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层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中层管理人员是公司管理系统最重要的一层,他们上传下达,连接上层领导与一线员工,是高端愿望的解码人,是最关键的执行者。可以说,中层管理人员合格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执行力。
目前的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心态:中层管理者感到很无奈
员工对现实中的不满进行攻击,而中层没有相应的权力,这不仅是中层的原因,也是高层领导授权不充分、考虑问题不全面所致。
案例6:
当温度超过35度,厂里每天为附属公司洗瓶班工人调拨240公斤西瓜。一个热得汗流浃背的卸车工来要则不能给。因厂里规定这西瓜只是为洗瓶工人准备的,别人没有。结果附属公司其他岗的工人如拉车的、掏包的、卸车的、验瓶的都只有看着的份,虽然都是一样露天作业。
案例7:
工人整日在太阳底下,用双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应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手套、遮阳伞、遮阳帽、毛巾、香皂等。对此附属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一脸的无奈:厂里每个月只给工人发一副手套,根本不够使;其它的不在劳保范围之内,给厂里打报告为工人申请也不批复,自己的部门又不能进行独立核算没有收入,因此只能眼睁睁看着工人头顶着烈日,挥汗如雨。
(二)能力:中层管理者欠缺管理素养
1、计划性差,临时抱佛脚
案例8:
前段时间附属公司供不上瓶,厂里要求后勤及各部的管理人员去干义工。某部事前没有做计划,也没有将任务分解到位,轮到自己部门时只好现场抓人。这样,有的人就干了二次三次,有的人一次也没干。
2、不够强势,员工不服从安排
案例9:
还是上面的事例。一日部长安排一管理员去附属公司洗瓶作义工,她不去;催,还不去;再催,还不去。最后部长只好安排另外一人去了。
3、分权不合理,分工不明确
表现为凡事都得去找领导,凡事都要领导亲自安排。领导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下属却相对很轻松。
4、不善于做员工的思想工作
员工因一些较敏感的事情来找,如产假、报销、调岗等,部门领导多表现出一种很无奈的态度,意思是说制度或现实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甚至能说出“要干就是这工作,不干可以走人”这样的话,而不会坐下来与员工当面讲清事情原委,或表示“我会尽力给你安排,只是目前……”
(三)团队,还是小团体?
不团结现象表现为:
1、部属不支持负责人工作,负责人安排不下去工作。或公开反对,或阳奉阴违。
案例10:
在部门会议上,部长安排完工作后走人,副部长对此嗤之以鼻,表示不屑,其他人附和。表现出不和谐。
2、相互间不配合工作。比如持4岗0.9系数的人一般不会去配合2岗1.3系数的人。比较典型的岗位有配电和电工、二氧化碳回收和制冷、机修和空压、计算中心等。出了问题则推诿责任。
3、公司内部结拜兄弟成风,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导致工作关系极其庸俗。
案例11:
目前存在着中层之间、中层与高层之间、中层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等多种蛛网式的相互结拜关系,呈现出小团伙、小势力现象。如:N部长与工艺员、P部长是把兄弟;B部副部长与设备管理员及一工段长是把兄弟;附属公司几乎所有管理人员都是把兄弟。日常工作中则有某工段长称副部长为老大,称一设备管理员四哥,他自己是老六。
(四)工作作风:腐败现象滋生
管理人员因其所处岗位的便利条件,以及小农意识、封建意识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便容易产生腐败现象。虽然现在并未表现的十分明显,但因此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却不容忽视。以下是部分可能产生腐败的土壤:
Ø 竞岗——这也是工人对此项工作深恶痛绝的根本原因;
Ø 评优、推优;
Ø “把兄弟”构建起来的关系网;
Ø 部门内岗位的分配调整;
Ø 竞标、采购;
Ø 检验;等等。
案例12:
附属公司某一经理给自己的姐姐、妹妹安排了工作,分别在麻袋库和瓶管办(验瓶)。而一些身体有伤病的员工却大多做一些洗瓶、洗筐、扫地等辅助性工作,露天作业。
案例13:
调查人员在访谈中问工人:“你觉得在你们部门内部有没有那么一个人让大家都由衷的赞叹、钦佩?有没有那么一件事使你深受感动,久久不能忘记?”回答得相当干脆:“没有。”并扯出在评优评先进时存在的严重问题:买选票、拉关系等。说“如果请客,干得不好的人也能让他上;如果不请客,干得再好的人也得下”,令人心寒。因此工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干得好的不如不干的,不干的不如会干的,会干的不如捣蛋的……”
(五)工作态度:干部、干部,先干一步!
从员工的角度,自然是希望做领导的能率先垂范,时常出现在生产一线,和工人一起进行生产劳动,比如洗瓶,即便只几分钟,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绝对是超乎想象。
但现在,情况正好相反,就连一个班长都不会在某个岗上连续操作多长时间,哪怕是一小时。工段长的典型工作状态则是拿个大水杯来回转,成天往部门办公室跑,或者找一个阴凉地与人聊天。
同时,在要求工人做到的同时,领导干部更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我先做到了没有。有工人说:要我们穿工作服,他们怎么不穿?检查我们戴不戴牌,其实他们就没戴?!
方向性建议:
Ø 简化工作流程;
Ø 加强与下级、平级和上级间的沟通;
Ø 深入基层,深入到员工中去;
Ø 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的为中层、员工着想;
Ø 尽可能地为下属提供必要的支持;
Ø 必要授权,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在其职权范围内适当调动资源。
Ø 树立管理人员的先进带头作用;
Ø 严格敏感环节的监控管理;
Ø 推行员工参与的民主化管理,强化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