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导游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导游吗?

你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我问你,你凭什么说你是导游?

 

如果有人问你,导游是什么?

你肯定会给出个答案

那么我问你,能说的清楚吗?

 

导游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看看主要的一些说法吧:

导游人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导游人员,只指我国旅行社行业中的专职或兼职导游人员。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概念为:“导游员是指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广义上的导游人员,是指非旅行社行业的,在社会生活、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对充当向导及引路、指导和解说工作的人员,泛称为导游。

严格地说,“导游”与“导游员”两者又并不等价。导游,指导游服务,即旅行社按照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旅游团(者)提供旅游接待服务,包括旅游向导、讲解、翻译及生活服务(含上下站联络、生活照料、票证服务、行李服务、委托服务、其他服务)等等,导游强调的是服务。 导游员,是导游服务工作的从业人员,指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向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翻译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还有人为导游编了首打油诗。导游是“一张嘴,两条腿;走遍山山和水水”。一张嘴要说。说什么?要说山要道水。怎么说?要洋洋洒洒,尽情发挥;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要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要侠骨柔情,荡气回肠……两条腿要走。怎么走? 不走回头路,不走重复路,不走冤枉路,不走失败路。引领游客游览世界的名胜古迹和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此外,关于导游的各种权威的论述和描述还有很多:

●导游是个文化人,是知识分子。

●导游是教授又是表演家。

●导游是“五大员”,是宣传员、调研员、安全员、卫生员和服务员。

●导游不是一般的服务员,而是有文化、高层次、具有服务性的职业人。

●导游不是工人,而是知识分子,属文化知识阶层。

●导游不是体力劳动者,而是在旅游活动的身体力行中工作的脑力劳动者。

●导游不是蓝领而是白领。

●导游不是讲师却有讲师的职能,导游工作又绝非一般讲师所能胜任。

●导游不是领导,但在游客的游览活动中却又起着领导的作用。

……

看了这么多定义,那么我问你:导游是什么?导游又不是什么?导游到底是什么?现在,一头雾水了吧!

其实,很简单。导游就是导游!

导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岗位你怎么去理解!

导游是旅行社的车间工人。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属性,导游又不同于一般的狭义上的工人。旅游产品区别于一般的实物产品,它是一段经历、一种感受、一份心情和值得珍藏的回忆。旅游产品其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也使得旅行社的一切工作都体现在最终的导游服务和游客的满意度上。虽然在旅行社操作流程上,导游是最后一道工序,然而游客最终看到和感受到的却只有导游的综合性服务。所以说,导游百分之一概率的失误,落实到一次具体的旅游产品中,就是旅行社的整个前期操作百分之百的失败。对旅行社而言,决胜的确是在终端——导游。

导游是水,旅行社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导游服务是旅行社产品和企业品质的生命线。导游是旅行社的形象大使,一言一行都是企业文化的象征和体现,代表着企业成长的足迹和发展方向。在今天这个讲求文化内涵的时代,导游员内在的修养素质与学识的积累就成为了旅行社企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旅游业又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产品的“先买后尝” 就是最大的挑战。旅游者产生购买行为时,仅是先在旅行社买到了一纸旅游合同。同样,旅行社作为旅游资源的整合设计和销售商,其购买和整合的各种单项旅游及相关联的资源也是先买后尝的。所以,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服务的承诺与实现承诺之间的时间滞差就蕴涵了很多不确定性,而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问题的任务,也只能由导游在工作中同步来完成。导游身上的责任重大啊!

那么今天,作为导游的你,能够胜任吗?

有人说导游是“杂家”,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要处理方方面面的事,要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应对随时发生的情况。一个团队带出去,事无巨细你都得操心、都得负责。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导游,你什么都得学,什么都得懂。要成为一个自信的导游,一个让老总放心的导游,恐怕你要活到老学到老,可老了又带不动团了。很矛盾,但很现实。再看看我们现行的导游培训制度,通常仅泛泛的告诉你应该如何按照规定和计划去做,可旅游行业恰恰又是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代表行业。培训能解决实际的操作问题吗?《导游概论》、《导游基础学》、《导游业务》、《导游法规》……导游培训的书目种类繁多,学无止境地读吧!而即便是通读之后,你又能记住多少呢?“记忆曲线”告诉我们:读书最终只能给你留下20%的知识,它可以让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吗?况且,我们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世界。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事物都是在变化的。

导游真正的课堂是在青山绿水之间!坐堂论道的培训是不能解决实战应用的。书山有路,需勤;学海无涯,要巧!兵书固然重要,而战场上救命的还是一把枪啊!上了战场,你能死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吗?你最需要的应该是变通的能力还有长矛和盔甲!

你永远不可能在发团前做到百分之百的心中有数,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钟将会发生什么。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去面对、去解决。你总不能扛着所有的培训资料出团吧?你总不能动不动就搬救兵吧?你需要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还需要的是处理问题的速度。然而做导游真的很难吗?不难!关键是你不得其法。复杂问题要简单化,方法总比困难多。有了新的思路,才会有新出路。不要让一些理论和概念充斥你的头脑,因为你不是一位旅游研究员,你是导游员,你真正的舞台是融合在与游客的沟通和服务之中。兵来将挡,水来土囤,你必须在实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你最鲜活的课堂,最真实的工作。你需要的方法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实战工具,给你随身指导,随时随地提醒你自如应对各种难题,使你轻松胜任。给自己信心,让老总放心!在诸多的导游书籍中,设计成口袋书又精练了各种导游实用方法和常用知识的《导游随身宝典》就不失为一本好的实战工具书。

此外,我们再站在旅行社的角度来想,如此重要的岗位,你意识到了吗?

近两年,一些地区成立的翻译导游专业公司还并不成熟。特别是,旅行社老总们对应招来的导游又不塌实:一怕“翻导公司”安排的导游不是优秀的,或仅此是程序化的服务,而没有也无法要求“惊喜”的完美;二怕这些“定型”的导游不能展示企业的核心文化和旅行社商业模式中一些概念的传导;三怕企业辛苦培养起来的市场和客户群被这些外来的导游移花接木地流失掉……然而,旅行社不是学校,其培训工作通常是费时费力,而实际成效又甚少,你一定苦于劳无所获、事倍功半吧!既然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在经营的时间和管理等方面效果不太明显的额外负担,为什么不跳出这个圈子找寻方法呢?

你要解决的不是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更何况,教过的就都能被掌握、都能派上用场吗?“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你怎样才能放心呢?你怎样才能稳坐家中又大局在握呢?一个优秀的导游,其内在气质、涵养、品行与学识是最重要,而这些就恰恰是其从小经历家庭、学校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形成,是你培养不了的。所以你只能把好第一关——招聘!你首先要做的是,选择适合的人来胜任这个代表旅行社形象、决定旅行社命运的重要岗位。你要用在刀刃上的,必须是块好钢。你要选择的应该是一个“人格有质量、待人有容量”的人。你要做的、你能做的就是给他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平台,然后使他成为“知识有储量、做事有胆量”的优秀导游。所以说,旅行社管理成败的关键是在第一关——选对人。因为,导游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干的职业。中国旅行社业恰恰在这一点上迷失了方向、走错了路:招聘导游员时斟选不严,而在旅行社内控管理上却煞费苦心、耗劲了精力。其结果也必然是:中国导游员的综合素养不高,优秀导游员的标准充其量是优秀服务员的标准;所谓培养出来了的导游员又产生了“跳棋效应”,跳来跳去的行业大流动。因为看得清了,所以就知道怎么做了。因为知道怎么做了,明天就可以唱那首《明天会更好》的歌了!

 旅游是快乐! 导游是创造快乐的人!让我们的导游和旅行社老总们换一个活法,都成为快乐的旅游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