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没有终点


 

解放思想没有终点

改革开放30年,已经有过两次解放思想的高潮。1978年邓小平同志主导的改革开放,是第一次解放思想的高潮。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视察南方讲话,掀起了第二次解放思想的高潮。每一次解放思想的背后,都酝酿着国家大的发展思路或者决策的出台。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一些人对改革开放道路是否正确产生了怀疑。不清楚我们今天走的道路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条道路;二是出现了一种小富即安的心理,认为我们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可以把前进步伐放慢了,一种麻木的状态在蔓延。从十七大以来,我们才弄明白了,改革开放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摸的是什么石头,过的是什么河。我们“摸着石头过河”30年了,河的对岸究竟是什么?我们要向哪里去?应该由摸石头转向科学化了。我感觉,从经济角度就是市场经济,从社会角度就是和谐社会,从政治角度就是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

30年之后,我们再回过头看改革开放这条道路,有许多问题可以总结。对于这么大的国家,我们有这么多的努力和探索,依然面临着这么多的困惑和问题。即便是改革开放程度很高、相对发达的地区,也依然有必要解放思想。多么开放的一条道路,多么先进的一个思路,如果不懂得随时去更新,再发达也有落后的一天,再开放也有保守的一天。长期的开放如果陷于麻木,本身就是保守。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就担心身在其中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开发区,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眼中的开发区是什么?什么叫做开发区?从当年依靠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我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搞起来的开发区,20多年以后还能不能按照原来的模式去走?按照原来的模式,还叫不叫开发区?国家的土地、金融、税收、资源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不断收紧,从政策这个角度来讲,开发区的优势越来越少。那么我们必然要问一个问题,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都要问一个问题,我们要向哪里去?如果我们认为今天的开发区不是20多年前的开发区,也不是10年前的开发区,我们必然要反思一个问题,今天开发区到底走么走?原来的做法到底还行不行?

在当前提出继续解放思想这个要求,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区域更加需要解放思想。如果一个相对发达的区域都不能解放思想,因循守旧,我们怎么指望其他区域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或者说,我们在解放思想这一轮浪潮中有可能被国内欠发达地区超越,成为一个落后的区域。

人要想清楚一件事情是很难的,要想清楚坚持去做是更难的,一辈子都能坚持想清楚再去做最难。我们对自己的思路首先要想清楚,脑袋要清醒,而且要敢于去坚持。再比如说文化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开发区就是搞经济、搞招商,不用考虑民生的问题,不用考虑政府的社会责任问题,更不用花时间关注文化的问题。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种保守,是狭隘的。一个区域如果不重视文化,不注意树立文化品牌,就跟一个文盲暴富以后进城是一样的。我们富裕的目的,我们搞开发区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全体人民素质的提高,整个社会发展层次的提高。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而不是说我们有了钱、享受了物质财富,我们就真正富裕了。心灵的充实,精神的富裕是更难的,也是更高层面的。而且,打造文化品牌,打造一个区域良好的文化形象,也是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区域的整体发展的。这个问题是不用怀疑的。

我们做工作,不能糊里糊涂。在最先进的一线,都有可能有最落后的思想。在最落后的地区,也可能有闪光的、具有战斗力的思想。无论是从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还是从我们的发展所处的阶段来看,解放思想对我们绝对不是一个空谈。我们解放思想,有两点是要做到的:一个是要针对实际。目前解放思想有这么多的宣传,但是很多人是入耳没入心的,觉得又是一次运动或者活动而已。我不这么认为。解放思想这项活动抓好了,即便是阶段性的活动结束了,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仍然要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反思自己的现状和我们已经做的工作以及我们对工作的认知和判断,时刻以一种不满足的心态来反省自己,解放我们的思想,看看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创造力,这个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不要满足,更不要懈怠。要善于寻找两点之间的直线,工作永远有提升的空间。即使我们对工作已经非常熟练,但是要将工作从卖油翁的“无他,唯手熟耳”提升到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还有很大的空间。第二,解放思想不是否定过去、否定成绩,解放思想不是否定一切,解放思想对以前的成绩是认可的,我们只是为了今后走得更好,是着眼于未来。解放思想既要针对实际也不否定以前所取得的成绩,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在解放思想的指导下,从整体上改进工作,就是要做到三点:第一要结合实际,第二要突破实际,第三要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