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7日,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该事件第一次在国内引发对职场危机的大讨论。百度一下“王均瑶逝世”,相关网页有7,660篇之多。
王均瑶去世,突出反映了企业家健康状况不佳的现实,他们几乎都是用自己的身体打拼江山,壮士断腕式的透支未来,给许多企业家敲了个警钟,这就是关注自身的健康。改革开放以来,崇尚财富已经成为商业社会的信条,企业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风光过,但是市场竞争的残酷,竞争对手之间的尔虞我诈,市场环境的变幻莫测,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无止境的应酬,对企业的身体都是一个严重的透支。
工作繁重,即使企业做得很成功也居安思危,精神压力是最根本的原因,其实不少人都有潜藏的恐惧失败的心理;中医学理论认为“恐则气下”,气往下坠,长此以往身体自然会出毛病;在饮食上,他们常常大鱼大肉,蔬菜很少吃,摄入的纤维含量低,这也极易引发多种疾病;他们的生活没有规律,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免疫力下降,易疲劳。
健康是1,财富、家庭、美丽等等都是1后面的那些0,0可以有许多,但没有1,再多的0也失去了意义。
背景:王均瑶及均瑶集团介绍
王均瑶,1967年生,1985年~1991年担任温州金城实业公司驻长沙办事处主任,1991年~1995年担任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总经理,1995年~2004年担任均瑶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全国经营之光特等奖获得者,浙江省首届优秀私营企业家,温州市改革开放20年风云人物,温州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均瑶集团是以前董事长王均瑶名字命名的大型民营企业,成立于1995年7月,前身是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创业发展,现已形成航空业、乳品业、房地产业的三大板块的多元化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城市及香港地区拥有20多家全资独立法人公司,集团总资产25亿元,现有员工2500人。集团多年连续被评为“行业最佳效益企业”、“明星企业”,1998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全国无区域集团公司,多年跻身全国民营企业百强之列,2002年列中国成长企业100强排名第10位。
高秀敏心脏病突发猝死家中
2005年8月18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因突发性心脏病在长春家中去世,年仅46岁,该事件在演艺圈内外引起极大的轰动。百度一下“高秀敏猝死”,相关网页有119,000篇之多。
从医学上讲,猝死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死者生前体内就有潜藏性的疾病或病变,因为人体本身具有肌体适应功能,所以平常人往往感觉不到症状反应,或者只有轻微的不适。猝死者生活的基本特征是:生活和工作压力巨大,经常处于身体超负荷运转的过度疲劳状态和精神高度紧张状态。
一些老艺人们普遍认为:从入行的第一天起,明星就清楚,自己负责给观众带来欢乐,观众给自己功成名就的满足,当然自己也不可避免地部分牺牲人的基本权利--休息。身在演艺圈的人们,压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圈内知名度的竞争,受观众的喜爱程度,想出人头地或建功立业的愿望,剧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之间形成的差异,给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其工作性质又决定了他们生活不规律,体力严重“透支”。
背景:高秀敏介绍
高秀敏,吉林省扶余县人 ,国家一级演员,知名的小品演员,1982年进入扶余县民间艺术团做演员,1992年辞职做个体演员,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女笑星之一。她与赵本山、范玮合作演出的小品《卖拐》、《卖车》以及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等在国内家喻户晓。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单亮过劳死
2004年6月14日,《成都商报》报道,22岁的西南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单亮由于长期同时兼做3份工作,身体长期超负荷运转,最终一场似乎没有任何先兆的疾病让22岁的生命走到了终点。医生的诊断是,来自山东的单亮因为家庭贫困,所以长期在学习以外兼职,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急剧下降,他是死于化脓性脑膜炎。百度一下“单亮过劳死”,相关网页有3,320篇之多。下图明显揭示了单亮庞大的学习工作压力来源。
《成都商报》图
什么造就了单亮的悲剧?
1、1999年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产业化的道路已经走了6年,造就了千万的学子大学梦,教育是要支付成本的已经成为教育产业化的重要标志。高校各种教育收费呈上升趋势,平均一位大学生每年的开支达到万元以上,与此对应的是国内最高的失业救济金才400多一点,换言之几千万贫困人口难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目前实行的助学贷款、社会捐赠等措施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缺口依然很大。生存的压力让许多贫困大学生背井离乡,面对繁重学业的同时,不得不拼命赚钱。
2、就业形势的严峻。1999年扩招以来,2003年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超过了200万,而后年年激增,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了340万,庞大的就业群体涌向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下降,总量上供过于求。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经验的求职者,30%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95%的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逼得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就四处打工,希望多挣点经验,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