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中国的行业中,教育的名声很有点不好。谈教育有什么成绩,几乎一片谴责之声。对教育的谴责,主要是教育的产业化。也就是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大学生自费上学以后,批评之声就不绝于耳了。而在中小学,人们又对择校费高的吓人表示出不满,批评归批评,这个问题总无法得到解决。而中小学生负担重,又是一个问题。人们对当今教育质量差,高校毕业生毕业就失业十分不满。而教育部对教育是否产业化,失口否认,在十七大召开时的记者招待会上,仍然不承认这个问题。但在以往的教育部发言人的发言中却看到,上名牌大学犹如购物,有钱人可以购高档的衣服,没钱的可以购百元的衣服,这就告诉人们,上名牌大学还是个消费的问题。
对教育的批评还有,对大学校园的管理的批评,女大学生成了人们妖魔化的对象,大学校园下水道被避孕套堵塞,女生厕所有弃婴问题,已使女生家长感到忧心忡忡,人们对大学的管理情况到底如何,心中无数。而更另人不解的是,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仿佛看不到前途是什么,什么时候是个头。 前段时间,北大、清华学生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开肉摊卖肉,摆地摊,消息频出,这对人们的信心是个有不小的打击。人们还冲着北大清华发火,甚至批评北大清华已经入世界末流学校行列。在校园内部,人们很少暴出大学生读书是否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前不久,一项调查表明,30%的大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父母的生活,看上去多少有给人们心目中抹上一层阴影和淡淡的忧伤。
然而,当今的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教育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呢?就是教会了所有的学生识字,而且掌握了最一般的知识,不管怎么说,上完初中比上完小学强,上完高中,比初中强,大专比高中强,本科比专科强,只有这个比较。然而,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最优秀的一个成就,就是会讲普通话。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有不少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中国人相互沟通,在以前是很困难的,自己人还要有翻译才成,现在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普通话在小学的时候就得到普及,现在的青年人在一起交流语言都是标准的普通话,语言隔阂再也不是问题了。这就使中国人从方言和各民族的语言中解放了出来,这一点,不承认,也就不客观,如果要让人们承认还有什么成就,那就是教育部门应该做的,实在谈不上有什么让人与横向比较的成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