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暖思考
北京奥运会的炽热没能阻挡住中国房地产业进入“寒冬”的步伐。“冬天”确实来了----银根紧缩、土地流拍、市场观望、楼盘滞销、房价下跌、地产商手紧。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先生早在世纪之交时就曾预言次年就将来临的“冬天”,虽然迟到了近八年,但是终于来了,已没有人再否认它冷酷的存在。
正如炎夏中需要“冷思考”一样,寒冬里我们很需要些“暖思考”。冬天既然已经来了,我们该想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冬天是什么:冬天本是四季周期中的一环,必须来到也应该到来。寒冬是暖夏的平衡、是爽秋的转型也是艳春的前奏。一言以蔽之,冬天或早或迟的来临很正常。
冬天干什么:南方的冬天不那么明显,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北方人则有“猫冬”的习惯。其实,在冬天里“猫”一下没什么不好。“猫冬”的时候可以休养生息、治病疗伤、自我调整和增强内功。
积极地过冬:“猫冬”可以理解,但未必是积极行为。收缩战线、现金为王是“冬眠”的一种方式,积极的人们在冬日里还会外出狩猎、伐木囤材或者去寻找新机会,以备来春的再度奋起。
都在冬天里:并非开发商独处在“冬天”,大家都在冬天里。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了全球,加之油价上涨和气候异常等,这个冬天甚至已经分不清南北半球的诧异了。同在冬天里有好处,为了让冬天早些过去,为之努力的人会很多。
冬日有艳阳:冬天里风雪多却也不乏艳阳日。冬天里的阳光尤其显得宝贵,需要格外珍惜。在北欧的一些城市,凡有阳光的日子里学校都会放假。冬天里的阳光格外舒服,切不可错过冬日那偶见的阳光。
春天不会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真理。人们习惯于在夏天里欢乐,而不太习惯于在冬天中受苦。在股票和房价飙升之时,没有人顾忌其后果,而在冬天里却易感染忧郁。难怪北国的俄罗斯人连笑容中都难掩那种因为长久寒冬而带来的忧郁。
冬天的伤害:天气愈冷,冻杀的害虫就多,来年必是丰年。同时,寒冬也会伤到人,房地产业涉及到太多的相关行业和就业者们,涉及到太多的已有住房资产的百姓,所以别让寒冬太冷和太久。
快乐的冬天:做生意意味着买与卖。收购别人的资产或股权是生意,让别人收购资产或股权也是生意。浙江南都的周老板早想通了这一点,所以他很早就远离了冬寒的滋扰,享受着快乐的冬日。
雪中须送碳:开发商们到了久违的冬天里顿生失落感,一下子变成了弱势群体,舆论也都把他们 “妖魔化”了。其实,大多数开发商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功不可没,地方政府应该理直气壮地给他们一些关怀和扶持。
“冻因”与“热源”:冻有“冻因”,热有“热源”。冬天里思维最活跃,所以冬天是“哲学家的季节”。大家都应当想想,为什么会有冬天?为什么这一次的冬天如此难受?为什么媒体一致唱衰市场?为什么政府迟迟不出台救市的政策?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减小冬天的影响?市场真的会熄火吗?倘若熄了火该怎么办?未来的热源又在哪里?
我们说冬天里的那些事儿,最后还应当记住:“此冬非彼冬”。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