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矢量特性使它成为微观经济的稀缺资源


  关于时间链的思考,玩ERP有一句非常深厚理论功底的话,就是:

  时间链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单向性(矢量),任何小段的时间都是向前的,那么时间链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即时间链是整体前移的。

  这确实探到了时间链方式的计划具有普适性的关键之处,或者说是挖出了根。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以及信息这“五行”制导了形形色色的世界,惟独只有时间具有不可逆性。人类的生产活动基于时间的节律才有产生价值的可能,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凝聚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原话如何,没有查证)。在我们物质生产过程或者物质化的生产过程中,时间是否合适地凝聚了,是否被兑现了,都是很大的风险。

  ERP的应用在国外,基本上是从“订货点法”/安全库存的管理开始的,然后逐步覆盖到企业的其他领域,直到供应链,属于由内而外的信息化模式;国内的ERP应用,基本上从财务管理开始,然后逐步到其他领域,属于自上而下的信息化模式。这些都是有它的渊源!

  然而我们清楚,所有的信息化工作,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促进产销和谐,然而越是深入,越是觉得其中的困顿,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本来这个外内下上,只要一个“外”,一个“下”就能匹配的,中间的许多环节本意是试图创造价值,结果却是影响了现场工作者价值的发挥,许多信息化项目都困在生产车间,也是这个道理。我写过一篇短文叫做《支持现场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务》(http://club.youshang.com/114/viewspace-1493)样,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由于现场与市场的对话被商务所阻隔,业务过程的时间属性就被粗暴地干预了。为了维持它的连贯性,我们不得不做出更复杂的应用来。

  这是我今天晚上再读《关于时间链的思考》的重要心得。无任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料,物流以及资源能力,我们试图让它受控,但是总是如抓住龙尾,无法获得期望的确定性,期根本原因是因为它们具有可逆的特性,可以随人的意志变化而变化,人的意志的脆弱性在于面对多家客户抢占内部资源的时候或者能力短缺的时候,通常会失去理智,试图通过“调度”来实现和谐的目的,结果是很难保持一个具有韧性的确定性运营秩序。

  惟独时间,它的不可逆特性,在我们的商业世界中,可以作为一个基线,因为你只能去适应它,不能去改变它(优化了时间的配置只能说明你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而不是你改变了它)。

  马克思在比较商品价格的差异时候说差异的根本在于商品凝聚的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差异。我们这个时代与他那个时代相比,所不同的是,一个商品不再由少数的经济体完成,而是需要更多的经济体参与。人们说未来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其实这个未来已经成为过去,这个情形早就渗透在我们的身边。竞争不就是体现在商品所凝聚的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上吗?

  时间的矢量性能让我们能够找到计划模式的“不动点”,成为最合适的参照系。精益生产在实践上已经完成了这个方面的一部分探索,但是在网络经济中,它所做到的还远远不够。与这个有关的,将写在第3篇的心得里面。还需要做一些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