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大运河的舒乙新书问世
《疼爱和思考——一个政协委员的大运河四次考察亲历记》,舒乙蓍,姚珠珠、罗哲文摄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8年10月,包括十篇文章,皆是近作,题目如下:《京杭大运河,殘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江南的运河,水乡的辉煌》、《最好的江南小镇——荻港村》、《悠而不闲的德清》、《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现实和战略意义》、《重新理解大运河是保护和“申遗”的关键》、《杭州对老房子的保护大修办法值得推广》、《清除污染,大修民居,为大运河洗脸整容》、《访清江大闸归来》。封面是作者手绘的国画《大运河景象》,封底是《岸》。书的《后记》全文如下:
后记
2007年6月下旬随全国政协考察团到浙北和浙东考察大运河的浙江段,之后在杭州市举行论坛。我在会上做了一次发言,题目叫《江南的运河,水乡的辉煌》。主持会议的全国政协卞晋平副秘书长对此文很感兴趣,当即问我将在何处发表,我说按惯例前两次是给了《暸望》杂志的,此次也还给《暸望》吧。他突发奇想:何不把这些文章集合起来,出一本小书,图文并茂。他强调说,这样的书有两个亮点:一是符合政协文史资料的“三亲”原则,即亲眼见、亲耳闻、亲身经历的原则;二是反映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实践。
真是个不错的建议。
经过一番商议,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几位主任李松晨、王合忠、许水涛、陈爱菲出面,联合文史出版社社长王秀峰,一拍即合,顺利落实了出版计划。
照片也落实得很顺当,罗哲文老专家和姚珠珠委员在几次大运河视察中都始终和我在一起同行。他们腿脚都特别利索;别看罗先生已八十五岁高龄,但行走如飞,相当敏捷,而且两人都爱拍不带人物的景物照。这样的照片对作插图是最合用不过的了。我们很快就在一起完成了挑选的工作。
九月下旬,我又到江苏淮安去出席第四次大运河文化节及大运河高峰论坛,在会上发了言,参观了一系列淮安界内的大运河遗迹,回来,又顺理成章地补充了两篇关于大运河的文章,让这本小书在内容上更充实了一些。
三年之内,共得十篇有关大运河内容的专题文章,想想,倒真是一次相当不错的经历,确实真像一串脚印。
不过,这串脚印,都是属于自己的,全是自己的研究,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心得;对别人来说,也许还有点参考价值。
不管怎么说,大运河是真值得珍惜,过去,被普遍重视得不够,问题提得过晚,十分可惜;好在,一旦提出,立刻如大梦初醒,动作很快,有了很漂亮的开局。
就让我这本小书也来加把火吧。
舒 乙
2008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