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几位艾滋病受害同学的陈述,他们几位因输血而受感染病毒的遭遇很令人不安。比他们不幸遭遇更令人不安的是社会的歧视,他们因此遭遇到了社会的遗弃,生活在孤独无助悲凉的凄冷世界,这使他们的景况更是雪上加霜。
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没有自己没有关闭自己的心门,他们把这个世界的苦雨腥风都化为自我安慰的春风雨露,积极的向这个社会透射出他们的昂扬和向上。
他们的力量很微柔弱,很暗淡。但却值得肯定和鼓励。
平等和尊重是最大的爱。面对疾苦人士,我们的表达往往简单而直接,甚至是粗俗。给一些柴米油盐和破衣烂衫,就以为我们仁至义尽,而对他们的内心需求却知只甚少,我们没有去倾听、没有去洞悉,这样使得两个世界天然的断绝,因为缺泛心灵的沟通,使得这个世界水乳两层,于是有了抱怨、冷漠,于是有了绝望、颓废,甚至有了嫉恨和报复,于是就有了伤害和毁灭。
“事实上,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但我愿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接受这项奖金。因为我相信你们是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也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权利。”这是伟大而崇高的德兰修女在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领受诺贝尔和平奖时的感言。
“穷人也有尊严,也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权利”这句话成了普世真言。
他们最需要什么?平等和尊重。自上而下的施舍也许会带来伤害,怜悯和同情并非第一需求。他们希望有人去倾听,需要心灵沟通,更需要得到肯定和认可,最希望的是自我人格价值的实现!这是最大的悲悯和最大的爱!
德兰修女1997年在剑桥大学的演讲时说“今天的世界一片混乱,人也饱受痛苦。……人活着,除了口粮外,也渴求人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就是因为缺乏相爱、仁慈和体恤的心,人们的内心极度痛苦。耶稣一再教导我们:‘你们要彼此相爱,就像我爱你们一样。’他为爱我们,甘愿受苦,死在十字架上。……今天我不能给你们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付出,我只要求你们一件事,看看你们身边,如果在你身边看见贫苦的人,就从身边开始,付出微笑、付出时间给他们。”
(2006年1月15日 北京爱知行健康教育研究所艾滋病患者救助研讨会上即席发言摘录,内容稍有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