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们共同的精神园地同道中人论坛
(http://www.tongdaobbs.com/)开办至今已是一年半了,在
知识界、思想界初具影响。从反馈信息来看,同道论坛的品位
与追求,为观者所赞赏。尽管同道中人论坛仍似冷清,但我们
不改初衷,相信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必将在广大同道中人心
目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记。这是我校研究生曾仁欢、许彦在今年
初对我做的一个访谈,已发在我校研究生杂志《视界21》上。
现转发于此,以备查览,亦供博友明了我所主持之同道中人的
苦心孤诣,从而具了解之同情,对我进行更为切实有效的支持
与批评。
学术、思想、人文:同道中人的精神家园
曾仁欢许彦
“同道中人”(http://www.tongdaobbs.com/)是他创办和主持的一个学术论坛,他是一位兄长式的朋友。他在完成学校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还要打理“同道中人”学术论坛,接待四面八方来访的“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眼中的他,总是忙碌着,奔走着,我们也不由被他感染,来到他的同道中人们中间,与他们一起感受那种“同道”的快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坐到了一起,对他进行了访谈。
(为什么一直用“他”,是因为他觉得这个访谈的所有价值只在于向朋友们推荐这样一个学术交流的好园地,而他是谁就显得一点都不重要了。)
我们:为什么想起办同道中人论坛,为什么取名叫“同道中人”,什么样的人是你期待的“同道中人”呢?
他:我一直想着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我的朋友们能够较为方便的交流各自的学术心得,同时也能够使大家相互间有个较为便捷的信息渠道,这便是我创办“同道中人”学术论坛的缘起。什么是同道中人,简言之,就是志同道合的人,那么我们所期求的什么样的“志”,什么样的“道”呢?我专门写了个文章,对论坛的旨趣做了描述,最为关键的几句是这样的:“我对这个网站和论坛的定位就是三个词:思想、学术、人文,我们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让同道中人走到‘同道中人’来,让天下之同道都走到一起来。我们的旨趣就是要倡导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倡导跨学科的研究,自然我们的朋友就是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甚至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过‘和而不同’。只要我们爱书、爱学习,爱思考,爱人生,爱社会,只要我们对社会充满爱,对人间充满爱,对学问充满爱,那就是我们希望的同道中人。”
我们:同道中人是个学术论坛,但你用了三个词来表达论坛的定位,能否谈谈思想、学术、人文三者的关系?
他:同道论坛是个学术论坛,但其版块设置并不仅局限于学术,就学术内部而言,我们提倡学科交叉、学科协作与学科融合,我们提倡对一些公共话题能够进行多学科的对话,以丰富我们对一些话题多面相的认识,避免那种固守一域不越雷池一步而导致视野狭窄就事论事的局限。但从学术以外的视角来看,我觉得还应该处理好学术、思想、人文的关系。
我常听人议论,某人很有思想,但学术差些,某人学术不错,但没什么思想,我们还听人议论,现在的知识分子普遍缺乏人文精神。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就有人提出“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观点。其实深刻的思想与高深的学问并不是冤家对头,非此即彼。我恰好认为没有思想的人做不出大的学问,学问不好的人也很难产生深刻的思想。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学者说起专业是头头是道,但对专业以外的话题或漠不关心或茫然不知或谈不出几点真知灼见。
我们同样不难发现有些学者,谈起新思想津津乐道,但缺乏学理和事实的支撑,流于穿凿附会,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学术本身固然重要,但学术本身不是目的,所谓“为学术而学术”,是指维护学术独立性而言的,是为了排除或尽量减少政治等其他力量对学术的干预或简单利用。
学术有什么目的呢?90年代曾经有过人文精神失落的讨论,这里面有些80年代知识分子激流勇退的因素,也与知识界学术转型有关。但我认为,知识分子应该以学术为根基,以思想为方式,关注时代,关心民生,关切现实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学术大师往往是那些既有学术又有思想的学者,而学术、思想与人文的结合,则是学术与思想的生命化和本质化,因为人的一切作为当然包括学术与思想,从根本上说,无不是生命和精神的需要,只有在这里,学术和思想才会找到永恒的不枯竭的动力之源。所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我对三者的态度,可以这样说,提倡有学术的思想,提倡有思想的学术,同时提倡学术和思想为人文服务。
我们:那同道中人论坛如何来体现或实现你为之定位的这种旨趣呢?
他:我们创办这个论坛之初,定位就是这样明确的,而我们在版块设置上也努力实现这样一个初衷。在“同道中人”中,我们着眼于专业学术资料搜集与前沿学术交流,力图做到博专并举,思学并重,推崇冷静深入的思考,客观全面的分析,扎实细致的资料梳理。目前同道中人论坛设置了语言和文学、历史和地理、哲学和宗教、社会观察、民族研究与边疆研究、资源与环境、国学论衡、同道书屋、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等学术版块。除了学术版块外,我们还设置了诗歌、散文、小说、游目骋怀等文学版块,设置了文化艺术,同道茶馆等休闲版块,在促进学科会通和交流互动的同时,也让从事学术研究和非学术研究的同道们有一个生活的交集与相互交流的渠道。同道中人论坛倡导的学术、思想、人文在很多文章中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很多文章兼具了学术之严谨、思想之新锐和人文之关怀。本论坛对国学问题、农民工问题、民族文化等问题都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在某些方面还积极参与,体现了论坛的立场。
我们:据说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同道中人论坛应当秉承三民主义,请你解释一下?
他:大家都知道,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而他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想建立一个“大同世界”。他在三民主义的演讲里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我觉得这个“三民主义的意思”即民有、民治、民享是完全可以适用于同道论坛的。
首先是“民有”,同道论坛为广大同道所有。有了这一层观念,广大同道就不必以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而觉得我就是论坛的一分子,我就是论坛的主人,我就应当守土有责,尽心呵护。总之,强调“民有”,是强调一种感情上的投入,思想上的重视。
其次是“民治”,既然论坛为民有,就应该为同道所共治。大家都可以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生活富足的同道可以赞助空间费,学有余力的同道可以多发美文,交游甚广的同道可以宣传招纳更多同道,总之是要充分行使论坛主人翁的权利,发挥论坛主人翁的智慧与能力。比如每个版主就要至少在所在版尽心竭力广交贤友,千方百计采集华章;在此基础上,还当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看看兄弟版近况如何,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或全力襄助,互通有无,加深交流,增强互动;比如每位同道皆可尽己所能,投己所好,适彼乐土,畅所欲言。总之,强调“民治”,是强调一种直接参与的激情,执行能力的强化。
再次是“民享”,同道利益为广大同道所共享。同道能有什么利益,我的理解基本上还是精神上的。同道论坛可为同道提供一个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地方,为大家工作之外茶余饭后提供一个好的去处,为奔走于生活繁难艰苦的朋友们提供精神食粮,为同道提供别一种生活的视角。论坛里有很多严谨中正的学术论文,有很多深入浅出的学术普及文章,有很多文辞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很多痛陈时弊的随笔杂文,有很多细致入微的社会观察,这些都集中在这个小小论坛里,使同道们享受到精神的愉悦,省去了在大网站里大海捞针沙里掏金的搜索之苦。总之,强调“民享”,就是要充分认识同道奉献的价值,投入的收获。
我们:同道中人论坛现状如何,你觉得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他:同道中人论坛成立一年多了。在广大同道的认真参与和努力工作下,同道论坛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凝聚了一大批认同论坛旨趣的同道中人。这些同道中人来自全国各地,覆盖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其中有不少博士、硕士,有不少高校教师、各行业工作者、作家、艺术家都在论坛里发挥着作用。我很尊敬的四川大学艾南山教授也对论坛寄予厚望,并注册为同道中人论坛会员。艾老曾是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参赞,做过兰州大学副校长,在川大先后任地理学教授、物理学教授、环境科学教授,他的热情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与鼓舞。
但是论坛的现状离我们的目标还很遥远,我们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论坛要继续办大办好,需要一定的经费,而目前主要是我从自己的收入中挤出来的,今年虽有几位同道襄助了一点,但长期来看可能还需要另想办法。不过,在这种较为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会继续加强网站建设,增强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功能,另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积极加强宣传工作。
最基本的宣传工作,就是口碑相传,耳濡目染,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网站和论坛。最有必要的宣传工作,就是吸引和留住已注册的同道,要让同道中人成为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同道论坛有QQ群,我觉得要做好与论坛的互动,应根据同道的时间安排、个人兴趣及组织话题的契机,适当给予调整群管理员。管理员要积极向各位同道宣传我们的主张和理念,向各位同道推荐和介绍论坛新近的好文章,鼓励大家去发文章回文章;应就个人有造诣有体会或同道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沙龙,开展平心静气而又不乏冲突主张的讨论,以深化同道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并将某些有价值的讨论经适当整理发布在论坛上,以便大家日后查考和继续深入讨论。最需要开拓的宣传工作是要大量吸收同道进来,除了朋友相邀口碑相传外,最好还要有群体性的参与,比如当前高校的许多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在各类研究机构工作的朋友,有很多是可以发展成同道中人的。如果每个区域每个领域的同道都能尽己所能做好宣传,必可成燎原之势。版主工作也很重要,不仅要主持好各自版块,还应相互扶助和支持,还要逐步培育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凝聚力,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帖子和每一位同道,要具有兼容并包的思想,不可因自己的爱好而拒斥与自己主张不同的同道。
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把更多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讨论和交流中去,不断增强论坛的交流容量与学术内涵,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相信,经过大家一定时间内的努力,一定会把同道中人论坛办成一个同道们乐意来、不愿走、常回来看看的精神家园。
(http://www.tongdaobbs.com/)开办至今已是一年半了,在
知识界、思想界初具影响。从反馈信息来看,同道论坛的品位
与追求,为观者所赞赏。尽管同道中人论坛仍似冷清,但我们
不改初衷,相信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必将在广大同道中人心
目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记。这是我校研究生曾仁欢、许彦在今年
初对我做的一个访谈,已发在我校研究生杂志《视界21》上。
现转发于此,以备查览,亦供博友明了我所主持之同道中人的
苦心孤诣,从而具了解之同情,对我进行更为切实有效的支持
与批评。
学术、思想、人文:同道中人的精神家园
曾仁欢许彦
“同道中人”(http://www.tongdaobbs.com/)是他创办和主持的一个学术论坛,他是一位兄长式的朋友。他在完成学校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还要打理“同道中人”学术论坛,接待四面八方来访的“同道中人”。于是我们眼中的他,总是忙碌着,奔走着,我们也不由被他感染,来到他的同道中人们中间,与他们一起感受那种“同道”的快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坐到了一起,对他进行了访谈。
(为什么一直用“他”,是因为他觉得这个访谈的所有价值只在于向朋友们推荐这样一个学术交流的好园地,而他是谁就显得一点都不重要了。)
我们:为什么想起办同道中人论坛,为什么取名叫“同道中人”,什么样的人是你期待的“同道中人”呢?
他:我一直想着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我的朋友们能够较为方便的交流各自的学术心得,同时也能够使大家相互间有个较为便捷的信息渠道,这便是我创办“同道中人”学术论坛的缘起。什么是同道中人,简言之,就是志同道合的人,那么我们所期求的什么样的“志”,什么样的“道”呢?我专门写了个文章,对论坛的旨趣做了描述,最为关键的几句是这样的:“我对这个网站和论坛的定位就是三个词:思想、学术、人文,我们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让同道中人走到‘同道中人’来,让天下之同道都走到一起来。我们的旨趣就是要倡导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倡导跨学科的研究,自然我们的朋友就是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甚至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不过‘和而不同’。只要我们爱书、爱学习,爱思考,爱人生,爱社会,只要我们对社会充满爱,对人间充满爱,对学问充满爱,那就是我们希望的同道中人。”
我们:同道中人是个学术论坛,但你用了三个词来表达论坛的定位,能否谈谈思想、学术、人文三者的关系?
他:同道论坛是个学术论坛,但其版块设置并不仅局限于学术,就学术内部而言,我们提倡学科交叉、学科协作与学科融合,我们提倡对一些公共话题能够进行多学科的对话,以丰富我们对一些话题多面相的认识,避免那种固守一域不越雷池一步而导致视野狭窄就事论事的局限。但从学术以外的视角来看,我觉得还应该处理好学术、思想、人文的关系。
我常听人议论,某人很有思想,但学术差些,某人学术不错,但没什么思想,我们还听人议论,现在的知识分子普遍缺乏人文精神。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就有人提出“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观点。其实深刻的思想与高深的学问并不是冤家对头,非此即彼。我恰好认为没有思想的人做不出大的学问,学问不好的人也很难产生深刻的思想。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学者说起专业是头头是道,但对专业以外的话题或漠不关心或茫然不知或谈不出几点真知灼见。
我们同样不难发现有些学者,谈起新思想津津乐道,但缺乏学理和事实的支撑,流于穿凿附会,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学术本身固然重要,但学术本身不是目的,所谓“为学术而学术”,是指维护学术独立性而言的,是为了排除或尽量减少政治等其他力量对学术的干预或简单利用。
学术有什么目的呢?90年代曾经有过人文精神失落的讨论,这里面有些80年代知识分子激流勇退的因素,也与知识界学术转型有关。但我认为,知识分子应该以学术为根基,以思想为方式,关注时代,关心民生,关切现实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学术大师往往是那些既有学术又有思想的学者,而学术、思想与人文的结合,则是学术与思想的生命化和本质化,因为人的一切作为当然包括学术与思想,从根本上说,无不是生命和精神的需要,只有在这里,学术和思想才会找到永恒的不枯竭的动力之源。所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我对三者的态度,可以这样说,提倡有学术的思想,提倡有思想的学术,同时提倡学术和思想为人文服务。
我们:那同道中人论坛如何来体现或实现你为之定位的这种旨趣呢?
他:我们创办这个论坛之初,定位就是这样明确的,而我们在版块设置上也努力实现这样一个初衷。在“同道中人”中,我们着眼于专业学术资料搜集与前沿学术交流,力图做到博专并举,思学并重,推崇冷静深入的思考,客观全面的分析,扎实细致的资料梳理。目前同道中人论坛设置了语言和文学、历史和地理、哲学和宗教、社会观察、民族研究与边疆研究、资源与环境、国学论衡、同道书屋、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等学术版块。除了学术版块外,我们还设置了诗歌、散文、小说、游目骋怀等文学版块,设置了文化艺术,同道茶馆等休闲版块,在促进学科会通和交流互动的同时,也让从事学术研究和非学术研究的同道们有一个生活的交集与相互交流的渠道。同道中人论坛倡导的学术、思想、人文在很多文章中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很多文章兼具了学术之严谨、思想之新锐和人文之关怀。本论坛对国学问题、农民工问题、民族文化等问题都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在某些方面还积极参与,体现了论坛的立场。
我们:据说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同道中人论坛应当秉承三民主义,请你解释一下?
他:大家都知道,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而他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想建立一个“大同世界”。他在三民主义的演讲里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我觉得这个“三民主义的意思”即民有、民治、民享是完全可以适用于同道论坛的。
首先是“民有”,同道论坛为广大同道所有。有了这一层观念,广大同道就不必以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而觉得我就是论坛的一分子,我就是论坛的主人,我就应当守土有责,尽心呵护。总之,强调“民有”,是强调一种感情上的投入,思想上的重视。
其次是“民治”,既然论坛为民有,就应该为同道所共治。大家都可以献计献策,群策群力,生活富足的同道可以赞助空间费,学有余力的同道可以多发美文,交游甚广的同道可以宣传招纳更多同道,总之是要充分行使论坛主人翁的权利,发挥论坛主人翁的智慧与能力。比如每个版主就要至少在所在版尽心竭力广交贤友,千方百计采集华章;在此基础上,还当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看看兄弟版近况如何,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或全力襄助,互通有无,加深交流,增强互动;比如每位同道皆可尽己所能,投己所好,适彼乐土,畅所欲言。总之,强调“民治”,是强调一种直接参与的激情,执行能力的强化。
再次是“民享”,同道利益为广大同道所共享。同道能有什么利益,我的理解基本上还是精神上的。同道论坛可为同道提供一个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地方,为大家工作之外茶余饭后提供一个好的去处,为奔走于生活繁难艰苦的朋友们提供精神食粮,为同道提供别一种生活的视角。论坛里有很多严谨中正的学术论文,有很多深入浅出的学术普及文章,有很多文辞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很多痛陈时弊的随笔杂文,有很多细致入微的社会观察,这些都集中在这个小小论坛里,使同道们享受到精神的愉悦,省去了在大网站里大海捞针沙里掏金的搜索之苦。总之,强调“民享”,就是要充分认识同道奉献的价值,投入的收获。
我们:同道中人论坛现状如何,你觉得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他:同道中人论坛成立一年多了。在广大同道的认真参与和努力工作下,同道论坛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凝聚了一大批认同论坛旨趣的同道中人。这些同道中人来自全国各地,覆盖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其中有不少博士、硕士,有不少高校教师、各行业工作者、作家、艺术家都在论坛里发挥着作用。我很尊敬的四川大学艾南山教授也对论坛寄予厚望,并注册为同道中人论坛会员。艾老曾是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参赞,做过兰州大学副校长,在川大先后任地理学教授、物理学教授、环境科学教授,他的热情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与鼓舞。
但是论坛的现状离我们的目标还很遥远,我们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论坛要继续办大办好,需要一定的经费,而目前主要是我从自己的收入中挤出来的,今年虽有几位同道襄助了一点,但长期来看可能还需要另想办法。不过,在这种较为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会继续加强网站建设,增强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功能,另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积极加强宣传工作。
最基本的宣传工作,就是口碑相传,耳濡目染,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网站和论坛。最有必要的宣传工作,就是吸引和留住已注册的同道,要让同道中人成为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同道论坛有QQ群,我觉得要做好与论坛的互动,应根据同道的时间安排、个人兴趣及组织话题的契机,适当给予调整群管理员。管理员要积极向各位同道宣传我们的主张和理念,向各位同道推荐和介绍论坛新近的好文章,鼓励大家去发文章回文章;应就个人有造诣有体会或同道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沙龙,开展平心静气而又不乏冲突主张的讨论,以深化同道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并将某些有价值的讨论经适当整理发布在论坛上,以便大家日后查考和继续深入讨论。最需要开拓的宣传工作是要大量吸收同道进来,除了朋友相邀口碑相传外,最好还要有群体性的参与,比如当前高校的许多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在各类研究机构工作的朋友,有很多是可以发展成同道中人的。如果每个区域每个领域的同道都能尽己所能做好宣传,必可成燎原之势。版主工作也很重要,不仅要主持好各自版块,还应相互扶助和支持,还要逐步培育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凝聚力,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帖子和每一位同道,要具有兼容并包的思想,不可因自己的爱好而拒斥与自己主张不同的同道。
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把更多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讨论和交流中去,不断增强论坛的交流容量与学术内涵,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相信,经过大家一定时间内的努力,一定会把同道中人论坛办成一个同道们乐意来、不愿走、常回来看看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