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机场》谁敢来拍?
文/曹喜蛙
2007年的冯小刚电影《集结号》曾经风靡一时,一直到今年还获得台湾的电影金马奖。关于电影《集结号》在台湾获奖,也曾经引起过两岸网友的争论,说这部电影在台湾获奖不太合适。
其实,有一部电影如果拍了,我觉得在中国大陆、台湾,甚至到美国好莱坞去拿个奖我觉得应该没有争议,那就是史诗电影《芷江机场》。
就我目前的观察,如果要拍摄史诗电影《芷江机场》,恐怕中国的几位导演都还不能胜任,似乎中国人还不能在这个题材上进行突破,什么张艺谋、陈凯歌你提也不要给我提,冯小刚虽然拍出了《集结号》,但估计也难胜任,据说《集结号》已经让他在这类战争题材上江郎才尽。即使在美国好莱坞混了好多年的吴宇森、李安、成龙什么的,我也不很看好。
不是我不相信中国人,也不是我长他人之志、灭自己威风,我非常担心他们糟蹋了这个题材。战争题材先不说,你再看看《熊猫功夫》,如果换了中国导演还不知给糟蹋成什么呢。
最近,适值贺岁电影季来临,各位大导演都在媒体面前吹开了,什么《梅兰芳》《不诚勿扰》《女人不坏》等等,都粉墨登场了,但多数是过眼烟云,即使我本来比较看好的《梅兰芳》,我也懒得去看,估计看了也会后悔。
《芷江机场》是中国抗日反法西斯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题材,这个机场是1937年国民政府要求湖南省府修建的。从1938年冬到1945年10月,先后有苏联志愿空军中队、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战斗机队、运输机队、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第五大队(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第一大队等空军部队进驻芷江机场。尤其是1944年至1945年8月,中美空军一大批先进的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运输机聚集芷江机场,最多时达三、四百架,仅美军空地勤人员就多达六千余人。
在对侵华日军以及日本本土的打击中,芷江机场都显示非常巨大的战略作用。抗战期间所出动的数千架次飞机,让日本本土和大陆占领区的城市和交通线一天也不得安宁,日军早已把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除而后快。但在当时,芷江机场是军事保密的重点,凡涉及这一机场空军作战及战果的报道,都是以“红岩机场”、“湘西某机场”、“湘西盆地机场”等代号称呼,给芷江机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神秘色彩。芷江机场在八年的抗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闻名中外的“湘西会战”就发生在这里,当年曾让日军叫苦不迭。
芷江处于昆明、重庆、南京之中心地带,连最远的南京,乘飞机到芷江也不超过4小时可到达。当时芷江机场为中国战区第二大军用机场,又是对日战略反攻的前哨阵地,不仅机场上拥有数百架飞机,具有强大的空中实力,而且在其周围驻扎着大批中国地面部队。正因为这样,当年才选择在芷江与侵华日军进行洽降。这对日本方面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军事压力,可以发挥解除日军降使的精神武装,打掉其嚣张气焰的巨大威慑力。
史诗电影《芷江机场》应该是一部国际大片,我觉得花个几亿美元还是很值得的,这样的题材牵涉到中国、美国、前苏联、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文化,即使单纯从好莱坞式娱乐来说,也是非常值得拍的题材,尤其是与“飞机”“机场”相关的题材,是挖掘人性深处的善与恶的斗争的绝好题材,至少应该拍出美国好莱坞大片《珍珠港》那样的效果。
虽然,我怕中国导演糟蹋了这个题材,不过还是希望由中国电影艺术家来完成这个大制作,但前面我提到的那些导演最好不要碰这个好东西。相信条件成熟的时候,会有中国的导演拍出一部非好莱坞大片的中国史诗电影大片《芷江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