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沦陷的搜索引擎们如何自救


最近一段时间,央视高密度的发出搜索引擎涉嫌虚假广告的报道,先是央视曝光百度,接着谷歌,搜狗被央视直接点名批评。虚假广告抢位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竟然使本应立场公正的搜索引擎丑闻缠身。作为应用门户的搜索引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站在网民的角度上,一个十分干净,无任何人工痕迹的搜索引擎才是理想化的互联网工具,但竞价排名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全世界搜索引擎共有的一根稻草,在无法让搜索引擎放弃竞价排名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的规避虚假广告,才是搜索引擎最值得探寻的问题。

 

如何拯救集体沦陷的搜索引擎们?笔者有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1.       搜索引擎的代理制度总不人放心,过多的放权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寻租空间被用来换取黑金。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信息上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行为上政令不通,多重标准。简化渠道,加强集权,防止地方割据损害公司整体的利益和形象。

 

2.       虚假广告的侦结是无法核实广告主的真实身份,搜索引擎们不愿意去审核的根本原因是审核成本远远高于所得利润。而拥有庞大中小企业信息资源的行业协会和国家工商协会是搜索引擎获取企业资质信息最便捷和权威的途径。合作共赢,实现低成本审核需要搜索引擎更加开放的心态。

 

3.       竞争排名要有所区分,有轻有重,张弛有度。对于涉及到民生基础的,带有公益性质的关键词,要放弃竞价,例如央视报道中所提到的糖尿病之类的关系到生老病死,第一需求的关键词要事实求是,尊重客观。

 

4.       搜索引擎建立公益搜索库,积极引导搜索结果。对于一些已经造成一定影响,有益社会进步的人和事,搜索引擎建立公益搜索库保存档案,当网民搜索相似或者相关的关键词时,搜索引擎自动优先调取公益搜索库的内容。

 

5.       对于已经实施竞价排名的关键词,一定要严格标注。搜索结果和竞价广告明确区分。要标明哪是搜索结果哪是广告,不混淆视觉,让网民能够一目了然。

 

6.       完善举报,处理机制。现在,网民的举报几乎无人问津,无论监管和处理都一片空白。搜索引擎要为自己的发布的广告承担相应的负责,建立快速响应程序方案,一旦出现虚假广告,搜索引擎和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实现联动,保证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早发现,早解决,把虚假广告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