券,徐一直喜欢要武大毕业的学生。1995年,徐在大鹏期间,以在职方式,攻读了武大的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8年,年仅24岁的徐卫国只身南下到深圳,很快在深圳审计署下属的会计师事务所找到工作,那时,正是深圳证券市场风起云涌之时。
徐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两年,到1990年,徐有机会转到了证券行业。1990年,深圳市政府筹建深圳国际证券投资基金部,徐最初调入做财务部经理,随后做上市研究部经理,三年之内一直做到助理总经理及副总经理职务。当时徐在投资基金部参与起草了深圳市B股发行与交易的法规及实施细则,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法规之一。
期间,徐经历了1992年8月的深圳“八一○新股认购”事件,证券市场的疯狂给徐留下深刻印象。
此后,他带领一个10人团队开始创业。1993年6月,大鹏证券获准筹建,注册资金1亿元。徐为董事长兼总裁。 并不是像徐的公开简历写的一样,1992年3月徐从基金部出来之后就筹建大鹏,当时徐最初去的是长城证券,但徐在长城遇到人事上的矛盾,徐最后退出长城之后,才筹建了大鹏。这也是如今为何长城证券一直不愿用在大鹏工作过的人的原因。
大鹏展翅,百战功成
从长城出来不久,徐和原基金部出来的一些同事开始筹建大鹏证券,徐回忆说,当时加上他有10个创始人,其他9人分别是陈玉萍、张永衡、龙小波、赖机灵、罗达、徐金洲、梁爽、刘杰、钟伟红。后来这些人大部分都被徐委以重任,如前四位后来都担任过大鹏副总裁以上职位。
据媒体查阅大鹏有关工商注册资料发现,徐当时创业时,挂的是一家名叫深圳陆岛实业有限公司,从1992年3月开始徐在陆岛实业工作,1993年5月徐被陆岛实业派往深圳共同利工贸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同年5月18日,共同利工贸改名为深圳兆富工贸公司。
有关知情人士称,这就是当时徐以及几位创始人最初自己成立的公司。
1995年,由徐等人设立的兆富公司和其它10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大鹏证券正式在工商局登记。
而人行批准大鹏的证券牌照是在1993年的6月10日,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筹建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而徐自己在其书里描述,1993年7月,深圳市工商局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这时,大鹏证券深圳营业部试营业。但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大鹏证券的成立时间统统是在1995年。大鹏有关人士说,这是因为大鹏全国性券商资格正式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批准是在1995年的9月21日。
1995年9月,大鹏证券增资扩股至5亿元;1996年11月8日,大鹏证券迁入深圳标志性建筑地王大厦8层,并正式宣布成立。大鹏证券初期采取了在业内较灵活的机制,其业绩十分眩目。到2000年9月,大鹏证券共有44家股东,注册资本达15亿元,盈利达3至4亿元,“当年高管层的奖金高达4800万元”。
徐卫国说,大鹏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到1995年,这个阶段,完成了大鹏筹建的所有准备工作,是起始阶段。当然,在这个时间段里,大鹏掘到第一桶金,为第二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鹏发展的第二阶段,即1995-1999年。第三个阶段是1999年之后。
大鹏在初期发展非常迅猛,1993年至1995年,大鹏大体上就只有深圳中电一个营业部,这个营业部后来成为大鹏最赚钱的营业部之一。1993年,由大鹏担任上市推荐人的云南白药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这也意味着大鹏在一级市场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据徐卫国回忆,大鹏证券在1995年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徐说:“在接下来的1996年里,大鹏就有了一系列耀眼的行为,如由公司担任分销商的黔轮胎A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这是公司承销的第一只A股。5月,在深圳证券商协会对1995年证券商净资产、总资产等项进行的评比中,大鹏证券分别居第三和第四位;在深交所公布的1995年度总成交额排行榜上,大鹏证券排名第六位,总成交额为341.8亿元。7月,由公司担任主承销的东阿阿胶A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这是公司第一个主承销项目。同月由公司担任主承销的小天鹅B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此举标志着公司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接下来的11月8日,公司总部正式迁入被誉为‘亚洲第一高楼’的地王大厦,抢占众人瞩目的第八层。”
1996年12月1日,大鹏证券在深圳华夏艺术中心举办在当时看来相当奢侈“银苑之光”文艺晚会,其如日中天的气势引来同行侧目。
按照这种态势,大鹏证券可以平稳的发展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证券公司。但徐卫国的一个梦想改变了这种轨迹,并把大鹏证券带入万劫不复境地。
或许是想单独思考更多的东西,1999年徐在美国哈佛待了一年深造。在1999年前后,大鹏达到了顶峰。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变化,暴利时代已经结束,高速运行的大鹏证券也潜伏的各种风险也开始慢慢爆发。1999年之后,徐卫国开始考虑调整大鹏。 1999年,徐卫国从美国“深造”回国(另有说法称,他出国是为躲避国内一起诉讼案)。从那时起,徐卫国开始钻研《易经》。
随着时间的推移,《易经》成为徐卫国生活的一部分,他言必谈“《易》”。即便在上班时,大鹏证券的员工也经常可以看到徐卫国在座位上打坐。
《易经》还成了大鹏证券的教科书。有一次,徐卫国召集大鹏证券高层在江西庐山开会,会议主题是探讨徐卫国近来研修《易经》的心得。
《易经》所倡导的“变则通”更成为大鹏证券的发展指针。徐卫国多次对外宣称,大鹏证券所有的东西都必须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折戟沉沙,梦断金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业界认为,出身于湖南岳阳的徐卫国从骨子里有着浪漫的革命主义气质,对《易经》的深入研究无疑加重了这种倾向。
1999年,徐卫国开始对大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大量聘请海归搞金融创新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金融控股构架改革。徐宣布将把大鹏证券打造成中国的“金融百货店”,用当时时髦的词汇就是建立“大鹏金融控股集团”。徐公开表示,他们的战略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品牌——大鹏金融。
按计划,需将金控集团的基础——大鹏证券分拆,其自营业务分离出来成立大鹏资产管理公司,投行业务成立大鹏创投,大鹏证券自身只留下经纪业务;另外,还将成立大鹏网络以及大鹏出版两家公司,5间公司都由新成立的大鹏金融控股集团控股。
徐卫国力推的这个重组计划遇到极大阻力。
分拆证券公司在业界尚无先例,需证监会特别批准;此外,计划还需获股东支持。大鹏证券股权极其分散,44家股东中,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也仅有4.4%的股权。而在大鹏金控计划中,要将大鹏金控对大鹏证券的控股权增加到20%,占相对控股地位,这遭到了部分股东的强烈反对。
2000年大鹏增资扩股完成之后,2001年8月9日,大鹏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6.3亿元,徐卫国是法定代表人,这标志着徐的金融控股梦开始正式实施。大鹏证券工会委员会(以下简称大鹏工会)出资2亿元(其中大鹏证券垫资8164万元),占31.7%的股份,这就形成了后来产生的员工持股问题。大鹏证券的原始股东深圳市兆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策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占15%和12%的股份,其他股东均为原大鹏证券的股东。
但大鹏的金融控股一直未能获得证监会的批准,而同时,大鹏的大部分创新都以失败而告终,徐卫国的金融帝国梦想被迫搁浅。但他并未停止改造大鹏证券的脚步,开始大量引入“海龟派”的专业人才,加剧了大鹏证券人事动荡。比如,外界鲜为人知的是,大鹏曾经请香港经济学者郎咸平来大鹏改造,但郎的理念收效甚微,大鹏为此又支付了郎100万元的酬劳。
了大鹏证券人事动荡席卷公司上下。早在1998年,徐卫国就辞去大鹏证券总裁一职。接下来的几年中,这一职位频繁更替,陈玉萍、张永恒、王国锦和陈永光等人先后从这个职位上出走。2004年7月,徐卫国无奈自己再度出任。
猛庄遭遇硕鼠
在处心积虑操纵大鹏并同时套现利益的同时,徐卫国为大鹏证券确立的盈利模式与其他券商并无二致:利用委托理财、国债回购敛财集中持股,在亏损累积后挪用客户保证金饮鸩止渴,维持流动性。
从1999年开始,大鹏证券一度动用11亿元自营资金和11亿元委托理财资金,共22亿元资金重仓持有龙腾科技(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058,曾用名龙腾科技)最高持股比例达到流通盘(1.2亿股)的90%。1999年“519行情”中,该股从7元启动,2000年底涨到32元的最高价——2000年,该股为大鹏证券带来8亿多元的浮动盈利。大鹏证券最高峰时投资规模超过近60亿元,坐庄亏损是大鹏证券44亿元巨亏中最大的一部分,到被接管时,股票市值损失超过20亿元。一位大鹏前员工说,仅五矿发展最终酿成的亏损有2亿多元。
尝到甜头的大鹏证券无法自拔,除了五矿发展,大鹏还重仓持有国投资源(000826,原名ST原宜)和广电网络(600831,原名ST黄河科)。大鹏证券最高峰时投资规模超过近60亿元,坐庄亏损是大鹏证券44亿元巨亏中最大的一部分,到被接管时,股票市值损失超过20亿元。此外,还有累计近10亿的融资成本和经营性亏损。2001年成立控股公司后,大鹏的业务被分拆为大鹏创投 (大鹏控股占50%);大鹏网络(大鹏控股占99.4%)、大鹏资产管理公司(大鹏控股占95%)、大鹏出版和大鹏国际等公司。大鹏控股标榜为“金融控股”,但并无“金融控股”之实。上述公司虽独立于大鹏证券,但实际上仍以大鹏证券为核心,所有公司都有资金以委托的方式回流大鹏证券。如大鹏创投,注册资本为5亿元,实际投资项目2亿元,所余3亿元,加上以大鹏创投的名义向银行借贷2亿元均付于大鹏委托理财。
从2002年即开始收到举报材料,指控大鹏证券操纵龙腾科技等多只股票。大鹏做庄的股票包括五矿发展(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58)、天歌科技(深圳交易所代码:000590)、广电网络(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31,原名ST黄河科)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度改名为龙腾科技的五矿发展。
对此,大鹏证券的股东一直认为徐卫国有巨大的老鼠仓在同时进行,使得证券公司亏损更为严重而个人获利。2004年春节过后深圳证管办曾派队进驻深圳地王大厦的大鹏证券总部调查一月余,原因即是因为股东联名举报,怀疑徐卫国利用兆富等私人公司建老鼠仓获利。当时证管办的清查结论并未公开。
大鹏倒闭时,国家为弥补大鹏挪用的保证金投入高达18亿元,这些资金有多少流入了私人腰包?“应该有人为此负责。”一位大鹏前员工称,但由于目前挪用保证金并未写入刑法,处理上多是行政处罚、行业禁入,比较容易定罪是市场操纵、职务侵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有人对大鹏是否构成市场提出疑虑,理由是从最终情况来看,大鹏并未从做庄获利,反而是酿成巨亏。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教授说,操纵证券市场是指以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为目的,制造证券市场假象、诱骗他人做出错误的证券投资,或利用资金、信息和工作便利等优势,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的行为,这并不以操纵者是否最终盈利为必要条件。
巨额亏损深陷黑洞,生死茫茫挽歌无声
2000年之后,市场的熊市已经开始,而大鹏的委托理财业务越做越大,据悉,大鹏证券最高峰时投资规模超过近60亿元,致命的风险已经开始慢慢集聚。高管不断离职给大鹏证券造成了致命打击,加之股市跌入熊市,大鹏证券业绩开始滑坡。
在2003年,大鹏证券十周年大庆典礼之时,徐卫国在台上讲话之时,竟然醉酒,本不擅言的徐讲话当然更加表达含混。当时,兴致高涨的员工以及嘉宾可能都不知道实情,以为是大庆欣喜所致,实然,徐在当时或许已经感受到了大鹏不可触摸的未来。
当时间到了2004年,改革失败以及市场的暴跌,大鹏证券已经无法支撑。 到2004年7月,大鹏证券中报暴露出危机:盈利为负1.2亿元。尽管此前变乱频仍,但大鹏证券的突遭清盘多少有些让人意外。事情的导火索是:2004年12月底,本已挪用18亿元客户保证金的大鹏证券,出现了向登记结算公司透支2亿多元的紧张状况。
大鹏证券的股东强烈要求彻查内部黑幕。2004年10月,股东及监管层发现大鹏证券股东权益是-24亿元;12月21日,董事会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出来的结果是“亏损高达44亿元”。
最后的瓜分2004年圣诞前夜,徐卫国为员工和自己送去了一件厚礼。大鹏资产管理公司悄悄回购了员工们在大鹏控股的股权,总额约为8000万元。这一举动暂时平息了大鹏员工们的怨气。不久消息传出,却激起了大鹏股东的愤怒。此时正是大鹏证券刚刚经历彻底的外部审计,股东们一夜之间突然被告知大鹏累计44亿元巨亏,此前股东多年来被隔离在真相之外,顶多仅被告知只有十多亿元左右的亏损。
2004年12月21日,大鹏证券召开股东大会,四川亚通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令股东震惊:截至2004年10月31日,大鹏证券的资产为49亿元,负债7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3亿元,亏损高达44亿元!而上半年深圳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股东权益还有19.5亿元。
审计结果显示,大鹏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17.36亿元,挪用国债约6亿元,需要偿还的个人委托理财1.29亿元。按照中国证监会2004年10月12日《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的通知》的精神,这部分被挪用的资金必须限时以现金补齐,而此时大鹏证券的现金缺口约为18亿元。
与多数问题券商相似,大鹏证券同样是倒在了委托理财问题上。由于大鹏证券操控的庄股下跌,委托理财带来的还款压力逐年增加。2003年底,大鹏证券通过抛售股票、挪用客户保证金等方式,首先归还了大部分股东的委托理财,这实际上加剧了大鹏资金链的危机,2004年初即出现过支付危机。2004年3月以后,大鹏证券已难以从银行拆借到资金,挪用保证金问题就暴露出来。
12月21日,大鹏证券谋求格林科尔出面重组等方案刚刚被股东投了不信任票以否决,此后长城资产管理托管、重组大鹏也胎死腹中,大鹏已经风雨飘摇即将轰然倒下。2005年1月24日,证监会宣布大鹏证券关闭并进入清算阶段。大鹏证券的经纪业务被长江证券接管;7月1日前夕,大鹏证券托管期结束,经纪业务(31家证券营业部的经营性资产)整体转让给长江证券。同时,原大鹏证券经纪系统的600余名员工,与长江证券签订劳动合同。
人们不禁想起徐卫国此前曾给大鹏证券卜的一卦。按照《易经象传》上的解释,大鹏证券的“睽卦”意思是“火动而上,泽动而下,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
显然,被徐卫国奉为《圣经》的《易经》没能扭转大鹏证券的命运。
从此,大鹏创新由先驱变成了先烈。
玉剑菊刀难出壳,魂断茫茫重组夜
2004年,随着经营危机的加剧,一些股东表现出对大鹏的强烈不满。2004年12月21日大鹏证券召开股东大会讨论重组事宜。
实际上, 2004年10月格林科尔开始进入,并聘请审计机构查账,到此时,股东以及监管层才发现大鹏证券股东权益是-24亿元。徐卫国已经无法再取得股东和监管机构的信任了。尽管徐还在联系厦门建发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重组事宜,监管部门决定让张永衡主持大鹏证券的工作。
2004年12月21日,董事会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出来的结果是“亏损44亿元”,而此前,徐等高管一直对股东称亏损只有10亿元左右。
而在12月分的股东大会上,大鹏证券的重组顾问提出几套重组方案,但显然,此时的股东尚处于震惊之中,没有氛围讨论具体方案。当天下午,深圳证监局一位处长来参加大鹏证券的股东大会,并带来不好消息——当天,公司出现2亿元透支,局势危急。据说,在证监局人士讲完话20分钟后,没有人发言;待其离场后,会场立刻一片混乱。
尔后,大鹏证券联系到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谈判主要由副董事长张永衡负责。据悉,在和长城谈判向大鹏证券增资时,长城也表示了积极态度,张永衡向证监会领导汇报长城的意向后,证监会领导很快约见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因为证监会非常希望出现市场化重组的券商。
但长城当时的表态并不很积极,且希望获得国家政策支持。事实上,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意见不一,一种倾向于市场化重组;另一种倾向于托管,不承担投资风险。
2005年元旦,证监会基本确定了大鹏证券的处置方案。证监会1月14日对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取消其业务许可,并责令关闭后,债权登记工作随即展开,中审会计师事务所受托组成的清算组也迅速进驻。清算组下设有现场组、综合组、财务组、资产组、负债组和法律组。在清算期间,大鹏证券公司的管理职权由清算组行使。
在经纪业务刚刚被托管10天后,大鹏证券接到了更为严厉的处罚:证监会宣布,取消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许可,责令关闭,并开始债权登记工作。
从今以后,大鹏证券这个在证券市场上存在了11年的证券公司将彻底消失。大鹏证券也成为今年继云南证券之后又一家被关闭的券商。
与云南证券不同的是,大鹏证券并不在去年被托管的8家券商之列,它是今年被宣布托管的第一家券商。然而,仅仅过了10天的时间,就由托管一下迈入了被关闭的深渊,时间之快令人瞠目。
后 记
2005年8月12日周五,深圳银湖别墅,徐卫国在家中被突然而至的警方传讯。2005年8月17日,徐卫国正式被深圳警方刑事拘留。此时,距离大鹏证券1月14日被长江证券托管正好七个月。同时被拘共12人,除徐卫国外,还包括大鹏证券总裁张永衡、财务总监张志文、主管自营的副总裁曾军、副总裁谢柳青、现任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吴军、大鹏自营业务部门的几名普通员工等。
对于他以及大鹏证券一些财务人员被警方带走的原因,大鹏证券内部人士只轻描淡写地表示,应还是大鹏证券涉嫌挪用客户保证金、国债投资亏损等问题的连锁反应。
无论如何,年轻的徐卫国以及年轻的大鹏就此成为历史。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说。只是,不知道刮骨疗伤的徐卫国是否还能重新来过?
六国虹云:湖湘才俊,意化鹏征,擘波冲天,雄浑慷慨。士逢其时,舍笈乘轩,运启升平,龙图峥嵘。书生义气,诣我南省,纷纭大势,风云在手。一部《周易》,天下大变,铁血劲旅,极度深寒!九万里风鹏正举,而大鹏休矣!浩气犹凝,天悲如此?挽歌无力,以俟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