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犬办法”竟然拿狗没办法


因不堪狗扰,《西宁市养犬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去年31日颁布,该《办法》的颁布着实让大多数市民高兴了一阵子:“终于有人管管狗了!”但至今“狗患”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小区里禁养狗经常出没,好多没办狗证,也没人管的局面依然严重。这一现实显然与去年31日《办法》颁布时,引起市民广泛热议的情形截然不同。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居民、企业饲养犬只的现象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涉及犬类的犬扰民、犬伤人、随地便溺、传播各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狂犬病等各类问题日益凸现。为了更好解决“狗患”问题,去年31日起我市正式实施的《办法》规定:市民养犬时,需要办理相关手续手续,个人养犬的,应当自取得犬只之日起15日内,办理初始审批登记和免疫。办理养犬初始审批登记、免疫手续时,养犬人应当携带犬只,并提交犬只来源证明,提供具有西宁市常住户口或者暂住西宁市的合法证明,养犬地点的房屋所有权证、房屋租赁合同或者其他合法居住证明。饲养导盲犬、扶助犬的,除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公安和畜牧兽医部门将对提交的材料和犬只审查,审查合格后,畜牧兽医部门对犬只健康检查,并注射狂犬病疫苗,核发犬类免疫证。公安机关对养犬人及所养犬只登记后核发养犬牌。同年91日起,市公安局对犬只实行电子化管理模式,即在所养犬只体内注射电子芯片,强化全市犬管工作,这意味着市区内近1.5万只狗将领到自己的“户口”。

时至今日,养犬管理办证工作已开展半年,但真正办了“户口”的狗有多少呢?西宁市养犬管理办证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办理了犬证不到550只,还不到全市总数的4%。据了解,在办理中多数市民对办理犬证持观望态度。尽管《办法》中规定了一系列不允许犬进出的场所,但“禁狗令”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目前,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依然有不少市民溜狗,一些市民还拉着两三只大狗逛街,人行道、广场上依然有不少狗排下的大便,严重污染城市环境。有部分狗的主人为规避办证,就把狗寄养到其他地方,还有一部分禁养狗的主人抱着侥幸心理,“只要你查不到,我就先养着”。这一现状引发了一部分已办证的市民不满。禁养的狗没人管,该办证的也不办,这对守法的市民很不公平。”

一些市民认为,《办法》在规定中,只是强调了养狗的门槛高低问题,而忽视了执法不到位的问题,对相关的管理执法部门没有明确相应的行政问责制度。规范城市养狗,当务之急是依法消灭管理真空。有关部门应该邀请动物专家和市民进行更广泛的论证,以制定出更切合实际的具体管理规定,才能把狗的问题管好。