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倾销、鞋探与政治游戏
肖光恩
一般认为,倾销是指以低于商品的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市场销售商品,倾销是世界贸易中的一个古老的现象,它是世界贸易竞争的一种常见的手段。倾销之所以成为一种竞争者的手段主要取决于市场结构和商品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国内外市场结构的分割及其垄断性以及商品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弹性(主要是销售收入弹性)。但作为市场竞争者的主体——实施倾销的企业往往都是将倾销作为一种市场竞争者的种的临时手段,都是一种权宜的策略,即倾销不可能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特别是国际贸易战中,反倾销是倾销市场所在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种政府策略,主要是基于倾销对所在国市场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市场秩序、就业机会以及本国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冲击等所采取的对策,通常的作法就是提高该倾销商品的进口关税,从而增加进口商的成本,从而抵消其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一般认为,反倾销是市场倾销所在国为恢复市场扭曲而采取的一种补偿性措施,被视为恢复市场公平交易的一种正常手段。
然而,就具体的倾销与反倾销实践案例来说,倾销与反倾销的问题是相当复杂的,特别是技术细上更是如此,可以说具有相当的歧视性,其中,欧盟对中国和越南出口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5年欧盟认为中国和越南出口到欧盟市场的皮鞋存在倾销行为,该反倾销调查首先由意大利提出,然后得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德国等国响应,由于欧盟贸易委员会就派出了一个20人的调查小组用了9个月的时间来调查皮鞋贸易,于是就产生了20位鞋探,并炮制了从2006年4月开始对中国长达两年对皮鞋的反倾销税
这20位鞋探试图估算出中国和越南皮鞋的生产成本,因为这是评估和判定皮鞋贸易是不是存在倾销行为的关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为位20鞋探没有深入到中国和越南鞋厂去调查,而是到南美洲著名的国家巴西去调查,这就是反倾销调查中著名的第三国比较法。显然,这种调查的必然结果就是中国和越南皮鞋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价格远远低于巴西鞋厂的生产成本。因此,欧盟对中国和越南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就名正言顺,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问题的关键是巴西鞋厂的生产成本是不是中国鞋厂的生产成本呢?也就是说,巴西与中国皮鞋的生产成本具不具可比较的基础,这一问题就成为欧盟反倾销合不合理的判定基础。
众所周知,虽然巴西和中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都很快,经济结构也有些类似。但巴西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是很显著,特别是从人均收入来看,如果按照巴西的人均收入来看中国,则中国属于比较贫穷的国家,这一点也是世人皆知的事实。而皮鞋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劳动成本就皮鞋生产成本的核心因素,所以中国劳动成本便宜就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选择的必然结果,它也是一种自然的市场竞争行为。
从市场竞争行为看,如果是市场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存在人为干预的因素,就不存在的倾销,也不存在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从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来,既然中国皮鞋不存在倾销行为。那么这20位鞋探为什么不到中国去实地考察呢?实际上,这20位鞋探并不是不知道以上道理,主要因为他们从本国政治的角度想实施反倾销,到什么国家调查只是为其反倾销行为找一个借口而已。因此,鞋探的任务就是去找这样的算术模式或计算数据。
因此,鞋探只是政治家游戏的工具,其实质是欧盟成员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近年来,欧盟成员国国内经济发展缓慢,一些国家失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就试图转嫁国内问题的矛盾,于是从国际入手,将国内问题国际化,而反倾销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实际上,欧盟也是世界各国运用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据英国BBC的报道,反倾销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运用娴熟的一门艺术,它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政府非常偏爱和钟情的干预经济发展的工具,在过去的10多年中,平均起来欧盟是使用反倾销最多的地区,综合地看欧盟成员国大约在12天就会发起一个新的反倾销调查。因此,反倾销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过分夸张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
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皮鞋质量在过去的10多年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质量在欧洲已经基本被认可,而价格较低也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皮鞋制造业在中国已经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中国政府并没有给皮鞋行业以政策优惠。因此,中国皮鞋的价格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也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改革开放后长期 竞争历史积累的结果。
如果中国的皮革工厂以低于自己生产成本的价格在欧盟市场上销售长达10几年,试问有哪些理智的厂商能长期在亏损的状态下维持生产呢?况且皮鞋又不是销售收入弹性大的产品,欧盟人民也不可能在皮鞋价格稍稍下降以后,大量购进这种日常消费品,尽管中国的皮鞋也有一定的欣赏性和可收藏性。
因此,面对欧盟政治家的反倾销游戏,世人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被政治家游戏而蒙蔽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