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邓小平“退就要真退,百分之百地退”


  伟人已逝,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让我们永远铭刻在心间。在《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余玮、吴志菲著,新华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一书中,记载了邓小平同志最后一次复出到逝世,20年间辉煌人生历程。其中有一章节详细记载了邓小平同志退休前的一些细节,今天读来仍然让我们唏嘘不已、无限感慨。

  1989年11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11月1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正式会见了最后一批外宾。他说:“退就要真退,这次就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我今后不再代表集体、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客人,要体现真正退休。”(来源:1月3日文汇读书周报)

  “退就要真退,这次就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此语诠释了邓小平同志广阔和博大的胸怀,代表着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度负责。他有着60年的政治生涯,他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实践践行者,他在亿万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声望。他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维束缚,让尊重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又一次在共产党人身上闪光。他拨开“姓资还是姓社”迷雾,让我们“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位对党和国家事业有着卓著功勋和丰功伟绩的领袖、伟人,却在他身体尚健康,人民极力挽留的情况下要真正地退下来,而且要求退的百分之百。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呢?不恋栈权力、不为已谋一丝一毫私利,他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他要求退休是他多年以来的夙愿,是他真正为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内心写照。他为了党、为了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身上公私是如此分明,对已、用权从没有任何私利私情。他退休是公开表示说,“今后有些老朋友来中国,可能不见不礼貌。我可以去客人住地拜访,谈友谊,谈非政治性的事情。要让党、政、军领导放手工作,我不插手。这和他们的成长和工作很有必要。”不正是一种对自己退休以后的自律和要求么?不正是他内心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淡薄名利的体现么。

  也正是在他的率先垂范和以身作则之下,宣告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终结,也正是从他那个时候起,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退休制度走上了正常轨道。邓小平同志之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人先后退休。如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又先后两次在公开场合表明“完全退休”,再次向世人表明了共产党人尊重历史和客观规律,也再次展示了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博大胸襟。

  从邓小平同志“百分之百的退”,到江泽民同志退休,再到吴仪“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的退休观,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事业极度负责,也体现了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从他们对待退休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上,我们看到的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

  如今,党内民主和政治生活已经走向常态,领导干部退休制度已经公开化、科学化、制度化,与邓小平同志力主并身体力行的“退就要真退,百分之百地退”密不可分。我们再次品读邓小平同志的“退休观”,对于今天而言,对于我们党内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仍然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1/03/content_7356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