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遏制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保护主义出现蔓延态势力。WTO成立以来,落实GATT(1994)协议内容,并于2001年底在多哈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WTO成员除按照已达成的关税减让表减让关税外,还有43个成员方在
WTO在1999年底,就农产品、服务贸易两个关键领域进行谈判,通过谈判达成了4个重要的协议:
这一系列关于关税与非关税减让的协议,既遏制了贸易保护主义,也大大加快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2.通过举行部长级会议,解决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的问题
于
表1 WTO历次多边贸易谈判情况简表
届次 |
谈判时间 |
谈判地点 |
谈判内容与主要成果 |
1 |
1996.12.9-13 |
新加坡 |
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发表了针对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新加坡部长宣言”,发达国家同意从 |
2 |
1998.5.18-20 |
瑞士日内瓦 |
乌拉圭回合各项协议的执行情况。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有关事宜做出安排,产生了一个具体协议:所有WTO成员都对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免税至少一年 |
3 |
1999.11.30-12.3 |
美国西雅图 |
包括“既定议程”和“新议题”。由于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企图将劳工标准等问题纳入新一轮谈判,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抵制,故未能达成协议,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努力失败 |
4 |
2001.11.9-14 |
卡塔尔多哈 |
发表联合宣言,宣言主要含五点内容: 1、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北完成必要程序加入WTO表示欢迎;2、对非贸易争端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分歧表示关注;3、将于2003年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上达成一致后,开始就投资、竞争规则、政府采购透明度和贸易简化等进行协商;4、将对反倾销条款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商讨;5、所有内容谈判都必须在 |
5 |
2003.9 |
墨西哥砍昆 |
*知识产权和公共健康关系、发展中成员特殊和差别待遇问题 |
*为预期谈判内容。
3.为解决成员之间贸易争端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成员方之间的贸易
自WTO成立以来,到1996年11月,WTO受理的贸易争端已达62起,两年内受理的贸易争端就相当于原GATT50年受理的贸易争端的1/4以上;而且,在62起贸易争端中,发展中成员方作为申诉方的有20起,占32.29%,作为被控方的有24起,占38.7%。到2001年底,WTO已解决了200多个案子,并且绝大多数都得到了很快、良好的执行。国与国之间贸易磨擦的较好解决,对于全球贸易环境的维护具有很大意义。
WTO争端解决机制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运转提供了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一机制才使多边贸易体制的一整套贸易规则不再是停留在纸上的条文,而是一套能够发挥实际效力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戏规则。对WTO每一个成员来说,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是双重的:它不仅为WTO各成员提供了一本公平公正地解决经贸纠纷的场所,而且通过其裁决的执行,减少了国际经贸领域中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尽管这一机制对所有WTO的成员来说都多了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国际争端的途径,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意义似乎更大一些。
4.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速度
WTO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使各国大幅度地削减了关税了非关税壁垒,逐步扩大了市场准入的范围,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多地拓展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加快了贸易自由化进程。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一项积极成果是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世界GDP的增长速度。自1982年至2002年的20年中,世界贸易额的增长率除2001年外,均高于世界GDP的增长率,有多个年份的增长率高于后者的1-1.5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都造成了影响,但世界贸易的增长率高达9.7%,1998年仍保持了4.2%的较好水平(参见表2)。
表2 世界实际GDP增长率与贸易额增长率 单位:%
年份 |
GDP |
贸易额 |
年份 |
GDP |
贸易额 |
1982-1991 |
3.3 |
5.0 |
1997 |
4.1 |
9.7 |
1992-2001 |
3.4 |
6.7 |
1998 |
2.5 |
4.2 |
1992 |
2.0 |
4.7 |
1999 |
3.3 |
4.6 |
1993 |
2.3 |
3.8 |
2000 |
4.2 |
13 |
1994 |
3.7 |
9.0 |
2001 |
2.2 |
-4 |
1995 |
3.6 |
9.1 |
2002 |
2.8 |
-- |
1996 |
4.1 |
6.7 |
2003 |
3.7 |
-- |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0年5月),第169、197页。2000-2001年数据系根据《世界经济展望》(2002年5月)数据整理,其中,2002、2003年数据为预测数。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WTO也为其带来了许多好处。在乌拉圭回合的头五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增加了41%,而高收入国家的出口额增加了29%。出口的大幅度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世界银行在2001年发布的报告《全球经济前景和发展中国家》中得出的结论是,在过去的20年中降低了贸易壁垒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强劲增长。在80年代降低贸易壁垒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平均增长3.5%;在90年代降低贸易壁垒的发展中国家,其GDP的平均增长率为5%。
5.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加速发展
随着服务贸易和投资措施自由化的加强,国际投资与国际投资均迅速增长。尤其是国际投资,1995-2000年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际贸易与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自90年代以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日益扩大,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和FDI存量总额由1986年的2.8万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17.9万亿美元,增长率达540%,而在1984-1998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4%,FDI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13.53%,远远超过同期全球GDP和国际贸易增长。到2000年全球FDI总额达1.27万亿美元(见表3)。
表 3 90年代全球FDI流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 %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全球总额 |
2060 |
1600 |
1750 |
2200 |
2560 |
3318 |
3775 |
4731 |
6801 |
8655 |
12700 |
7350 |
发达国家 |
1710 |
1150 |
1180 |
1380 |
1451 |
2060 |
2198 |
2752 |
4806 |
6364 |
10000 |
5030 |
发展中国家 |
340 |
430 |
520 |
760 |
1049 |
1119 |
1450 |
1788 |
1795 |
2076 |
2380 |
2050 |
总增长率 |
-- |
- |
- |
- |
- |
29.7 |
9.2 |
29 |
38.45 |
34 |
46.7 |
-42 |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1998、1999年及贸易和发展委员会有关资料统计,因资料统计口径稍有差距,数据一定出入。*系根据葛顺厅:《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2003年3期,第52-56页整理。
6.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贸易竞争更趋激烈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向多层次发展,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更趋尖锐化。近年来频频爆发的贸易战就是国际贸易竞争加剧的表现。如2002年以来,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摩擦不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世界钢铁贸易。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从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和高科技领域成为竞争的热点。竞争压力迫使各国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加强科研与开发能力。
7.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继续扩大,其影响进一步加深
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的生效和执行,为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更趋活跃,并进一步渗透到世界各地、各领域,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推进货物、服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载体。
2001年全球投资流量尽管显著下降,但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跨国公司的发展规模以超出许多经济体发展的速度增长,国际化生产规模持续扩张。1990-2001年间,全球500强的销售额增加近两倍,而同期全球GDP总额仅增长1.5倍。1999年50家最大的“经济实体”中,有14个是跨国公司,36个是国家。世界前100家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度指数值从1991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将近56%,大型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6.5万家,拥有约8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平均每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国外分支机构数量已从90年代初的4个上升到20世纪末的约13个。2001年全球FDI存量达到将近7万亿美元,跨国公司创造的增加值约为3.5万亿美元,总销售额约19万亿美元,是同期全球出口额的两倍多。2001年,跨国公司外国分支机构雇员约有5400万名,而在1990年只有2400万名。目前,跨国公司的外国分支机构分别占全球GDP 11%和全球出口1/3。所以,在向外国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以及加强国际市场的联系方面,外国直接投资已经超过贸易,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
(刘建江 2006年8月30日首发,写于2004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