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0《北方经济时报》
年轻的中国股市是一个创造神话的地方!
曾经的琼民源、蓝田股份、银广夏神话等已成过眼烟云,“新生代”的神话又频频产生。如果说股改前主要是由于市场的重大制度性缺陷、两大股东群体利益存在对立的一面的话,那么股改后在这种裂痕已经消除的情形下诸多神话的再次重演,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2005年年初,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提出,要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应该说,两年以来,除了股改之外整个市场在其它方面确实进步同样不小,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其中所隐藏着的阴影。
股改一周年之后,新老划断不期而至。深市的中小板作为急先锋为全流通背景下的新股IPO打开了融资的大门,中工国际的闪亮登场,不仅仅因为其笼罩着“新老划断第一股”的光环,更因为挂牌首日高达332%的惊人涨幅。不仅如此,中工国际在演绎着新股暴利神话的同时,其后连续六个交易日的跌停同样让市场难以忘怀。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仅为83%,而今年以来新股首日平均涨幅则高达140%。新股首日涨幅越来越高,其中又以中小板的上市公司为甚。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受大牛市行情的影响,同一行业上市公司之间存在比价效应,二来则是新股IPO时市盈率已大幅提升。
询价制刚推出时,新股IPO市盈率一般都在20倍左右,而目前攀升到了30倍左右的平均水平,极端的如中国远洋甚至创下98.67倍的发行市盈率,这也刷新了中国人寿97.8倍发行市盈率,更是将闽东电力保持了几年的纪录远远地甩在后面。水涨船高。新股发行市盈率的提升,显然为其首日挂牌的高定位奠定了“基础”。
很明显,新股上市首日暴利神话的一再出现,离不开市场的投机炒作。作为一个还不成熟的市场,中国股市的投机气氛相当浓厚。此前如是,现在亦然。
在中小板上市的新股,深交所除了运用《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进行规范之外,亦特别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板股票上市首日交易风险控制的通知》。对于上市新股首日的换手率、盘中涨幅等达到一定限度时实施临时停牌制度,以警示其风险。尽管如此,被临时停牌的新股仍然是“前赴后继”。
上周五,宏达经编、中核钛白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这两只股票上市首日分别大涨538.1%和500.9%。而在6月29日,中小板的拓邦电子上市时,其首日涨幅亦不过472%。此次两只新股同日上市,均创出涨幅的新纪录,实属罕见。本周三,方圆支承、荣盛发展上市,其收盘时涨幅亦分别高达479%、293%。宏达经编、中核钛白上市首日盘中均三度停牌,方圆支承、荣盛发展盘中亦被停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临时停牌的实施,其实更多的反映了市场的投机猖獗。
因此,新股暴利神话的频频上演,如果再从毫无意义的盘中停牌下功夫,显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笔者以为,要终结其暴利神话,首先要从询价制入手,既然低价股出现过高的市盈率时能够采取印花税等行政措施,那么新股发行市盈率也应该进行硬性规定;其二,严厉打击市场中的过度投机行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决不手软。如此,才能重构新股上市的良好秩序,避免更多的投资者成为暴利神话的“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