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一直延续到现在也一样,中国对外界仍然这么宣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确实是一个农业大国,可是,却不是农业强国。
农业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根深蒂固的情结,中华的先民都以耕种传家为自豪,这与中国古代帝王所推崇的“重农抑商”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或者说就是因“重农抑商”的思想的影响,国人才会形成这样的情结。中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即土神,稷即谷神,把管理土地和粮食的神称为国家,说明国家与土地、粮食有很大的关系。或者说农业即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当然,现在中国的基本国策也一样:农业是国家的第一产业,是基础。古代的中国人讲“重农抑商”,当然跟当时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受皇帝鼓吹“重农抑商”的思想之影响,当时的农民都以农业耕种为荣,以从商为耻辱,也就是“重农耒末”。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封建王朝,直到封建社会的没落,推迟一点甚至可以说是一直影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可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多年,现在的社会,这种所谓的“重农”和“抑商”思想已经不复存在。在我看来,这两个矛盾的关系恰好是反过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些农民走出了一辈子劳作的土地,开始了下海拼博的生活,人们不再以从商为耻,也不再以从农为荣;而很多人恰恰是认从农为最为低下、最为无奈的工作;而从商则是聪明人的手段,发财致富靠的必经手段。社会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中国的亿万富翁都是从商而来的,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农民,如果有,也是现代意义上的农场主。从“重农抑商”到现在的“重商轻农”是中国人思想的转变。
美国与中国是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国度,美国与中国一样,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不同的是,美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业强国,而中国不是。中国一直以这样的口吻而自豪:中国的农业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全世界25%的人 口,中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但必须养活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口,并且是在技术手段大大落后于后者的前提下进行的。美国的中国经济学家德怀特 希 伯金斯据此称赞:“中国的农民为世界文明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穷国的水准随着发达的地区的经济进步水涨船高,贫困越来越成为一种相对现象,贫困差距越来越大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贫困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贫困更是一个平凡的话题。扶贫扶贫,越扶越贫。这是一句也曾经流行一时。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言论呢。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国确实存在着这样德情况。中国有些贫困地区,农民思想落后,不思进取、不思变更,固守家里的几分农田,没有科学、没有技术,遇上天公不作美,出现干旱或者灾害,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时候。有些贫苦地方更为愚昧,就是好吃懒作,专门等上级派来的救济良和救济款过生活。而救济物品分发下来之后,又不会充分利用,只是坐吃山空。这样的结果,出现扶贫扶贫,越扶越贫也就不足为怪了。
美国的农民是什么样的人才呢?他们的农民多是大学毕业生,从事着大范围的农业耕种,或者说是农场主也不为过。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实现了机械化、科技化。他们可以坐在家里销售他们的产品,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世界的农业市场的信息需求。而在中国,我想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因为在中国,没有几个农民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一回事,也没有几个农民会用电脑,更不知道可以在网上知道外面的市场行情是什么样。在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而这一数字在中国却变成了80%。我想,这就是区别所在。
中国的农业文明,传承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可是,这几千年来的变化大家有目共赌,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处在开山劈林、牛耕人种的时代。农业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就是中国农业落后的根本原因。
中国直到现在最为重要的还是三农问题,这个问题曾深深地困扰了朱容基总理,朱总理也曾在媒体面前表示过,他最头痛的就是中国的三农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又深深地影响着现任的温家保总理。前两年,身为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给朱容基总理说过这样的话:“农民真苦,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是的,他身为一个贫困乡的党委书记,跟农民有过亲密的接触,亲身体验到了身边农民的困苦。只有切身体会了农民的真实生活,知道现在农村农业的状况,才说得出这样真实的话。
《读者》杂志上刊过一篇文章,说广州天区某小街5平方米店铺的经济效益。一个从农村来的老板,经营着一个5平方米的小饭馆,小饭馆一年的经济收入,除去生活的消费支出后,一年下来也就只剩一千多元。可是,就是这样的经营状况,这样的经济收入,店老老却愿意继续经营这个5平方米的铺面而不愿意在乡下务农。他们说得有道理,在家务农一年下来,只够吃饭没有剩余。那么,这样的选择谁不会作呢?
曾在海大联谊馆听过龙永图的报告会,报告会后,有同学问起中国的农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龙永图说,中国农民的出路在于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就是鼓励农民进城,或者说是把农村“小城镇建设”。 “农民要向城市转移,农民的出路在于城市化”。
而著名的农民企业家孙大午在北大演讲时却说过这样的话,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如果让农民进城,城市有多大的容量?农民进城以后又干什么?我觉得这招也行不通。那么农民自己能够城市化吗?谁来投资?我觉得国家不投资建小城镇都难,国家也没钱,就是国家有钱也不可能给农民去建城市。我觉得让农民进城、农村城市化是一个梦,是农民一个遥远的梦,不符合现实。”
至于他们两个人的论断谁对谁错,我也不可认知。只是,至于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我想中国农民这样的弱势群体,想要找到自己未来的出路真的很难,因为他们没有那个眼光,也没有那个能力。农民的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他们活得辛苦,过得实在,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走什么城市化进程,这一点只能靠政府部门的投入。
身为镇委书记的李昌平说出了农业真危险。我想李昌平说这句话有他的切身体会,为什么危险?危险在哪里?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我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现状还是比较了解的。中国的农业真危险,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不是虚空。现在的农村,塌实地从事农业的人不太多。
农民太穷了!我曾经坐在炕头和他们仔细算账,一亩地所带来的直接收入,扣除种子化肥提留税收摊牌,纯收入最多也达不到三百元。农民也太累了!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双手粗糙面目黝黑,除了睡觉吃饭就不停地劳作,不停地“做生活”。 在农民的眼里,没有“休闲”这个概念,他们的活是做不完的,屋子里的做完有院子里的,给人做好饭还有猪的狗的鸡的,甚至必须好好侍弄一只猫,因为耗子太多了太猖狂了,他们的粮食禁不住这么折腾。
就拿我所在的那个村来说吧。我每年回去的时候,发现哪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或许只是农民的住房经历了岁月的风霜而变得更加的破落,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太多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模式还是处在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牛耕人种,只有温饱,没有剩余的生活。所谓的现代化、都市化离他们太遥远。
中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的落后,中国的农业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已经远远地落后地被抛在后头了。
农业不实现现代化,农民的生活怎么能改变。农业怎么会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