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高调反跑官要官,和每到换届时中组部等部门高调下文反对跑官买官一样,折射出官场用官之道,官是跑出来的,要出来的。如果不是跑官要官成了潜规则,熊的高调“告示”官员“要官别来找我”,还有必要吗?正是这种看似正常的跑官要官之风,催生了熊的高调反跑官要官。问题是,熊高调的“要官别找我”,对于改变这种跑官要官的官场生态能有多大作用呢?
如果他的高调不过是一种“高姿态”,即仅仅是为了“作秀”,私下仍遵从官场的已经成了潜规则的用官之道,被发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他“名利”全收时的风险有多大呢?从经验上来讲,这种风险小的可怜,或者可以说是几乎没有风险。对“跑官要官”,相关部门显得相当之无能为力。即便他的高调发自内心,如果跑官要官的人通达其“上边”,以“上边”之权要官,而非亲自找他,在此情况下,他将会如何?是像他高调的“要官别找我”断然拒绝,还是送权力个“面子”?如果“上边”执意要官的话,他又不给面子,最后付出“自己的仕途”,作为不遵从这种潜规则的代价。
在这种尴尬现实面前,虽然此种做法得到了该省委巡视组的肯定,而且还有可能作为该省防“跑官要官”措施出台,可能以致到换届时各级首长的“休息室大门和卧室小门”都高调的告示“要官别来找我”,只能流于形式。高姿态的反跑官要官,私下堂而皇之的跑官要官,公然的作秀,只能更强化这种官场生态,更促使这种潜规则最后的公开化,正常化。得不偿失!
可以说,如果仅有这种高调的反“跑官要官”,而官场生态又无丝毫改观,仅仅依靠领导个人的反跑官要官“良心”,体制又在跑官要官面前相当无力,这种高姿态的“告示”沦落为“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的人沽名钓誉的工具的时间,不会很长,沦落是必然的。问题是,为什么不伦不类注定会流于形式的措施被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出来,甚至奉若神明(难道不是吗?这种“告示”不是被该省委巡视组肯定了吗?)?难道我们的反跑官要官也只能是高姿态的高调的,再也无能为力?
虽然目前的官场生态决定,此问题的“高调”是必要的。实际上同时还决定着给这种高调的有力的落实保障措施,也是必要的。比如改变依靠领导个人的“良心”反跑官要官的现状,改变体制对跑官要官无能为力现状之类。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有前者,所以想要给这种高调反跑官要官以肯定和推广,就做好被骂被质疑的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