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两会提案的泾渭分明


评论:两会提案的泾渭分明
    在汽车产业格局中,有国家大型汽车集团和自主品牌小集团的“在朝”和“在野”之分,而这一特点也直接带到了两会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两会代表的提案。
    从自主品牌开始发展壮大始,就不难发现,两会代表所提议案就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大企业集团代表将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宏观经济层面,国计民生、民族兴衰是提案的核心,主义性的提案强调的是宏观视野;小型汽车集团和自主品牌企业则直接将炮口对准了自主品牌发展现状等更为现实的问题,强调从技术上解决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问题,问题性的提案代表是微观看点。
    多谈些主义,还是多谈点问题,成为了两者间最大的差别。本次两会也不例外。自主品牌代表,特别是自主民营汽车企业代表或者未能获得轿车生产排照的汽车企业直接表达了国家对自主品牌发展需要更多制度化建设,需要更多政策上倾斜,也需要更多遵循市场为调控主要手段的意愿,其代表人物是吉利的李书福和长丰的李建新。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和合资公司谈得更多的是在大背景下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种种事宜。汽车排放法规的确立、企业公民责任、国企改革都出现在了他们的提案中,其代表人物是一汽集团的竺延风和上汽的陈虹。
    这里面有两个例外,一个是曾经身为四大集团之一长安汽车,现在执掌更高层面的南方工业集团的尹家绪,从去年呼吁解除对小排量车和发展自主轿车品牌后,今年尹家绪又提出了混合动力将是自主品牌寻求突破的最好机会的观点,每一次都不离开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当然每一次都是从长安自身的需要出发。另一个例外是江淮汽车的左延安,在江淮正在争取进入轿车生产领域的目前,其掌门人左延安并未在两会上大肆鼓吹自主品牌的发展,而是提出了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这一专业性很强,但极具现实意义的提案,学者企业家的风范尽显。
    最有趣的是力帆集团的尹明善,他的提案简直就像是一篇檄文,“顺应全球化,毋忘我民族”的主题下,对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民族大义、时代潮流、国际局势、无一不显示出尹明善思考问题的宏观视角,但每一个落脚点又都传递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发展自主的、民族的汽车工业是浩浩荡荡的历史大势,顺之者不一定昌,但这条路非走不可。能将上述两个方向结合得最好的,就是尹明善的提案。
    哪一种方向更具可操作性,哪一种提案更具执行意义,哪一种倾向更出自真实的想法,论述这些提案目前业内仍存许多争论,孰优孰劣尚无定论,但今年媒体的关注点也在变化,那就是回首往届各项提案,看哪些提案真正落到实处,执行的力度有多大,效果又如何?
    这可以说是一个既简单又天才的想法,当我们下次再开两会时,我们不妨回头再来看看这些曾经提过的议案和曾经有过的分别,毕竟法案是用来执行的,而不是发表学术论文的。中国历来就有坐而论道的传统,重思想而轻技术,但法律本身就是“国之利器”,不拿来执行,没获得效果的提案自然不是好提案,它所代表的方向自然也就是纸上谈兵了。

                                                                           何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