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汽车集团 向左走向右走
一袭散发着霉味的英伦斗篷,竟促成了中国最大汽车集团的横空出世!而这原本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终于,弥漫在上汽和南汽两大汽车集团间的迷雾逐渐散去,真正的合并谈判前奏开始了。
南汽集团的母公司-跃进集团与上汽于近期签定了合作意向书,表示将会进行包括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贸易等在内的全面合作。并且已经委派了评估和调查小组分别进驻上汽和南汽,展开相关的资产调查工作。
假设能完美的进行到底,那么同时具备规模效应和资本实力的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将会破茧而出。大团圆的结局何时出现还未可知,不过跨出实质性的第一步则预示着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一场迟来的邂逅。
近在咫尺的两大华南汽车集团,其实联手之意由来已久,但当初情真意切的是实力稍逊的南汽,而现在态度狂热到近乎“抢亲”的却是上汽,南汽反倒有些意兴阑珊。
彼此感情上徒生变数,究其原因,是为了争夺一堆源自英伦岛国的破败家什—罗孚汽车集团,由此而引发了一步步“始料未及”之后,格局才悄然变质成今天这个模样。
命运开的玩笑
计划于本月底上市的名爵7系,将上汽和南汽的矛盾激化到顶点,因为它与上汽早一步推到市场上的荣威750不只是像,基本上就是从同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一款车,不太像的地方似乎只有前后保险杠。
原因很简单,因为名爵7系和荣威750原型车的老家本来就是一个,都是罗孚,那个破落的英国汽车业老牌贵族。只不过由于南汽和上汽在争抢罗孚时的一时疏忽,才造成一对孪生兄弟被分别抱养,甚至今天迫不得以自相残杀的局面。
故事要从2004年说起,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帮助难逃破产厄运的罗孚汽车集团挽回一线生机,开始为其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买家,中国应声而至,并打出一记组合拳以图势在必得。在政府的撮合下,上汽和南汽以75:25的股比组成东华公司开始与英国罗孚谈判收购事宜。就此为后来的无数烦恼埋下祸根。
精明的上汽人耗费6700万英镑揽下罗孚两款核心车型75和25的知识产权后,就嘎然收手静待罗孚破产日期的临近,然后计划用极低的代价去收拾残局。万万没料到的是,作为亲密合作伙伴的南汽竟打破游戏规则,斜刺出一队人马单兵赴会竞购罗孚,由于几乎是在罗孚行将破产的前一秒发生此变故,保住面子的英国政府自然乐得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差不多是半卖半送的将百年汽车集团罗孚的所有资产倾给了南汽,甚至包括600多个商标和100多个产品系列,“仅办公室用的便笺纸就够南汽整个集团几年不用进货了”,南汽人曾这样戏言。南汽总共支出5300万英镑。
办公杂物都这样大方,就无怪乎南汽从英国航运来4500多个装满生产设备的集装箱了,除了支持南汽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平地拔起一整套发动机和整车生产厂房,更是把各种锃亮崭新的零部件堆满南汽在南京的所有库房。而这堆琳琅满目的备品,正是上汽心头最挥之不去的那团梦魇。
憋着一肚子火气的上汽黯然回到上海,预备在罗孚75和25的设计图纸上猛干快上,发展自己专署的自主品牌。一开始,资金实力雄厚的上汽自信满满能从宝马手里买来罗孚品牌的所有权,甚至连庆功的日子都预约好了,但又一个没料到的是,福特竟静悄悄的执行了优先购买权,把罗孚品牌收回去雪藏。这许多烦乱局面的发生,要怪只能怪年华已逝的罗孚,历经数次买进卖出后,留下无数扯不清理还乱的烂帐。
既然品牌攻势败下阵来,上汽只能用产品质量和销量来说话了,噩梦也由此降临。尽管新产品的名称从罗孚75改名为荣威750,但其他技术配置一概未变。也就是说,如果上汽想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最好利用已有的库存零部件来装配;若是等待新的供应商加盟生产,显然时不我待。
而作为罗孚近年来最畅销的车型,罗孚75的零部件库存确实很充沛,只不过都堆积在距离上海车程仅3小时的南京南汽的库房里…
接连不断地被命运开玩笑,终于致使上汽静下心思索怎样做才是理智的下一步。
事实上,南汽那边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尽管有了世界上最棒的生产硬件设施,国际影响力颇高的品牌价值,但资金和人力这两大硬伤,绊住了南汽的宏图壮志。“为了锻炼队伍么,我们自己动手维护这些机器”,名爵项目焊装车间主任信誓旦旦地望着工厂里密密麻麻300多架ABB机器人,“是的,我们只在上海设置了一位技术顾问给他们做指导”,ABB中国的工作人员表示。非专业人士真的能伺候这许多与生产质量休戚相关的精密仪器?“…他们要的服务费太贵了”,车间主任无奈的点头承认实际情况是南汽无法接受ABB在保养维修方面的开价。ABB是一家具备世界顶尖技术的瑞典机器人公司。
人力情况更是捉襟见肘,“从别的汽车集团吸引人才,帮助培训大部分基础员工”,焊装车间主任的声音越来越小。南京埔口诺大的名爵生产工厂里,开工的机器人很少,散落其中穿工装的工人也寥寥可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情形,让人难以想象距离名爵7系正式上市只有几周时间,它却还处在小批量试生产阶段。“我们没有给今年设定任何销售任务”,南汽名爵销售公司总经理杨军虎解释。在英国老家,名爵也是罗孚集团旗下的品牌,产品线分布与罗孚重合度很高,名爵7和罗孚75基本上就是一款车前贴上不同的品牌标牌。
空守着满坑满谷的“宝物”而无所作为,南汽无奈扭头眺望东边近在咫尺的上汽,重新拾起旧心情。
推倒柏林墙后的天地
不论双方将采取何种方式融合,这次牵手对中国汽车业格局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2006年,上汽以134万辆整车销量位居全国汽车企业之首,而南汽集团则具有全系列汽车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如果合并,那么将产生一个年销量200万辆的汽车航母,它将超越一汽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
事实上,罗孚事件只是一个契机,给了早有感情基础的双方一个合适的理由,得以坐回到一张谈判桌前。
很多年前,同为华南汽车工业代表的南汽就曾单方面示好过,希望得到实力雄厚的上汽在生产经营经验上的提携。不过那时南汽与上汽的实力比拼过于失衡,所以上汽并未回应南汽的满腔热忱。更何况彼此之间横亘的“体制墙”还很结实,毕竟他们各自所属的政府机构不同。
而当南汽天平这边增加了罗孚这块筹码,情势便出现了转机,上汽以及彼此所属的政府机构都开始认真审视南汽与上汽的“交往”是否门当户对,答案是:近乎完美的取长补短。
在乘用车领域,南汽因罗孚项目而拥有了可弥补上汽发展自主品牌的所有短板。南汽从罗孚得到全部生产设备、模具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再加上南汽保留的英国研发和生产基地,以及已经开始下力气维护的全球销售和供货商网络,都是上汽一直渴望而不可及的宝物;而南京菲亚特方面,由于南汽缺乏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经营日渐惨淡,而早就在同多家国际大型汽车霸主鏖战中浴火重生的上汽,丰富的经验足以支撑南汽掌握好与菲亚特的合作关系。
至于商用车领域,南汽向来具备绝对的领主地位,而这部分在上汽的产业布局中是最薄弱的一环。南汽的母集团跃进集团通过与意大利依维柯的合作,拿到了总计120个商用车车型。不仅有全系列的轻客,还有货车、越野车等等。未来可吸收、消化再进行生产的可用车型非常丰富。南汽依维柯公司在依维柯所有海外分公司里面运作最为成功,盈利水平非常突出。今年上半年南京依维柯高端轻客销售增长25%以上,是国内行业平均增幅的2倍。
一切豁然开朗。很快的,先是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高调声称:“作为上汽集团的法人代表,我认真的告诉大家,我们希望联合”,继而是南汽董事长王浩良公开予以回应,表示南汽从未关闭与上汽合作的大门。
完全可以看出,假若上汽与南汽甜蜜融合,势必将成为国内资产最庞大、业务门类最齐全、拥有产品最丰富的汽车集团。最新消息是,双方已经初步达成意向,上汽获得南汽100%股权,而南汽的控股股东获得上汽10%-15%股权。
从开始到现在,“始料未及”这个词充斥在所有新闻节点的标头,而最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一个有着无限遐想空间的开端竟在其中孕育成型了,冉冉升起在世界范围内具备强悍攻击力的中国汽车集团,这个未来不是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