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宜居城市观-宜居北京的现状与未来


2005112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其中,“宜居城市”的概念引人关注。

究竟“宜居城市”的内涵是什么?北京距离“宜居城市”还差多远的距离?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北京公众如何看待“宜居北京”?政府在建设“宜居北京”需要做些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我们认为宜居城市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首先,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安全的城市,应该具备健全的法治社会秩序、完备的防灾与预警系统、安全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安全的交通出行系统;其次,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城市,也就是说它是远离各种有害物质、环境污染的可能伤害,应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干净的街区;第三,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生活方便的城市,它应该具备完善的、公平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就是人人能够享受到购物、就医、就学等方便的公共设施的服务;第四,宜居城市也应该是一个出行便利的城市,它应该是以公交系统优先发展为核心,能够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第五宜居城市应该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谐的社区文化,并能够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城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北京市进行了10000份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涉及137个街道和乡镇,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并且根据北京市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等对北京市各个地区、街道的宜居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了北京在建设宜居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房地产开发和居民居住区位选择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我们利用1万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和现实数据从城市的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居住的舒适性、出行的便捷性等五个方面,对“宜居北京”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重点等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结果即将出版。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