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彻底埋葬“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


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彻底埋葬“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
  
  
  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教育的希望在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希望在有一个合理的、正确的、伟大的教育理念!
  
  
  在天涯社区“关天茶舍”发表的《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理性反思与对策》(提交日期:2007-11-2 14:16:00,至本文发表之时,点击量已经超过41000点,跟帖超过300个)一文中,我已明确地指出,高等教育因其处于教育多米诺的最后一环即教育金字塔的顶端,其对下游的中小学教育起着木偶提线的作用,故,它的理念即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如何,将直接地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迄今为止,想我悠悠大国13多亿国民,连一个获诺贝尔奖那样的大师都出不来(据杨振宁先生说,至少还需要20年才有可能),这无疑是对当下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失败的直接证明;我认为,这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几乎葬送了我们几代人的未来,即,它除了“杀人”——将我们变成毫无创造力的工具和丧失个性的驯服的奴才之外,根本不会“成就人”即“造人”——使我们成为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幸福的人。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最终根源,就是当下的高等教育理念彻底的荒谬和颠倒——将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造人”的教育理念歪曲成工具性的、手段性的“造人才”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彻底地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彻底地背离了教育应该具有的理念——“造人”即“成就人”。高等教育理念的颠倒和错误首先使自己丧失了作为教育的独立自主性,几乎彻底地沦为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奴婢,成为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工具”;更为严重的是,它将其下游的中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彻底地绑架并将其引向完全功利化的泥沼,使人从童年和青少年起就彻底地丧失了“仰望天空”的理想(温总理不是曾作诗鼓励大学生们“仰望天空”吗?温总理哪里知道,我们的大学生从童年、青少年时代起就丧失了“仰望天空”的能力了!)。——不客气地说,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彻底地走火入魔了!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将整个中华民族“绑架”了!
  
  我们看到,高等教育理念的彻底颠倒和错误已经走火入魔这一事实,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彻底认识并深深痛恨,很多深受其害的当事人对葬送了自己青春和未来的高等教育已经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看看那些在校的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的大量跟帖便会清楚),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成就人”而不是将人培养、扭曲成“工具”和“手段”的高等教育。有个别人担心高等教育不以“造人才”为理念将会导致大学毕业生一无所用,我们认为,这是杞人之忧。试想,一个以“造人”、“成就人”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将人由“石墨”变成“金刚石”——“金刚石”岂能是无用的呢?一个13亿人的堂堂大国,如果教育理念正确,何愁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呢?我们认为,人们对改革、变革高等教育理念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应该予以满足的。因为,正如思想家康德所说的,我们人的目的只能是人,而不是工具!
  
  怎么办?——是任这“杀人”的高等教育继续戕害和葬送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继续危害我们的民族,还是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彻底埋葬它,让合理的、正确的、伟大的教育理念重新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这,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做出回答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面前,你既可以忍气吞声,保持沉默、缄默,也可以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哀怨自己人微言轻,无能为力;但我认为,你更可以、更应该以你未泯的良知作出果断的回答:立即行动起来,彻底埋葬这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还我们一个“成就人”的高等教育!——当然,我们欲埋葬、摧毁的是当下颠倒和错误的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而绝不是将现有的高等教育全部推倒重来。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我认为,当下,随着我们国家各项改革事业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十七大的顺利召开,改革、改变我们错误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这是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它也不会马上变成现实,而是需要我们做出具体的、实际的努力和行动。我不能同意那些消极地认为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呼吁、呐喊埋葬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的行动、行为是无济于事的看法,更不赞成并嗤之以鼻那些消极等待党国的教育官员良心大发而自动地改革教育理念的懒汉思维。事实上,一群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呼吁、呐喊,本身就是最好的、最大的行动,它是任何一个革命性事件的必要条件和先声。因此,我们应该保有高度的自觉:我们的呼吁、呐喊,不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而是有其巨大的价值和意义。——中华民族教育的历史,应该,也必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重写!将来,我们将会为我们今天所付出的努力和劳动而自豪、欣慰和无愧!
  
  因此,我要热血沸腾地、声嘶力竭地呼吁、呐喊: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彻底埋葬“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
  
  2007,11,13
  
  
  附:
  
  〖天涯头条〗《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理性反思与对策》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70638.shtml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已百病缠身,终积劳成疾而为沉疴。事实上,中国教育,成,高等教育;败,高等教育。处于教育多米诺之最高端的高等教育,它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中国教育的命运。然纵观全程可知,高等教育自其始就弊病丛生,尤以所谓的“扩招”为甚。1998年开始的“扩招”,直接将高等教育推向走火入魔的轨道。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即将并正在将整个中华民族引向“精神泡沫”之中。
    
  
  关于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种种问题,早有学者甚至百姓深恶痛绝,但,大势所趋,个人根本无能为力。中华民族,几乎全被捆绑在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的车轮上——我们的民族,被走火入魔的高等教育“绑架”了。——何以如此耸人听闻、危言耸听?!
   
  
    一、中小学教育成为高端的高等教育的提线木偶
  
  中小学教育紧紧跟随“高考指挥棒”转,就是高等教育作为木偶的提线功能的最好表达。只要这种现状不改变,所谓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
  
  因此之故,整个中国教育,无非是“考试教育”而已。据有关统计,一个人要完成整个教育过程,就必须将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即生命——还是最青春、最宝贵阶段的生命)耗费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上。而考试的目的,无非是为可以凭借它——一纸文凭——通达社会等级序列中较高级地位、职位的通行证而已。至于这张文凭的含金量,是否名副其实,就不在教育的考虑之列了。以高考为遴选人才的目标,必然将低端的中小学教育牢牢地捆绑在高等教育的车轮上,这样一来,中国整个教育的功利色彩暴露无遗。
  
  
    二、中国高等教育背离了教育的核心理念
  
  当然,高等教育不可能不讲功利,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也都是讲功利的,但关键是看什么样的功利——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还是造就社会这架庞大机器上的工具、“齿轮”?
  
   
  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其关键就在这里:它背离了教育应该追求的核心理念,换言之,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是盲目的、错误的。
   
  
  那么,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这一点,可以说不言而喻、众人皆知——“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人作为“目的”,而不是“工具”来对待、培养。众所周知,我们当下的高等教育,与这一点恰恰背道而驰。“人”,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不见了,我们关注并能够看到的,仅仅是考试中的成绩。我们的说法和思维习惯是:某某某考了多少分,而不是考了多少分的某某某;多少分就可以上名牌大学,低于多少分就名落孙山。不要轻看这两种说法语句前后顺序的颠倒,它反映的正是我们潜藏在心理底层的见物(“分”)不见人的教育观念和理念。
    
  当然,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也不能全怪高校,它也是社会大环境的受害者。当我们的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已经丧失独立自主性的高等教育,也只能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合格的劳动者——“工具”。高等教育正是在这一强势社会需要的推动下才走火入魔的。
   
    三、中国高等教育难逃“杀人”之罪名
  
  在荒谬、错误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结果,一言以蔽之,就是“杀人”。
    
  
  中国高等教育被指以“杀人”的罪名,当然是沉重的,难以承受的,但这是它不可推卸的。因为,中国高等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系列的最后一环,处于最高端,从它出来的应该是终极产品。我们看到,从高校出来的终端产品,不是“人”,“全面发展的人”,而仅仅是“人才”罢了,且有大量“人才”都是不合格的,不适应社会需要的。中国教育一系列从小学到大学的考试选拔制度彻底地将“成就人”的职责转换、异化为“成就物”的程序,将人降低到了“工具”的层次。“人”不见了,只见“人才”。
    
  
  高等教育理念的错位和指导思想的错误,直接破坏了中小学的教育。正常的中小学教育应该符合个体生理的发展状况,按照人的精神的正常发展阶段来实施必要的教育。例如,人在童年阶段,其心智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就如一块待融化的“冰”,这时的教育——幼儿教育,最好的策略就是模仿微波炉“解冻”的功能,使其慢慢地逐渐融化。可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家庭和社会都是——急功近利,我们根本没有耐心等“冰”渐渐地、慢慢地融化。我们恨不能一口气将孩子培养成门门功课都得满分的天才、神童。我们看到,小学的入学年龄越来越小,事实上,很多幼儿园就已经是“准小学”了。我们稍微动动脑子不难明白,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快乐和幸福吗?可是,我们将孩子的快乐和幸福给与他们了吗?我们的当下教育不是在最大限度地剥夺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乐吗?
   
  
  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的人,很难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没有美好未来的人,生与死何异?而这一切,都是因高等教育理念的荒谬而造成的,故,高等教育与“杀人”撇不了干系。道理很简单:“冰”被人为地扔到大火里融化,快是快了,但其损耗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由于时间短暂,可能有的“冰”并没有真正地融化,就被送到了下一道程序了。——我们的小学生,普遍是些童年受到戕害的半生不熟的“儿童”,哪怕他已经是生理上的“少年”。这样的学生,有几个不是在家长和老师逼迫下而是自觉自愿地学习呢?反之,若不是我们在人的童年阶段违背教育规律,而是将童年之“冰”渐渐地、充分地融化,何愁他们不会热爱知识而主动地学习呢?“不用扬鞭自奋蹄”,只能发生在正确的、合理的教育之下。
    
  
  我们有很多理由来为自己的无知辩护:我们这是为了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而不得已而为之啊!全社会都这样啊!但,我们应该反思、应该清醒,我们这是将自己的不幸强加于自己的孩子。你望子成龙,你的心是“好”的,可是,望子成龙的悖谬你却不知道:人天生具有好奇心,可是,想想,为什么孩子厌学?我们的无知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我们的辩解也是无力的:似乎我们不“杀人”,就会被他人“杀死”似的。这是我们的幻觉。当然,我们也不能全怪家长,罪魁祸首,正在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走火入魔。
    
  
  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向何处去呢?
    
  
    四、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中国高等教育的前途和命运,既决定于整个社会大环境手中,更决定于自己手中。将高等教育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解放出来,还高校以独立的人文、文化功能,既需要社会给高校松绑,解除高校对社会其他领域的附庸地位,更需要高校自己挺起自己的腰杆。高等学校的独立自主刻不容缓!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最最需要的,就是高校要勇敢地做出这样的决定:彻底地转变教育理念,从以“造人才”为中心转向以“造人”为中心。即,高等教育应该牢固地确立这样一个理念:造就、成就全面发展的人。
    
  
  从以“造人才”为中心转向以“造人”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的彻底转换,是中国高等教育甚至整个教育走出当下困境的必然选择。无疑,任重而道远。然,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给我们以这种期待。
  
    2007,11,2
  ——————
  200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